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为申报2024年国家社科项目做准备

2023/12/19 13:52:32  阅读:12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作者刘西川

过不了几个月,又要开始申报国家社科项目了。在选题指南公布之前,做一些准备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之前讲过,最好根据选题指南来进行选题,不建议自选题。对此,有人会心里嘀咕,没有具体的题目,如何准备?今天,我想从“思维”这个角度来谈谈,关于社科申报准备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1.选题。从思维上看,选题涉及“问题域”和问题意识等。所谓“问题域”,是指从哪些领域入手来选择具体的问题与题目。在这个方面,需要重视当前的形势发展和国家战略对课题研究所提出的新要求。如果我们要在科技和科研上与世界强国PK,最有可能“弯道超车”的便是数字经济了。除此之外,热门选题还包括环境和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应在数字经济、环境和治理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简言之,就是要围绕数字经济、环境和治理等方面来构思和设计题目。近期一个体会是,过去的那一套,例如“跟着”别人做的套路,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新需求。有位朋友曾经讲过一个选题标准,就是看选题涉及领域占国民经济GDP的比重,比重高的就是重要的选题,虽然该标准有些“粗糙”,但有助于我们以更现实的目光来审视选题。对此,我不建议,根据以前所做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积累来选题。因为这样的选题很可能是“刻舟求剑”,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新需求。

再来说问题意识,我对其的理解是,作为主观状态的一种,它是某种困惑或不满意,体现为已有认识与实践发展所呈现出的不一致,即已有认识不能解释或解决实践中的新矛盾或新变化等。这就需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捕捉、观察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或新现象;第二,针对这个“变化”或新现象,寻找并整理与此相关的认识。第三,研判这些认识是否能“应对”这些变化(或现象)。如果不能,机会就来了。

对于现实问题的敏感性是很重要的,这需要研究者保持开放和主动的心态,“闭门造车”是大忌。同时,对理论问题的敏感性也很重要,这要求研究者既不能有“门户之见”,同时还要跟进、知晓其他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敏感性讲的是捕捉、察觉细微的变化,这就需要理性和细致。由此来看,盲目自大或粗枝大叶都是抹杀敏感性的“杀手”。

2.元问题框架。先表明一个观点,即社科项目必须要有理论框架。关于理论框架之于课题申请的重要性,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个课题申请书中,需要搭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在开始写课题申请书之前,还没有这个“新的理论框架”,但可以为搭建该框架做准备。准备工作就是:第一,先对“元问题框架”下功夫,元问题框架是这个“新的理论框架”的基础,即可以先围绕感兴趣的问题,找出元问题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此框架才是课题申请书里的那个)。第二,需要准备多个这样的元问题框架,如三个以上等。这是因为在具体的题目尚未确定之前,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以争取扩大“框架”的辐射范围。例如,我曾经有三个元问题框架,即:信贷约束分析框架、组织治理框架和剩余控制权理论框架。第三,要对元问题框架烂熟于胸,熟练了才能用好。其中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如果关心某个新问题,应围绕它,反复琢磨“元问题框架”和“新的理论框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思维上最大的挑战。第四,元问题框架也好,新的理论框架也好,必须是“自己的”,不能借或Follow别人。如何判断是否是自己的?标准有二:一是问题导向,即理论框架是否瞄准了所提出的问题,理论框架应是为提出、解决和回答问题“量身定做”的。二是问题分解,是用“新理论”(课题申请书里的)将总问题分解几个子问题,这个新理论是靠自己“想”出来的。

3.文献综述。选题和搭建框架,都需要吸纳大量的信息,对研究人员来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献综述工作了。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讲,我们更需要一些新的信息,特别是来自实践的信息。高校科研人员多从期刊文献等资料来获取信息,存在“信息茧房”的局限;当然,基于文献来做研究,是一种进路。在课题准备阶段,要用新的实践信息来刺激大脑,对此建议大家:第一,关注有关实践和政策方面的讯息,包括近期新闻报告和政策文件等。第二,扩大“雷达”的搜寻范围,不局限于感兴趣或有发言权的领域。第三,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再来研读最新的期刊论文,看看别人是如何考虑的;同时,如果能对浏览过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简单分类就更好了。第四,提前做文献综述工作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搜集更多的资料信息来“印证”一些猜想,落脚点就是所关心的问题,已有知识是否可以解决或回答问题是核心,如果“不能”,则预示着需要新的知识(理论推进)来给予解决或回答。

4.研究方法。规范、严谨的课题研究需要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需要正确、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就课题申报而言,研究方法部分更强调的是“运用”,它是课题研究可行性的保障。为了将研究方法运用好,需要在准备阶段做如下准备工作:第一,丰富研究方法库,不能只会一个(或类)方法,如计量实证;选择什么方法,是由问题决定的,问题不同,方法也不同,只有掌握更多的研究方法技术才能争取到更大的优势。第二,就掌握的多种方法而言,要熟悉各自的理论基础、优势、适用范围和局限(甚至是弊端)。这是在为合理运用方法打基础。如果以前用某个方法做过研究、写过论文,那么运用起来就比较“顺手”。

写过项目申请书的人都有同感,申请书靠想,用的是脑力,较量的也是脑力。

通过上述阐述,可以看出,这次关于申报国家社科准备工作的“分享”是从思考或思索的角度来谈的。

转自:“学术训练营”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