难忘故乡的“年味”……
光阴荏苒,岁月如痕,在又一个农历新年刚过之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免令人感怀,思绪良多,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此时此刻,当我们感受并享受现代生活的大好时光,融入生活之际,回想昔日传统的“年味”,怎不令人回顾往事,了解历史,感受传统,体验特色文化,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加珍惜现代化的生活,今昔对比,对幸福和理解和含义更加准确,更加全面。节后工作之余,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回味昔日的春节时光,回忆曾经历过的一系列过程或往事,那一幕幕场景、特点、内涵如电影一般呈现于脑海之中,为之感悟的同时,还有诸多遐想和回忆,下面笔者将过去的部分春节习俗或民众谓之的“年味”稍加整理并以文字的形式,以飨读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尚未处于开放时期,人们的传统观念十分明显,传统习俗和文化占据上风,表现明显,感受不同寻常,尤其是春传统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形式等,更是目不遐接,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习惯或风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载和民风的记忆。虽然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影响,但在半封闭的环境中,传统是观念或文化自然而然就会滋生并有所呈现,传统特色和习俗深深影响着大家的思维、行动和认知、感受,融入其中,感受传统,用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特征赋予春节不一般的内涵,是自然的,也是特定条件下的选择,不可更改,更不能忘记,更不能违背,这是必须的,也是大家的共识,俗话说:传统的就是经典的,此话颇有道理。“年味”同样如此,传统习俗和特点往往在春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明显,备受关注。由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思维观念和人们意识形态乃至生活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加之计划经济产生的影响,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普遍一般,因此当时许多人家的春节“氛围”不一定浓厚,但特色鲜明,特点尽显,趣味多多,文化和习俗感较强,效果突出。虽然当时的春节“内涵”与现在不尽相同,但这不影响人们对传统佳节的向往和执着追求。不论怎样,过去春节的“年味”是特别的。令人回味的,同时是比较浓厚、富有特点和内涵、值得称道的。例如:每年春节前夕,某些地方的习俗就是贴春联(对联),各家各户往往早就忙碌起来了,首先是“年蒸”拉开了序幕,颇受重视,一直是“保留节目”和“传统习俗、文化”,基本内容不变。形式不变,特点不变,尤其是一些大户人家,他们对“年蒸”情有独钟,“年蒸”形式丰富,参与兴趣甚浓,他们为此而早早准备,备柴禾,面粉发酵、蒸笼、请专业人员等。开蒸之日,几乎是全家出动,各有侧重,大家齐心协力,往往(大)半天即可完成,少数人家也有全天的。蒸的品种,既有点心,也有“棒糕”(音),还有“龙鱼”之类的。除此之外,除夕之日,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春联,即对联,无论大门、房门,还是后门、院门,几乎一个不落,寓意吉祥。此外,家长们几乎都为子女定制新衣服,尽管布料和质地一般,款式几乎相同,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和条件下,仍是颇有吸引力的。因此,正月初一早晨吃过早饭,许多少年儿童或学生,三五成君,自发聚集起来,他们走家串户,或拜年,或游戏,此时,细心人的人不难发现,大致相同的布料和款式,加上颜色相近,颇有“统一服装”的感觉。过去还有一习俗是,春节前夕。几乎每家都要事先准备数量不等的水芹菜,以备不时之需。虽然此菜是普通的蔬菜,但由于民间一直有“三十晚上吃水芹——路路通”,因此,几乎每家都要提前准备水芹,有的甚至提前多天买回来,洗净后放置在水缸中备用,可见此菜是广受欢迎或不可或缺的。其中比较特别的“年味”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这是“年味”的重点所。家庭主妇们往往从上午即开始张罗,其他人予以协助,从洗涤、切碎到烹制、装盘,荤的、素的都有,尤其是豆腐、鸡、鸭、鱼,面筋还有安豆、咸货等,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不同的品种、色泽,不一样的菜品,不同的口味,有荤有素,有咸有甜,尤其是一些特色农家菜,不仅深受欢迎,而且吸引着他们的视线,引起食欲,而且大量的春节菜肴,营造了深厚的“家宴氛围”,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受传统文化、习俗的春节之时的表现和特征,其中的一些菜品,既具有传统特点和家常风味,也具有一定含义,如安豆则寓意平平安安,青菜豆腐保平安,水芹寓意路路通等多种多样,鉴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如今故乡早已今非昔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宽阔而平坦的农村公路不断通向远方,机动车在上面穿梭来往,高速公路、立交桥等城里有的东西,农村同样也有。现在,当您站在某个高处,远远望去,只见广袤的原野上,工厂企业与居民住房相互交融,偌大的厂房与大片的农田相互交错,成排的绿化与白色的外墙相映成趣,给人清新宜人的感觉,尤其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农家小楼,造型新颖,别具一格,远远望去,颇有气势,也有特点,引人注目的同时,更有现代农村的气息,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原先狭窄的小路现已成为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小汽车也可径直开到家门口,如此方便、快捷,有些出乎意料,细想之后,确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现代通讯工具也早已进入村民的生活之中,他们随身随带各式手机,随时可以通话、微信,天涯海角也似近在咫尺,这是现代生活和科技水平提高的象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需求的具体表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民的视野或眼界也随之开阔或提高,他们不仅局限于村里村外的消息或新闻,而是扩大视野,拓展思维,更多的则是关心时政新闻、地方新闻或新闻动态、地方戏曲、其他消息乃至某些专题节目,这些节目,他们颇有兴趣,看得是如此津津乐道,也是如此的喜欢或欣赏,这是他们融入时代,关心社会的表现,值得称道。如今的春节假期,他们同样予以了相当的重视,也有别样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特点,也有现代风格,时尚与传统同在,认识与感受同行,而那些富有传统农家特色的家常菜,亦为春节增色不少,这样不同的农家菜品,彰显特色的同时,还有营养丰富,风格别致,特点鲜明,风味良好,味道良好,这些菜肴。虽谈不上高雅、精致,也不比酒店、饭馆,但尽显农家风格,味道是不一般的,品种是丰富的,营养是全面的,感受是特别的。一道道农家菜,配上飘香的美酒,还有其乐融融的场景,真的令人难以忘怀,印象深刻,铭记于心。
这就是故乡,一个具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特色的地方,也是令人感受和向往之地,每每回到或想到这里,总会令人感悟良多,也有一些故事或感受,这些伴随着人生的成长和记忆的增多而有所呈现。在发散思维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些许色彩和内涵。
定稿日期:2023年元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