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金属纳米团簇新突破!在近红外(NIR)区域(第一NIR窗口700至900nm,第二NIR窗口1000至1700nm)发射的发光体可应用于生物成像和光通信等领域。胶体量子点和有机荧光染料是两种典型的近红外发射材料,已被广泛研究。最近,超小型金纳米团簇(AuNC)已成为一类新型近红外发射材料。但其室温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特别是在溶液中,通常较低()。鉴于此,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 [发表时间:2024/1/26 11:13:54]
[摘要]:聚合物电解质(PE)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可加工性和轻重量,与用于锂金属电池(LMB)的刚性和脆性无机固态电解质相比被认为是有前景的。但就传统的PE而言,自由阴离子的随机传输会导致严重的浓度极化,从而产生锂枝晶,进而严重降低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设计了一种由含硼单离子导体(LiPVAOB)修饰的非对称聚合物电解质,通过斥力效应抑制游离阴离子在锂阳极附近的不均匀聚集,将锂离... [发表时间:2024/1/26 11:11:56]
[摘要]:招聘岗位博士后2名研究方向前沿材料(钙钛矿薄膜,量子点,等)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探测器)新型半导体器件(晶体管、存储器件)岗位待遇3万~4万5千港币/月(外加退休金及出差津贴)。优异者可申请香港RGC博士后奖学金计划。课题组将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为团队成员提供与国内外知名课题组合作机会,鼓励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以及培养将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职业发展能力。博士后招聘类型已经拥有或即将... [发表时间:2024/1/26 11:11:23]
[摘要]: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和物理概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有机体中,如鱿鱼喙、竹茎、蝎子毒刺等。具有梯度特性/结构的天然材料可以通过有限的元素/单元选择来实现非凡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例如,竹子通过将径向密度梯度与空心管截面形状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其抗弯刚度。这种生物启发的仿生概念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梯度结构被应用于大量的功能材料中。膜技术作为替代高耗能分离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为溶剂分离、精确分子筛分等提... [发表时间:2024/1/26 11:10:53]
[摘要]:由于木材具有来源广泛、可降解性强以及孔道结构独特等特点,在可持续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将三维木材制备成电极材料为生态型超级电容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东北林业大学王成毓教授团队梳理了三维木质厚电极在生态型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天然木材的种类、组分和结构,归纳了木质厚电极用于生态型超级电容器的优势;随后,从制备方法的角度总结了木质厚电极的结构调控策略;最后,提出了该领域目前... [发表时间:2024/1/26 11:10:17]
[摘要]:朱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长聘),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3年),获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7年),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1年),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应用物理奖”(2023年)。朱瑞教授长期从事光电材料领域研究。在Science、Nature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总... [发表时间:2024/1/26 11:09:37]
[摘要]:化学通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现象,它涉及化学信号的释放,转移和识别等过程,从而被广泛用于生命个体之间信息的传递。例如,植物使用化学信号来吸引授粉者或驱赶食草动物,一些昆虫或哺乳动物则可以使用化学信号来寻找配偶或标记其领地。这些现象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并被试图将其利用于传感器或机器人等人造智能系统。为了开发机器人的化学通信技术,其中一个关键是使它们能够以一种稳健、适应性强的方式感知环境并与... [发表时间:2024/1/26 11:08:42]
[摘要]:石油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塑料是食品包装、纤维、薄膜及电子绝缘涂层、电池复合铜箔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我国年产生量超600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和消耗国。PET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通常无法降解,不仅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亦造成了宝贵战略石油资源的巨大浪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 [发表时间:2024/1/26 11:08:03]
[摘要]:π-共轭聚合物及其组装体具有独特的光电与电学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光催化、生物传感等领域。传统的热/溶剂退火法通常只能在π-共轭聚合物薄膜中构筑短程有序的本体异质结,结晶区域杂乱分布、无特定取向。而溶液预组装旋涂法虽然能控制结晶区域的尺寸与取向,但仅局限于二维平面内,功能层之间存在传递损耗。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邱惠斌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构筑竖直共轭胶束刷的策略,实现了共轭嵌... [发表时间:2024/1/26 11:07:20]
[摘要]:再生医学旨在重建受损组织并恢复其生物功能。病缺损组织的修复过程涉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决定了炎症、血管生成和组织重塑的进程。巨噬细胞在病缺损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针对巨噬细胞极化而设计的生物活性水凝胶已经被广泛关注。巨噬细胞极化后,在损伤组织环境中引发的T细胞反应也可能决定炎症、组织重塑和血管生成的水平。然而在生物材料介导的再生医学中尚... [发表时间:2024/1/26 11:06:4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