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店
老家是镇上偏僻的一个小山村,山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之前,村民出行都靠行走,有人戏称我们村庄人人都是“11路车”,“11”代表两条腿,足见出行的不易与艰难。人们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偶尔看到一二辆摩托车的影子,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定会有四起的惊叹声。
爸爸在镇上上班,镇上距离老家有六七公里路,其中四公里多是相对平坦的土路,两公里是极其不平坦的上坡山路。每天早上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傍晚下班后,再回家。因为家里有他的一切,有他的母亲、妻儿、田地、庄稼、鸡、鸭、牛、羊、猪等,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爸爸来领导,老家是他牵挂的地方。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春天里的一个黄昏,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地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开着奇特金黄小花的花生长得精神抖擞,葳蕤的地瓜藤早已把一垄一垄深褐色的土壤染绿,瓜棚上的缀满的花儿随风摇曳,引来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翩翩起舞,甚是喜庆。池塘里的水已满,几只羽翼刚满的鸭子尽情戏水,如痴如醉,真有点羡慕他们的悠闲自得。
“镇上又有人开店了!现在大家的积极性可高啦!”,提前回家的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们,“我们也在村里开间店,卖些日用品怎么样?”大家伙兴奋不已,开店的事就在气氛热烈的讨论中决定了下来。
记得小店开张的那天,鞭炮声声震响,村们民都来祝贺。其实,为了开店,爸爸已经准备了很久,立柜是爸爸利用平时收集的木箱子一个一个搭建起来的,柜台是爷爷奶奶结婚时的一块长桌。每个木箱子都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不同的商品,有啤酒,有香烟,有干味,有饼干,有牙膏,有牙刷,有面巾......虽不能说是应有尽有,但也能满足村里人们的基本需求。看着全家人一起动手搭建起来的小店,我们高兴极了。
然而,小店在山上,进货是个问题,比较难办。进货的日子,爸爸早上上班之前,会告诉我们下午将要载什么货回家,我们也知道爸爸大约什么时点会回来。有一天,爸爸告诉我们:今天要载四箱啤酒。兄弟们放学后就跑到山下去等他,夕阳照在我们奔跑下山的身上,拉出了长长的身影。不一会,太阳就下山了,我们等呀等呀,怎么还不见爸爸的影子呢?之前的兴奋被忧虑取代。
见晚归的外出做工的堂叔,便急切地问:“有没有看到过爸爸?”
他说:“好像就在后面,快了。”
不久,我们隐约的看到走来了一个小小的黑影,用力推着自行车缓缓的走在上坡的路上,啊!是爸爸回来了,两袋子的货物挂在自行车架子后面,很是沉重,那是四箱啤酒。只见爸爸有些疲惫的脸庞上偶有汗水缓缓的滑落,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我们跟在爸爸的后面,用力的推着自行车,爸爸的步伐轻松了起来,我们兄弟心情也轻松了许多!此时,一轮弯弯的月儿镶在天边,晚风轻轻拂过脸颊,惬意极了!
1986年,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来了,有了经营生意经验与智慧的爸爸决定把百货店开到镇上去,新时代的“弄潮儿”在滚滚春潮中勇往直前,我家的百货店就像一艘航行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的航船,劈波斩浪一路高歌。
时光流水匆匆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有点酸酸甜甜的味道,感谢生活,感谢时代,感谢祖国,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开放时期,让我们懂得:创业的艰辛,生活的甜美,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