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论方言

    类别:散文 作者:溪木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2/12/11 23:50:33 网友阅读:378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论方言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那么方言便是区域文明的象征,国外有俚语中国有方言。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语言更有着逐步统一的趋势,在国际社会使用英语,中国社会则使用普通话,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语言统一的大环境下很多方言已经开始慢慢消失了……

    中国的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十种,分别是东北语、北方语、浙江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南话、闽北话以及川话。其中北方语便是普通话的前身,现代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点就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近些年来因为影视剧的影响粤语影响范围呈现扩张的趋势,在其他方言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粤语爱好者。

    虽然中国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十大类,但是其中每个大分类下面都有无数个小分支,更是有十里不同音这种说法。十里不同音固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能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方言种类之多,另一方面也说明每一种方言使用的人数是实实在在的有限,少一个人会这种语言离消失也就更近了一步。

    语言是文明的体现,方言是区域文明的体现,它见证了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传承,见证了历史的更迭。虽然很多方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很难用别的文字表达出来,但却通过我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为了孩子能够更快更早自主获取知识,年轻一辈已经很少教自己的孩子学习方言了,而是直接教普通话,这样就可以通过动画片或者其他影视剧中学到一些常识和道理,但也有可能因此以后都学不会方言了,因为年轻父母开始重视教育质量了,可能小学开始就在市里甚至是外省读书,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更不可能通过方言交流,家庭作为唯一能够提供方言学习机会的渠道,一但被切断就再也没有别的渠道了。

    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室友就是从小学习普通话,家乡方言不会说,在学校的时候跟自己的妈妈视频都只能通过普通话交流,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们互相交换信息但总觉得这样没有用方言来的亲切,一个家庭就应该有自己的家庭文化,家庭语言而不是日常社交使用的普通话。

    其实不光是现在的孩子,就是我们这一辈说的方言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我们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跟家里长辈聊天的时候有些东西或者有那么一两个词你不知道用方言该怎么说,然后就想当然的用普通话的字变换发音来组成一个普通话与方言的结合,长辈就开始纠正不是那么说的,应该怎么怎么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方言本身就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而是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有些字或者词我们平时用得少,就算不会说也会自然而然的用普通话代替,这样一来如果没有人来纠正,那么这个字或者词的发音在我们这就已经开始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说一口地道的方言的人相继离开,方言已经开始慢慢向普通话靠拢直至消失。

    可能是出于一种家乡的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女儿出生后从她说的第一句话开始我就秉持着先学好方言再学普通话的态度,让家人直接用方言跟她交流,这在我家执行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父母在乡下待了一辈子,方言还是很纯粹的。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亲戚问我为什么不教孩子普通话,我也一直没有解释,只是说普通话以后学习的机会多着。在很多人潜意识里讲普通话就是讲文明,说方言就是土就是俗,但我认为普通话固然要学会,要学好,甚至英语也要学会,学好,但是方言也是万万不能丢的,因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没有什么能比你说一口地道的方言更能证明你是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人了。我们这边有个景区本地人是免门票的,外地人需要买票,验证你是否是本地人的方式便是用方言问你一句话你来回答,简单粗暴但却有效,然而也有不少本地人因为不会方言,只能掏出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但是这也未免太过悲哀。如果说一个人不会说汉语就不算中国人,那么不会说这里的方言是不是也就不算这个地方的人了呢?

    每个县的方言都不一样,可是一个县城人数就这么多,这个县的方言使用人数也就这么多,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学方言了,那么它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文物需要保护,它是文明的传承,是历史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保护,它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是文明的传承。方言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也应该受到保护,不能因为她种类多就放弃一部分,她需要见证者,更需要传承者!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