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品
中秋前夕话月饼(文化)……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具有传统色彩又令人喜爱且感怀的月饼又成为热销食品,每每这个时候,相关话题不断增多,月饼成为市场“宠儿”,受到大家的普遍喜爱和青睐,选购者有之,品尝者有之,馈赠者有之,小月饼有大市场,也有大作用,似乎小月饼有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大家,成为当前的关注“重点”和热销食品,小月饼何以如此神奇,这其中肯定会有些许故事或有某种内涵。
每每提起月饼,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而是十分熟悉,大家既感受月饼的特色和品质,也乐意享受月饼的乐趣,代此积极品味并掌握习俗和食品的特点、品质乃至文化、风格、在如此良好的氛围中,月饼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其已不仅是食品,而是成为感知传统,融入中秋,体验文化,感受民俗和习俗的良好平台,因此,在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纷纷借月饼寄托对传统佳节和地方习俗的无限思念,对传统情怀的感思、感怀,从中感受并品味传统文化、习俗。因此,随着中秋日益临近,传统风味成为热门,民俗情怀油然而生,思念、思绪乃至感想、联想随之增强。神奇的月饼不仅广受瞩目,而且体现了市民的中秋情怀乃至传统习俗,同时是传统文化、民族特点、民间情结的综合体验,当然也是广大市民对传统文化、习俗、情怀的思念乃至执着追求的具体表现。每提及月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中秋,思绪随之不断翻腾,过去的一幕幕场景就像电影一般时不时浮现眼前。下面借本文之机,一抒胸意,浅谈月饼乃至中秋的相关故事,原与读者共勉,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
在古代,人们在中秋拜月神的时候,把月饼当作供品,不过那时的月饼叫小饼、宫饼、团圆饼,就是不叫月饼。
到了汉朝,皇帝派了一个叫张骞的使节出使西域,他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于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
唐朝的时候,据说,有一年中秋的夜晚,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吃着吃着,唐太宗突然说:“这胡饼的名字怎麽这麽难听呀?”在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随口回答说:“那就把它叫作月饼吧!”
既然月饼的来历已经基本清楚,那我们不妨把昔日传统的月饼情结、佳节情怀乃至相关故事,用文字的方法表达出来,与读者一直分享,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故事大家分享,借此表达对中秋月饼和传统文化的一种寄托。《桂枝香 咏月饼》 清代 郭则沄 秋屏伴醉,认七宝添修,粉融酥腻。 其意就是屏风伴随着醉意,月饼是用七种材料制作,味道香甜软糯;《桂枝香 中秋蒙赏月饼》 清代 陈宝琛 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飘,拜恩笾实;其意就是:又到中久时节,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笾里放着食物用于祭拜;《长泾月饼》 近代 沙曾达 中秋赏月称佳节,饼以象形价倍增。百果名繁多种类,家家供献胜红绫。其意就是:中秋赏月的时间被赞扬为佳节,因为月饼像月亮而价值倍增。各种各样的水果琳琅满目,家家户户供奉的比红绸带还要多;《赋得月饼得甜字五言八韵》 清代 吴敦常 三百茶团外,佳名饼肆添。时光逢月满,风味话秋甜。其意就是:除了三百个茶团,月饼随意添加。正逢满月,秋风中闲谈着甜美的生活;《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 其意就是:盘子中的花纹好像是月宫的桂花,雕刻着自家的龙凤图案。
在过去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在温饱问题尚未全部解决
的情况下,人们一般对月饼乃至中秋较少有奢望,但作为时令和传统食品,还有要尝一尝的,不仅是享品福,而且是表达对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尊重,因此,虽然当时的月饼档次偏低,品种偏少,,但特点鲜明,味道鲜美,尝之更觉新鲜、特别和贵重,于是不少人家纷纷选购,既用于祭拜月亮,也用于家人尤其是孩子们尝鲜,以解他们的零食瘾,也成为他们颇感兴趣和特别期盼的东西。每到此时,月饼之香颇具吸引力,成为一道美味食品,什么五仁月饼、上素月饼、还有椒盐月饼、黑芝麻月饼等,不一而足,不论怎样,吃起来总是感觉爽爽的,入口也是津津有味的,对月饼的感受越来越深,也不是现在一些休闲食品所能比拟的,这样的情景或感觉难以重现,甚至一去不复返了。还有一次是某年中秋节,秋高气爽,当天下午,向来应时应节的母亲,早早做好了准备工作,除了节日菜品外,月饼也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尚未夕阳西下之际,她已把准备妥当的传统月饼按等份基本切好,整齐地放在盘中,准备用于家人品尝。可是,事有不巧,当天正好放映露天电影,在娱乐生活单调的当时,电影对我等少年具有何等的魅力。鉴于此,我只想早早来到放映现场看电影,后在家长的提醒下,我拿着部分月饼,边品尝,边等待,不一会儿基本吃完,此后我就兴致勃勃前往活动现场,边玩边观察并等待放映时刻的到来。直到此时,我仍然不忘刚才品尝月饼的感觉,回味其过程和味道,似乎月饼余香仍然缭绕,香味持久……。今又一个中秋佳节将要来临,回顾当年的历历往事,令人感慨不已,往事已成过去,只有不忘历史,感受当下,才能更加珍惜幸福的今天。
2021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