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社会科学>>历史与地理

历史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官网投稿)的期刊点评

返回该期刊 我要点评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在 2021/1/19 9:44:46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朝闻道,夕死可焉,如果历史研究真的是抱着辩伪求真,探索发现的心态,为什么害怕质疑,害怕批评,害怕反驳?一个不敢辩论的论文,又有多少可信度?难怪网友那样评价专家。我确实是没经过思考就提出来许多新观点,新看法,新视野,我知道我说的话有许多疏漏和错误,我跪求大家用历史理论批评我。

鹿困森林鹿困森林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0:33:40 回应:

应该改名叫丁太昇,一笑。

新安长新安长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2:26:00 回应:

管理员老师真的不管管么?该用户多个账号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这些内容,仍然与投稿、审稿点评毫无关系

风起天阑风起天阑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2:50:26 回应:

此人各账号发言与投稿、审稿点评毫无关系,且所述毫无逻辑,充满抱怨,管理员真该管管了。

万维管理员万维管理员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3:04:00 回应:

您好,荆老师!观点的碰撞需要找内容平台,您确实找错地方了,这里是专业投稿网站,来这里的同学和老师们时间都非常紧,他们都是在计算着时间做事,信息的精准、查询的高效、必要的沟通和分享是他们所需要的,不适合进行大时间量的辩论和发布非相关内容,还请您多多理解,不要再在此发布类似内容了。您之前的账号给封禁了,也是实出无耐,非常抱歉,也请您谅解!

万维书刊用户(ID:254305)万维书刊用户(ID:254305)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3:30:55 回应:

大家想反驳你,但又不屑于跟你较真。判断一个学者的水平如何,终究要看他的文章。历史学讲究言之有据,要写好一篇论文需要不少心血和时间。以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为例,他在《历史研究》发表的文章,从撰写到见刊,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而你一直强调自己是外行人,想要跟历史学的人对话,却又用外行人的标准胡闹,这未免太耍流氓了吧?我相信,你也一样瞧不起流氓,懒得跟流氓搭话吧?所以,请你花最少一两年时间,老老实实地读文献,学习史学论文的规范,写出一篇稍微像样的论文。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一点,相信自然会有人尊重你,愿意跟你对话的。

哦(´-ω-`)哦(´-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6:54:36 回应:

很多刚开始读书的那些本科生一般都是这样,目中无人,狂妄之极,凭自己的感觉谈论别人的学问,还不会做学问,这也正常,十年之后,应该会好一点的,如果十年后还是这样,那只能说明天赋真的太差了

爱国将领爱国将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8:54:55 回应:

这是投稿交流平台,建议你移步去一些历史学爱好者QQ群。另外,学术批评的前提是大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非说老虎可以吃草为生。你觉得科学家有必要和他浪费口舌吗?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20:52:50 回应:

对不起,别人都是在其它网址上说砖家,我还傻不拉叽的想当面来讨论。我真蠢!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21:42:09 回应:

您是说,您老师写的文章,本来就是普通人看不懂的文章,只有您这样的专业研究生才能看到你的懂,而且给普通人解释。普通人也不会懂!难怪了。网上说您老师扯淡的,都不是专业研究生。他们看不懂乱评论,

万维书刊用户(ID:295423)万维书刊用户(ID:295423)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0 12:06:03 回应:

搞学术是有门槛的,大家都知道隔行如隔山,你从未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怎么能指望准确的了解一篇学术论文?如果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跟他解释解释他就能明白的话,还需要什么学校教育?不论什么学者,终其一生也只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作出一些成绩,特别是搞社会科学的学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如何能在历史研究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放弃自己无谓的一些工作,要想真正搞出一些成绩,你还要付出很多努力,要沉下心来干点事。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0 12:20:55 回应:

您的意思是,您老师发表的文章,一般人都是看不懂的,只有你这样的学生和其他大师,才能看懂。难怪了。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0 12:49:47 回应:

如果不是太明显的不符合逻辑推理。我也不会在这里说。其实说一下也无妨。郭沫若命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今天有人说应该是后母戊大方鼎,不论改的好不好,都不能否定郭沫若在中国历史研究上大师地位,只是这么多欲盖弥彰的说话,让人看到了其中内幕。

风起天阑风起天阑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0 14:15:03 回应:

散了散了,让他自娱自乐吧,科研不易,大家看了权当排遣。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0 15:14:24 回应:

我就是听不懂人话,怎么了,是不是这里就允许指鹿为马的跳梁小丑在这里污蔑我?我是天蝎座。就爱较真。我就是要看看某些欲盖弥彰,颠倒是非的人,怎么表演?不敢用真正的理论来辩论,靠下三滥手段攻击人

湖南大土鳖湖南大土鳖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0 17:41:49 回应:

希望老荆与保成哥pk一下,看看谁才是王者!

万维书刊用户(ID:254305)万维书刊用户(ID:254305)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1 0:13:07 回应:

明确告知这种行为是耍流氓,你还一副我是农民工我怕谁的态度。这种人就是来刷存在感的,大家都不用理会他了。说多了,他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呢!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1 1:41:13 回应:

我在这里说的“话题”有几十个了,说真的,确实是“臆想”确实是没过脑子随口说说。我从新读起来。都发现自己说的不严谨。很多疏漏的地方,你们这些历史研究者,如果真的有学问,完全可以驳斥我。而不是用这种指鹿为马,强词夺理的话来让大家“笑话”,驳斥我的话就算我看不懂,肯定会有其他人看的懂吧????

学无止境学无止境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1 13:32:05 回应:

这里是投稿交流平台,分享各自的投稿经验心得。具体的学术争鸣可以移步至各个学术交流群,或者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至相关期刊上。你这样只会占据大量投稿信息的版面,影响他人阅读。

新用户(ID:214697)新用户(ID:214697)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24 18:06:41 回应:

建议转战《中国社会科学》

荆晓嘉荆晓嘉给他发短信 在 2021/1/12 18:55:22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今天看了韩巍老师的《从叶家山墓地看南宫氏与曾国——兼论周初赐姓说》,不知道大家看了吗?别的就不说了,第一,“姬姓”是区别婚姻的姓,是区别血统。用于避免近亲结婚的“姓”,周王会不会赐姓?第二。跟周王习俗相近的诸侯,如果不是姬姓做最高首领,是姚姓,姒姓或者姜姓,那么,在这个诸侯中,必然有姬姓,因为这些姓是为了避免同姓不婚,如果没有这几个姓共同生活在附近,又何必要要用这些姓区别婚姻?第三。周初封了许多后来演变成姓的氏。比如齐,唐,管,陈等等,用的着把不是“姬姓”的家族,赐姓“姬姓”吗?欢迎大家反驳我,但是,要拿出来符合逻辑的论据,不要说我都是癔猜。我知道的知识不比你少,

新安长新安长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20:00:02 回应:

荆晓嘉 于 2020/11/25 8:51:50 回应:对我有帮助(0) 我遵守管理员的规定,以后再也不发了 谢谢大家,我不会再发言了,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3 3:10:46 回应:

我是说了这话。请你不要让那些没有拿出任何理论,甚至连自己观点都不敢说的人不要无端攻击我,说我说的话是癔想,你首先要指出来哪一句是不对?最好是你说出你的观点和依据。你连说我哪一句不对都不说,就在这里说我是臆想。这样扣帽子,我也有权利出来反驳他吧?第二,既然是历史研究,就应该有质疑有讨论,才能进步,如果不让质疑。不让讨论,那样的研究成果,你觉得好吗?

会飞的狼会飞的狼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3 9:33:53 回应:

你知不知道历史学是要讲证据的,你所有的发言有一条材料吗?没有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3 11:11:44 回应:

难道说我说的论据第一,第二,第三,不是论据吗?或者说你是小学生,对历史一点都不知道?你觉得我哪一个论据你没看懂?你说出来,我再深入的给你一一讲解

风起天阑风起天阑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3 17:23:59 回应:

与投稿完全无关,建议全部删除。

会飞的狼会飞的狼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6 16:21:44 回应:

大哥我发现你连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啊,我说的是证据,你说的是论据,证据和论据有什么区别,你不会不知道吧,证据是史料,是古籍记载,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判断,看来《历史研究》不要你的稿子是对的,连基本的逻辑都搞不清楚

1111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6 21:20:07 回应:

我支持荆兄,当年我也是一步步学习来写论文的,荆兄加油!!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8 4:25:56 回应:

专门注册登录回复“会飞的猪”: 你说了这么多,我不跟你争,退一万步说,就说我说的没有文献记载,这有什么什么错,世界上有那么多先是靠假设的理论。难道就不可以说吗?只要人家假设的合情合理,大家认可,是不是,中国文献那么多,如何解读?如何解读?这就靠谁的逻辑推理和综合知识强了。不是说谁会搜集资料就可以了,如果光会罗列一大堆资料。然后就说一个不符合逻辑的结论,这样的研究成果,只能让大家嘲笑,你是不是说今天网络上没有人嘲笑某些历史研究成果?还是说国外也很认可今天的某些历史研究?就连许多没有读很多历史文献的人都提出质疑的研究成果,是不是靠封杀,就可以让大家认可吗? 你在这里说了这么多,你拿出来你的反驳来,或者说出你的观点来,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是懂一点点历史知识的人,老祖宗留下的文献就那么多,我们历史研究不是说光会把资料拿出来就可以了,何况你说了这么多,你也没拿出来一点点。就是你拿出来了,如何解读,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先把你的理论,你的观点拿出来,跟我的观点比较,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谁解读的符合逻辑了?你叫什么拿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在这里上窜下跳。算什么?

会飞的狼会飞的狼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8 10:44:22 回应:

我看你真的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都没有。第一,你说“你说了这么多”,请问我说的很多吗,我前后就一个点,你说的所有都是推断,没有一条材料,这是我唯一的论点,说的肯定没有你多;第二,你说,“你不跟我争”,然后洋洋洒洒几百字,这叫“不跟我争?”这叫“狗急跳墙”吧;第三,我当然认同,历史研究需要合理的推论和想象,我也不喜欢只堆材料而没有解释的研究,这是一个极端,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你这样的,完全推论,没有材料,好的历史研究应该是在熟练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想象;第四,我的发言完全不是针对你的观点,我也不是这个领域的(与你关注的时段相反,我研究的领域恰恰是材料非常多,多到看不完的),我所谈论的是为什么这个网站上有那么多反对你的人,原因有2:1、这是个投稿网站,交流投稿心得和经验,而不是争论学术观点,大家希望从中获取的是有利的投稿经验,而你的出现刷屏了整个刊物的投稿页面,严重干扰了大家的投稿交流,正如万维老师所说,你想发表观点,可以去历史类论坛,或者写信,或者直接去社科院大门口,不要在这里干扰大家的正常需求;2、你的观点完全没有材料,这肯定不能让人信服;第五,请你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否则的话,这个网站离堕落也不远了。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8 13:37:55 回应:

不管你说多还是少,请你说出来。你是支持我的理论还是反对?或者你说出来你不同于我的观点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让大家看看,大家会评说谁的逻辑理论符合事实。如果连自己的观点都不敢说,在这里无端否定我的,是没人能跟你辩论。历史研究,就是要探讨一些没有结论的问题,如果都只是搜集文献,不加解读,不进行推理,要我们来研究干嘛?你如果只会照抄历史,不会分析推理。请你回去再学习学习再来。

会飞的狼会飞的狼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8 15:43:13 回应:

大家评论的结果就是,支持你的人少,反对你的人多,至于你说我会不会推理,我说学术不要解读和推理了吗?我说的是学术不要没有任何材料的推理,何况没有材料,哪里来的解读,解读空气吗?而且我连学术观点都从来没有说过,你就说我不会推理,看来你就是这么研究历史的吧,那你的文章发表不了也是学术之幸呢,最后一次回你了,再见!

农民工老荆农民工老荆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8 19:50:21 回应:

我本来就不是专业人士,我投稿这个期刊,本来就没有抱希望,我之所以这么怼你,就是因为你连明确否定我的观点都不敢,就靠其它话来攻击我,我们历史研究就是要推理求证,不是说你读了书就完全正确,不容质疑,不准争论,靠赵高指鹿为马,封杀不同看法的历史研究。大家怎么看得起???难怪网上,大家怎么形容专家。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2/26 11:13:58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历史研究。需要回答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历史疑问,需要这些回答可以经得起所有质疑。而不是自愈自嗨,不敢跟普通人辩论的历史研究成果。

鹿困森林鹿困森林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2/26 13:25:07 回应:

嘉哥回来了!

1111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2/27 10:00:38 回应:

欢迎嘉哥,其实这里需要你,真的,我支持你。

新用户(ID:214697)新用户(ID:214697)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2/27 17:32:22 回应:

向嘉哥学习,发历史研究

湖南大土鳖湖南大土鳖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7 18:34:05 回应:

哪来的傻子?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3 3:15:01 回应:

我是不傻子,你首先指出来我说的哪一句话不对再说?你连我的哪一句不对都没有找出来,就说我是傻子。你自己觉得你这样说话。是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哦(´-ω-`)哦(´-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7:07:23 回应:

第一,这是个是看网络小说看多了;第二,这个人是专业的网络喷子。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要反驳,请拿出论据加证据来

荆晓嘉荆晓嘉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24 17:13:39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我说的话都是结合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深挖古人留下的这些文字资料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然后才能分析出来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我在这里说一个自己研究的结果,我国先秦时期那么多的文献资料。都是古人实实在在写在竹简,木渎和丝娟的书面文字,而不是所谓的传说,第一,古代中国制作出来这些书写材料很容易,古代较大的家族祭祀祖先,都会书写祖先名号,记录歌颂祖先的歌词。第二,古代各地语言不通,如果没有文字做载体,靠口口相传,我们根本不可能保留下来这么多,而且是全国各地的文献。 不过这些文献,到底含义是什么?我们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请不要想编剧老师那样,扯故事。

新安长新安长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19:11:12 回应:

管理员能否处理下?该用户所发大量内容与投稿、审稿信息点评毫无关系

leilei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20:16:55 回应:

建议管理员处理下,让大家安心看点评

万维管理员万维管理员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21:25:32 回应:

您好,荆老师,非常敬佩您的探求和学术精神!但咱们这里是期刊点评栏目,是围绕投稿就期刊相关情况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空间,主题与深度学术交流不相符,也缺乏交流场景。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供您参考:如果您论据充分,可以整理成文投稿给对应的刊物进行学术争鸣;如果尚不成熟,可以到历史类或知乎等内容平台上进行交流,找到合适的地方距离问题的解决就更近了一步,祝您早日成功!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5 8:51:50 回应:

我遵守管理员的规定,以后再也不发了,首先,我的论据完全成熟,都值得推敲,经得起大家批评,都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只是我只说了重点,有些明显的,大家共知的论据没有说罢了,我使用的词语并不深奥,大家觉得逻辑不通,可以指出来呀,比如,我说杨善群老师说的姜太公在河南,在山东的活动,我提出疑问,当时的社会情况,一个人,一个家庭,能够有这么多的活动吗?就算是有这些活动,有没有史官,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还是口口相传,可以传几百年?大家也可以批驳我说的话。谢谢大家,我不会再发言了,

哦(´-ω-`)哦(´-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7:12:11 回应:

这个观点我们村口的老大爷都知道,谁不知道书写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拿大家都知道的观点去喷整个学术界,看来你是真自卑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23 17:22:50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我这个是臆想吗?虽然写的不多,但是。都是后面带着论据的,他们虽然罗列了那么多东西,杨老师把那些罗列出来的资料,总结为姜太公的个人活动,他拿出来一点相关依据了吗?我说是姜太公祖辈率领部落的事迹。都拿出了许多依据,如果你觉得不对,可以来讨论,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7:26:53 回应:

大家可以说,文献里那些姜太公在河南,山东的活动,是姜太公个人事迹,还是祖辈率领部落的活动事迹,可以拿出来论据辩论。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7:35:07 回应:

是臆想吗?是的。 你的观点我并不想了解,只是说评价科研成果是需要资格和门槛的,你大概不会有了。 如果想发表见解,评论区不算是恰当的地方,不过也是你的自由,但是无端攻击别人的观点,殊为无礼。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8:10:11 回应:

说文章错误就是攻击吗?凡是发表的文章,都是完全正确吗?难怪中国文化不自信,原来都是经不起讨论的科研成果,有理论可以拿出来批驳我,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8:45:16 回应:

学术研究自然可以评价,我的意思,直白地说,是你不配评价。好了我溜了。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9:22:14 回应:

我说的不对,你可以拿东西来批驳,目前为止,你没有一句理论说出来,我的理论不符合逻辑,可以指出来,我愿意接受,

leilei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9:21:24 回应:

专门注册账号向您请教,荆老师,历史研究是一门科学,不能来自于臆想,必须经得起推敲和论证,有文献支撑,合情合理,内容自洽。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可以写出文章来争鸣,不要臆想出来个结论当成事实真理,那是臆想、武断。好的文章、好的论点总是可以发表的,不要因为自己被拒稿就埋怨他人、埋怨刊物。如果不能发表还是您的文章、观点有问题,不够优秀。民间科学家、民间书法家走的就是这条路,书法有传承、学术也有传承,您压根都不在传承序列里,说的都是外行话,让人不屑,有时间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别为难自己。正如鲁迅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感到了空虚。不知您是否理解,好好享受生活吧,少做梦,多走路。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20:12:13 回应:

我说的话都是有依据的,如果你知识有限,那一句观点没理解,可以提出来,我给你解释。拿出来更多理论教你。或者你拿出来你同我不同的结论来,大家辩论。你说了这么多,除了攻击我,你连自己的理论都没有说出来一句,也没有说出来我哪一句不对,怎么辩论???

湖南大土鳖湖南大土鳖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5/15 12:46:14 回应:

农民工荆哥棒棒哒!需要你这样的农民工科学家,干倒学院派专家!

荆晓嘉荆晓嘉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23 15:37:44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今天看了《史林》杨善群老师写的《姜太公的籍贯和早期活动》。论证出来姜子牙在今天山东,河南等地的活动历史,并且演义出来姜子牙的许多故事。1935年,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到了陕南,还没有落脚点还不知道离陕南不远的陕北,就有一支红军队伍。后来,看了报纸,才知道陕北有一个徐海东领导的红军根据地。于是决定到陕北去。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之前,当时有没有报纸?姜子牙会不会那么清楚地知道西岐周文王那么贤明?那时候,山东和河南的语言可以通吗?道路有那么方便吗? 说了这么多,那么,杨善群老师总结的那些姜子牙在河南山东的那些事迹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吗?也不是,这些资料只能说明,姜子牙是一个率领着一个有许多不同姓的家族组成的,有几十个人或者一百多人组成的一个小部落,类似于”后稷”后代公刘,古公亶父等率领部落迁移到彬县,迁移到岐山一样,姜子牙的祖先,也经过这样的迁移,只不过古代语言没有那么丰富,姜子牙祖辈事迹也没有整理的那么清楚,姜子牙祖先许多辈的事迹,后世史官记录转抄写时,没有注明解释,而且古代语言不发达,往往一个部落得到了一个称号,上一个首领使用,后面的首领也使用同一个称号,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5:52:30 回应:

平时发一些感想也就算了,一笑而过。但是仅凭臆想攻讦任何一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你还没有资格。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6:36:53 回应:

有些老师的文章,错误太明显了。你觉得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姜太公一个人有那么多的经历吗?而且那时候是奴隶社会,一个人不是一个部落首领,必须就是某个部落的奴隶,因为所有人都是必须臣服于一个个部落里,才有人通婚,组成家族,共同生活,共同抚养后代,如果你是一个只有几个不同姓的小部落,你这个部落如果不臣服于其他大部落,别说被大部落消灭,就是你自己这个小部落一直近亲繁殖。也会自取灭亡,何况姜太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姜太公的后代,一直是一个君王,率领他的臣和奴共同生活,他的祖辈,可能也是一个小君王,只是他这个君王势力很小,只能是其他大部落君王的臣,看待历史,要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情况,西周以前,中国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除了首领可以结婚娶外族女人,其他的人,如果是一个人,根本没有部落里的人员跑出来跟你结婚,首先,部落有权利的人不允许,第二,就是你找到媳妇养育后代了,这些后代又怎么跟别人结婚?因为你不做其他大部落的臣或者奴,人家就不可能跟你通婚,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7:34:33 回应:

杨老师在这篇文章开头,把羌族跟姜姓,这两个字同样讨论,就完全错误,羌是一个族,跟汉族,回族,满族等一样使用,姜是一个姓,跟张王李赵一样使用,扯羌和姜的关系,估计是杨老师学生写的,

苦逼的科研猪苦逼的科研猪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9:04:50 回应: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百家争鸣,为何不能质疑?有质疑,有思考,才有进步。

leilei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9:46:36 回应:

有些老师的文章,错误太明显了。你觉得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姜太公一个人有那么多的经历吗?而且那时候是奴隶社会,一个人不是一个部落首领,必须就是某个部落的奴隶,因为所有人都是必须臣服于一个个部落里,才有人通婚,组成家族,共同生活,共同抚养后代,如果你是一个只有几个不同姓的小部落,你这个部落如果不臣服于其他大部落,别说被大部落消灭,就是你自己这个小部落一直近亲繁殖。也会自取灭亡,何况姜太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姜太公的后代,一直是一个君王,率领他的臣和奴共同生活,他的祖辈,可能也是一个小君王,只是他这个君王势力很小,只能是其他大部落君王的臣,看待历史,要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情况,西周以前,中国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除了首领可以结婚娶外族女人,其他的人,如果是一个人,根本没有部落里的人员跑出来跟你结婚,首先,部落有权利的人不允许,第二,就是你找到媳妇养育后代了,这些后代又怎么跟别人结婚?因为你不做其他大部落的臣或者奴,人家就不可能跟你通婚。 荆老师,您上面所说的观点都是猜想,需要有历史文献或出土资料证明的。例如,姜太公一个人有那么多的经历吗?这不是猜谜,这需要历史资料证明的。您提出了这个疑问,您需要证明他,不能靠猜测。如果不能证明,那就伪论,说话需要负责任的。学术就像拳击一样,要懂得基本的拳击规则,您都用上脚了,那别人就不和您玩了,建议多读读经典著作,多学习、少批判,世界上不仅你很聪明,比您厉害聪明的人多着呢,要承认自己的少知,这样才能进步,固执偏激是有害处的。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18:09:37 回应:

我不知道你是真不懂历史,还是说中国历史都是神话,首先我说的话,肯定有文献资料论据的,只是篇幅所限,不能几万字都写出来,第二,你有论据,你来说说,古代人怎么生存,怎么婚姻,怎么演变??你的老师说的姜子牙那么多事迹。你觉得在古代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能做到吗?这种常识性的逻辑都不符合,这样的结论,就不能质疑吗?我说的话都是你说都是噫猜,你说,那一句话不符合逻辑和文献记载?我批评的话,都有证据,你拿出来论据再说,别只说我是瞎猜,是不是你要用理论来说,我说姜子牙仅他一个人,做不到那么多事情,因为那时候生产力和社会情况根本不允许,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18:39:37 回应:

你先把我说的话反驳再说,我说古代人生活不是一家一户生活,是互相臣服的,由一个家族首领为中心的集团,,还有,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姜子牙一个人,不可能做那么多事迹。你先说我说的对不对?你的观点是什么?你不说自己观点,永远没法反驳你。你只是攻击我,又没有理论,我怎么跟你辩论???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18 11:42:51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钻木取火”是不是专家说的钻木头发热,用来取得火种吗?不是,其实就是钻进森林取得火种,因为古人很早就知道使用火了,在知道使用火之前。肯定还没有制造出来“钻”这样的工具,而且从自然界取得因为森林起火或者雷击起火燃烧的火种很容易。又可以想得到,古人不会那么古板,也不会凭空研究出来,利用钻木头发热可以得到火种,首先想到的就是取得自然界火种,后来大家使用火多了,肯定是去其他使用火的部族去取得火种,不论是去取得自然界火种,或者去其他部族取得火种。都需要穿过丛林。都是值得纪念。值得歌颂的事迹,“钻木取火”可能是类似于中国古文献里面歌颂祖先故事的其中一句,由于年代流传,整个诗歌都散失了,或者因为缺失。其它语句无法读懂。只留下这一句可以单独理解,但是,今天把它理解为通过钻木头取得火种,显然是不对。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钻进入森林,通过艰难跋涉,小心保存。取得火种,从而改变了古人生活。

荆小嘉荆小嘉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17 10:37:49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 今天发现的历史新材料。不足以认定“烽火戏诸侯”是凭空编造的,因为我们不足以否定西周时期,人们没有使用烽火传递战争信息,如果使用烽火,必然在使用过程中跟诸侯产生误会,这样的误会被史官说成烽火戏诸侯也是难免的,至于是不是一定就是因为褒姒,这个可能不一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诸侯,是拱卫镐京周边的诸侯,而非分封中原各地的诸侯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8 16:52:48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中国文明为什么上下五千年没有中断,因为我们的文字记录最发达,虽然,我们的文字没有保留下来,国际上不承认,不等于说我们没有,中国人至少在一万年前就使用文字了,郑玄说的那些“结绳记事”其实不对,因为用木炭写字比编制绳子要容易的多,古人不可能会编制绳索了,还不会画记号,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15 9:39:15 回应:

禹都阳城在登封,我就是想知道。夏朝时期,从登封到巩义或者到偃师,有没有道路?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15 9:54:30 回应:

为什么传说中的我们祖先炎帝和黄帝都来自西北吗?这主要原因是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部族,一般都是在原来地方权力斗争的失败者或者被排挤的人,他们在另一个地区重新做了首领以后,并不认同原来的祖先。所以,他们祭祀的祖先都是从西北开始,而西北地区的部族,由于西北地区气候恶劣,他们会主动向东南发展,这些人来到东南以后,他们祭祀祖先时,还把原来在西北地区的祖先排最上面,

荆小嘉荆小嘉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4 9:23:53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现在,关于尧舜禹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都有,我只能告诉大家,夏朝早期。全国各地还没有饲养牛羊马,没有牛羊马啃食和践踏山林,就不可能开垦耕地和修建道路。所以,那些早于夏朝的传说,只能是夏朝中后期迁移到全国各地以后,从晋陕豫地区带到各地的传说和地名,这不能说中国在夏朝以前,全国各地没有文明。只是这些文明都是各自相对封闭。后来在同饲养牛羊马的夏朝人融合过程中,原来的地名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原来的医学,天文。历法和哲学等文明。在同夏朝人融合过程中,都被吸收保留升华了。大家可以动脑子想想,中国文化几千年不中断,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流传,虽然,在名族融合过程中,新来的民族跟原来的民族语言发音不同。但是。文字还是可以因为相似而被吸收。保留精华给后人,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到了战国时期。不可能有“学富五车”这样的成语。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医学成果和哲学理论,天文历法成果,

大楷大楷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4 11:05:32 回应:

建议你去汉斯或者arxiv发表预印文本,即没有被同行评议的论文。地址在这里:https://www.hanspub.org/以及https://arxiv.org/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4 14:04:43 回应:

既然我已经在这里投稿了,不能再到其它地方投了,我现在工作比较累,其它存起来的文章,我没有工夫看,等我将来再失业在家,把以前写的那些草稿,整理出来投到“汉斯”吧!谢谢你!再次感谢你!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7 2:13:22 回应:

夏朝时期的晋陕豫交界地区和洛阳以东的中原各地。类似于当面的欧洲和美洲。今天的美洲许多地名,比如纽约,比如费城,等等,都与早期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无关,都是从欧洲迁移过去的人重新命名的。洛阳以东那些所谓的涂山,所谓的会稽山,黄帝陵。炎帝陵。等等,都是原来晋陕豫地区经过多民族融合以后的民族,迁移过去命名的。

我要点评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