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老妇人又开启了那部红色的随身音乐播放机,音调仍然调到最大,四周都沉浸在这歌声中,我也无法再继续赖床……
我楼下的正对面住有一老妇人,年近古稀,眼戴一幅半透明的塑胶框老花镜,身形有显老年人本有的福气。然而,老人走起路来却似有踏地三尺之势----重而快,每散出步,她两手配合两脚,不停地左右甩动。老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放歌与唱歌,因为,她时常携带着那部红色的随身音乐播放机,每天都会在不同的时段播放不同的歌曲,晚上时而还会振振喉咙,放声高歌。老人说话的音调比一般人要高,也许就是喜爱唱歌之故,让人“神惊气爽”。
老人每天播放音乐的时段难以捉摸。当清晨,我在读书;中午,刚进入午休;傍晚,还沉迷在林达的《一路走来一路读》、或是龙应台的《野火集》、《人在欧洲》、或是季羡林的散文、或是其它时,她那已调到最大音的老年随身音乐播放机,播放出地一首首斗志昂扬的军歌、激情四裂的红歌、柔情似水的情歌,把我一步步逼到窗户旁,猛地拉上那扇隔音还不错的玻璃窗,禁止空气与歌声再流入。
然而有时,我也会被迫停下笔或书,直立在窗户旁,静看老人放歌。那部红色的老年随身音乐播放机摆放在大门右旁的玻璃柜上,独自一人却静坐在玻璃柜正对面的那把长长的竹椅上。而有时老人兴致浓时,时而还会左右晃动,随歌载舞,就算这舞蹈只是她自己独有的太空步,加上前后左右的击掌声。可老人兴致高,如果旁边还有一二参观者,老人或许跳地更加兴奋。也许,也许老人要的并不是宁静吧!
与老妇人一起住的是一中年男子,男子个子不高,人显瘦小,因为那件不大的衣服略有松弛。但是,男子歌喉还不赖,歌声还带有二分民歌音调中的那种尖锐,尖锐声中还带有三分阿杜歌式的嘶哑音,但要唱《黄土高坡》、《青藏高原》那样的纯高音,或许就差几分天份了。不过,如果把刀狼歌声的音调变低点,可能他很合适。
一天,我向人当地人提起此事,说,我楼下正对门住的那对老夫妻都爱好音乐,每天不是放歌,就是高歌,让我不得不一听到音乐就立马上关上门窗。然而,她马上反驳到,什么夫妻哟?别人是两母子,男子是老人的儿子。顿时,我自觉内心有愧。
老人儿子一般短则几天长则几周一回家,可能有时一连在家住几日,但凡男子在家,门前都会停放一辆三轮小轿车。然而,男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准是打开摆放在大厅靠里的左墙角边的那套音响设备,开始尽情地放声高歌,抒发内心情意。然而当儿子放声歌唱时,老母亲却在一旁载歌载舞。男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回家高歌的第一曲是我虽不知其名,但歌词已深印我脑海的“妹妹你听我说呀!哥哥我是真的爱你……”,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常不自由的哼出这句小歌调,尽管我并不喜欢此类不太优雅的情歌。
一天,以深夜十点,窗外一片黑鸦,灯下唯我独坐看书,歌声却突然响起,让我大吃一惊。
曾经,有邻居无法忍受这对母子的放声高歌,怒气冲冲来到他们门前,指责他们的放歌影响了周围人,要求停止高歌。但男子的回答却令人惊讶!他反驳到,我这一生就是喜欢听歌、唱歌,听歌、唱歌是我的自由,你无权干涉我的自由。邻居无言以对,争执不下,愤而离之。
我一直厌恶窗外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自由”放歌。可是,直到那天傍晚时分,惊叹!为何窗外歌声仍没响起?故,多次停下笔,放下书,走到窗前,等待歌声再起。可那扇大大的铁卷门却始终紧闭,原来,只是他们出门了。
而后,我对自己这种思想反差感到迷惑。于是,记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件原本并不心意的事物烦在身边久了,也许你会接受,从而逐渐习惯,比如嘈音和歌音”。
这种思想的转变,却让我忆起了一件自己对白市驿人的迷惑。
那是一零年一月,天气正是寒冷,为磨练耐性,我决定从永川骑自行车回奉节(永川是重庆最南端的城市之一,奉节是重庆最东部的一城市,两地相距500公里左右,走山路可能多走200公里左右)。于是,我存够钱,备上装,独自一人踏上了回乡的行程。
从永川出发,途经大安,到达壁山境内。过丁家,越青杠,走走马,经白市驿。白市驿有一军用机场,机场军用飞机时起时落的嘈声大得足以吓跑一头在世恐龙,何况正常人?然而,周围人们不尽不觉无事,还悠然自得的玩着四人麻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A•H•史密斯说中国人“活易死难”,这或许也是中国人的一大长处!他们何以忍得如此大的嘈声?至今方才明白,只是他们已经习惯。
机场建成于1936年,原隶属民国航空管理局,1939年开通重庆到河内、新加坡等国际航班。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投入使用的国际机场。1940年扩建,抗战胜利后为军民合用机场。1967年,周恩来总理在重庆会见西哈努克亲王,由于天气恶劣,飞机无法在此跑道降落,被迫改降成都,而耽误了行程,为此周恩来总理颇为不满,下令扩建。80年又扩建为军民共用机场。1991年江北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此机场停止民用,改回军用机场(详见于重庆民航志第二章)。
机场从建场至今,在此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住在那里的人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已经老化,有的却是从出生就遭受着飞机嘈声的影响。所以,他们祖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因此,他们淡定的悠闲着,仅此而已……
其实,我们的民族遇事都有喜于忍受的习惯,今人不尽如此,古人更是如此,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可忍,孰不可忍;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等名言。这都是我们民族“忍”的文化,固然“忍文化”都有自身的诟病与优点。究竟诟病大于优点?还是优点大于诟病?我想,行者自知。
2014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