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181.深圳大学赵伟团队《自然·通讯》:电催化加氢还原木质纤维素单体

    [摘要]:近日,深圳大学赵伟课题组利用膜电极反应器研究了电催化加氢还原重要木质纤维素单体生物质有机小分子,突破了析氢等竞争性副反应对于有机电催化加氢速率与能量转换效率的制约,实现工业级大电流密度的同时,保持了目标产物的高法拉第效率与反应器长时间稳定运行,相关研究以“Electrocatalyticvalorizationoflignocellulose-derivedaromaticsatindustria... [发表时间:2024/1/27 14:27:31]

  • 1182.江原所严骏杰/杨敏、浙大顾臻《AM》:金属置换激活液态金属本征抗肿瘤纳米药物

    [摘要]:作为镓基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同源材料,镓基液态金属纳米液滴(LMN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少有其他化疗药物常见的交叉耐药性和骨髓抑制。然而,当前LMND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仅限于药物载体或反应介质,其内在的生物活性尚未被发现。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严骏杰/杨敏研究员和浙江大学顾臻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报道了一种通过金属置换反应激活LMND本征抗肿瘤活性的策略。研究者利用简单的声化学方法,引入机械可降解配体,... [发表时间:2024/1/27 14:26:13]

  • 1183.中国海洋大学徐晓峰教授课题组Nano Energy:漂浮式太阳能水电联产系统设计与制备

    [摘要]:中国海洋大学徐晓峰教授课题组将光伏技术与多级膜蒸馏技术集成,制备了漂浮式水电联产系统,在水面上协同实现了清洁水和绿色电力生产。通过多孔膜材料和膜蒸馏器件结构设计合理地优化了多级装置中的传热和传质过程,提高了太阳能(光电和光热)转换效率和清洁水收集速率,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转换和最大化利用,为应对能源与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本工作以“SynergisticSolar-PoweredWa... [发表时间:2024/1/27 14:23:00]

  • 1184.中科院理化所刘静、王倩团队Adv. Mater.:发现固体金属膜表面的液态金属图灵扩散失稳现象与斑图演化机制

    [摘要]:艾伦·图灵在1952年提出,在非平衡条件下,两种成形素的反应扩散过程可以诱发斑点、条带、迷宫等一系列自组织斑图的形成。构建图灵系统存在一些基本要求:系统必须远离热力学平衡态,并包含自催化或自阻滞过程,且阻滞子的扩散速率应远远快于激活子,以满足短程激活和长程抑制的要求。最简单的构造方法是选择两种扩散系数区别足够大的物质,但这在传统的化学溶液体系中很难实现,因为大多数化学物质的扩散系数都在同一个数量级... [发表时间:2024/1/27 14:22:32]

  • 1185.复旦大学彭慧胜院士课题组AM:集成光扩散和转换层的高性能多彩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摘要]:近年来,纤维太阳能电池因其柔性、轻质、可编织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可穿戴移动电源。然而,由于纤维电极高曲率的结构特性,在其表面构建高质量的功能层十分困难,导致目前难以通过材料创新、传统结构优化等方法取得明显的性能突破,这也进一步限制了纤维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和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此外,纤维太阳能电池总是暴露在织物表面进行光收集,还需要考虑其颜色和外观与织物的兼容性,以满足实际可穿戴应用需... [发表时间:2024/1/27 14:20:49]

  • 1186.刘凯教授/张洪杰院士/樊春海院士Matter:稀土等金属离子引导的多尺度组装工程实现高强韧DNA纤维宏量制造

    [摘要]:2024年1月9日,清华大学刘凯教授、张洪杰院士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王帆研究员团队共同合作,在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atter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题为“SuperstrongandtoughDNAbulkfibersviametalion-inducedmultiscaleengineering”。该研究报道了一种金属离子引导的DNA多尺度有序组... [发表时间:2024/1/27 14:20:10]

  • 1187.大连化物所卿光焱研究员/武汉纺织大学张福生博士AM:羟丙基纤维素的左手性圆偏振发光

    [摘要]:圆偏振发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诸多新兴技术发展提供了机会,如量子计算与信息加密、3D裸眼显示、不对称催化、手性传感和手性生物分子成像。如何同时获得大不对称因子(glum)和高量子产率(Φ)的圆偏振发光材料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基础。具有液晶相的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与强荧光成分自组装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CNC体系仅被动产生右手性CPL(R-CPL),无左手性CPL(L-CPL)... [发表时间:2024/1/27 14:19:32]

  • 1188.北京大学吴凯/刘婧团队《自然·通讯》:化学计量比调控实现表面交替共聚

    [摘要]:共聚物中单体序列的精确控制是高分子化学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序列可控的共聚不仅是实现人工合成生物高分子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聚合物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受制于对共聚单体反应动力学的严格要求和繁琐的合成过程,通过常规液相合成实现这一目标颇具挑战性。因此,亟须发展新的聚合反应调控策略来实现对共聚物中单体序列的精确控制。表面化学是指将反应物分子沉积在固体表面后,经过它们在表面上的吸附、迁移、组装和活化... [发表时间:2024/1/27 14:18:59]

  • 1189.焦云龙副研究员/刘焜教授《Small》:调节基底表面形貌抑制液滴飞溅,实现高效蒸发冷却

    [摘要]:喷雾冷却是一种实现设备散热和温控的新型散热方式,借助液体蒸发相变实现高效散热,尤其对电子芯片和固体激光器等高功率设备散热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然而,液滴撞击过程中通常存在飞溅和回收的现象,限制了喷雾冷却过程中界面散热的均匀性,阻碍了喷雾冷却过程中传热效率的提高。通过调节基底的表面形貌,实现可控的液滴撞击行为,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前期关于表面形貌影响液滴的飞溅研究主要集中在表面的二维粗糙度Ra、R... [发表时间:2024/1/27 14:18:30]

  • 1190.别出心裁!SiO₂纳米颗粒,还能发Nature Nanotechnology!

    [摘要]: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人工化学传感系统(电子鼻等)的性能仍然远远不及生物嗅觉系统的卓越能力。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生物-人工混合方法,旨在利用生物系统的能力来改善化学传感系统。然而,直接从生物系统中读取信息存在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利用行为观察或直接测量神经信号两种方法时。行为观察可能受到其他感官和非感官信息的影响,而直接测量神经信号则受到电极数量和位置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的Sr... [发表时间:2024/1/27 14:17:01]

首页<<116117118119120121122>>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