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海士气,壮声威,不同凡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常理的,有些曾经历过的事情或过程,或是学习过的内容,总是会铭记于心,挥之不去,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浮现脑海之中,从而引发记忆深处那一段段或一点点的回忆,此时思绪为之展开,回顾(想)不断增多,究竟为什么,拟乎并没有合适的答案,而是一种情怀,也许是一种感悟,或是是一种怀旧。此时这些并不重要了,而是个人对过去的事件或历史所持的态度或如何去正确认识。
遥想当年,好像是在中学读书期间,那时我风华正茂,学习兴趣浓,在较长的历史课文学习中,关于三元里抗英的内容就听老师讲解过,颇有印象,虽由于时间过长,具体细节已经不太清楚,经历有些模糊,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感受或联想,尤其是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敌人的精神,我深受感动,颇有感触,每每想起,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三元里抗击侵略者,不仅是一段近代史上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举,而且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生动教材,其中的激烈场面,国人机智英勇,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用正义、用力量、用壮举奏响了一曲现实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他们的精神激励后人,他们的行动昭示后人,他们的顽强载入史册。下面让我们简要回顾其过程,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时的情况下,敌强我弱,且对方武器装备先进,来势汹汹,如何抗敌成为面临的实际问题,三元里人民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他们回答,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毫无畏惧,奋通阻击,在大街,在小巷,在广场,随处可见他们机智勇敢而灵活的身影,他们发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壮我国威,爱我中华的气概,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对敌斗争之中,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之有利地形和熟悉环境等诸多有利条件,不断上演一出出斗凶顽,长志气,壮声威的好戏,迫使入侵的英军不敢轻举妄动。尔后,他们运用多种形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激烈的斗争中充分展示了三元里人民的精神面貌,打出了地方武装反击外来入侵者的豪气,同时打出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气神,从而在这场不同寻常的斗争中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队与非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敢于同资本主义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敢于同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旗帜。
创作日期:2022年0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