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即将收到综合评价,而非资助意见......
国自然的结果即将揭晓,申请的小伙伴们都在翘首以盼。
谁会成为那20%的幸运儿呢?
很快,你将会收到一封邮件,其中包含综合评价——注意,这不是资助意见
资助意见包括:优先资助、可资助、不予资助,综合评价难以推出资助意见。
这也是每年大家觉得困惑的地方,评价很好,为何就没获批呢。
在解读意见之前,了解函评意见的产生过程对于准确把握评审结果至关重要。
从函评专家打开申请书的那一刻起,短短十几分钟就决定了一份申请书命运。
之后的时间,专家们通常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而寻找证据。
函评意见的成因往往是以下几种情况:
下面部分内容来自薛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的第十章,略有修改:
如何看评语?具体由如下9条
挑剔毛病,认为水平低下
虽然很多专家不会在评语中明确提出“水平太低”的评议。但这类申请书的结局往往不太妙。
原因:某一些学科试点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试点工作,也就是申请人反向给评审专家打分。
4分-很有帮助,3分-有帮助,2分-帮助不大,1分-没有帮助不打分的话默认4分,所以大家记得打分呀。
评分太低评审专家也担心自己被拉黑名单,而无法评审。
科学问题认识不深刻
一些专家一眼就能看出申请书中的科学问题所在,但如果申请书绕来绕去却无法准确表达,专家没有义务指导你。
这不同于学术论文的评审,因此常常会看到“科学问题提炼不足”的评语。
内容不清楚,理解难度高
申请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解释清楚,导致专家无法理解,那就危险了。
因此,申请书必须既详尽又简洁明了地说明内容。
建议找大同行看看,如果他们能看懂的话,这块就不用太担心。
知名教授申请,依然被拒
即使是知名教授的申请书,如果主笔的水平不高,也可能被拒。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时间紧,任务急
很多申请人觉得专家没有仔细看申请书,其实是因为申请书重点不突出,没能抓住专家的眼球。
赞誉与得分不匹配
函评意见中的赞誉有时意味着得分不高,反之指出很多问题的申请书,专家可能是希望其通过。
因此,通过函评意见来判断得分并不总是准确的。
专家评语“遇强则强”
如果申请书写得好,函评专家通常会从摘要、立项依据、科学问题、研究基础中复制粘贴几句,稍作修改后作为评语。
相反,拒绝一份写得不好的申请书,专家反而会花更多时间在上面。
简短的评语背后的深意
为了避免被投诉,函评专家的真实想法通常只会用简短的评语表达。
申请人需要仔细揣摩这些评语,尤其要注意其中的但是、但、建议、值得商榷、可能、其实等字眼。
如果能理解这些评语的含义,申请书的质量将大幅提升,基金申报成功指日可待。
优秀论文与申请书的对比
如果专家看到申请人有优秀的论文,会特别关注申请书的质量。
如果科学问题总结得清晰流畅,得分一般会很高;
反之,专家可能会觉得论文和申请书的撰写能力存在差距。
无论结果如何,承认之,而后认真对待之。
当你面对着国自然的评审结果时,或许心中会有些忐忑和不安。
你我都一样,毕竟国自然申请的正反馈时间来的太过长久,1年时间。
科学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
愿你我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打磨自己的研究。
转自慢教授的科研江湖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