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貌难以忘怀
曾几何时,有一句古诗影响深远,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曾给无数人带来了遐想和思索,同时引发了文人墨客的思念和兴趣,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面对这样寓意简洁而含义不同乃至不同寻常的诗,回想曾经历的人生或生活,同时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相信此时此刻许多人定会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一时间不同程度的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当然也唤起游子们心中的不尽思念和深刻的感怀,尤其是那些因种种原因,一直或长期生活、工作在异国他乡,漂洋过海的广大游子们,相对于他人,他们的感悟更多,感受更深,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为故乡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单纯的名词,而是由来已久的深切的思念,毕竟离开家乡许多年,曾经的乡音、乡情乃至情结是不会遗忘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也不因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执着的、永恒的,一贯的,若是通过别样的形式,如优美的文字或简要的叙述还有深情的回忆等多种形式有所表现出来,不仅是一种本能和情感的表现,同时体现了责任、担当和情怀,包括不尽的思念、感怀和回顾,如此这般,他们既满足了业已存在的思乡之情,亦使存在已久的乡音乡愁乃至家乡情结在别样的情怀中顿时有所释怀,这何尝不是件颇有意义的事呢!
乡 音
虽然目前早已进入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但不论怎样,我与社会上许多人一样,同样有着比较浓厚的家乡情结,虽然长期以来一直身处异乡,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故乡的思念,也不论所处环境、生活状态如何变化,家乡是一直难以忘怀的,心中始终有或清晰、或模糊的家乡记忆,往往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来,带来了许多联想或思念。作为职场“老臣子”,虽然平时工作、生活中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还有背井离乡很多年,对故乡的印象似乎有点不太深刻、清晰了,过去许多家乡记忆乃至元素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了,但不论怎样,我的家乡观念一直存在,家乡情结也没有随之淡化,更没有为此消失,即使某个时刻再次回到故乡,见到似曾熟悉的道路和村落,还有面孔,总是令人感怀,心态和心情亦发生变化,甚至昔日的往事不由自主呈现在面前,即使每次故乡之行由于时间等多种原因,基本来不及深入,也不能有所了解,只能是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式的,但就是这样也能得到些许的满足,毕竟已经踏上熟悉的土地,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听到了亲切而流畅的乡音,这些感受是在其他地方没有的,也是比较特别的,更是不可多得的。因此,时间长短或内容多少已属次要,感受乡音乡愁,享受家乡情怀才是根本目的,面对故乡,其情其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觉。乡音是那么的熟悉,也是那么的特殊,每每听到似曾熟悉的乡音,看到记忆之路存在的场景,业已存在的乡恋、乡情就会不由分说散发出来,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乡音是那么亲切,感受是那么特别,思绪是那么良多。一句熟悉的乡音,就是一个情怀、一种记忆,一种思念,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故乡。乡音不能忘,也给人不一般的记忆。亲切的乡音令人有回到往昔的美好感觉,随着过程的持续,在触景生情的同时,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接二连三,其中不乏颇有特点和意思的。我的家乡方言近似于扬州话,但也有少数发音不尽相同,习口语有所变化。虽然来扬很久了,但个别方言一直未改,有时候不经意间说出来,同事便明显感到并作了善意提醒,于是我尽可能地注意这点,因为“入乡随俗”吗!
乡 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家乡度过了一段漫长的人生初期,那个时候,由于身在故乡,因此对其概念、理解乃至感受并没有现在这样,这是因为身在其中的缘由。在那个时期,由于上学、读书的需要,我常常在北风凛冽的冬天,顶着寒风步行上学,十余载寒窗苦读生涯,其情其景至今日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虽然读书的日子是十分平淡的乃至单调、枯燥的,同时也是艰苦的,但多多学习并掌握文化知识,丰富人生内涵就必须认真读书。因此,家乡的学校、教室乃到操场、食堂,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有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特别是中午放学后,很多同学纷纷前往学校食堂前面的井台上,各自取回属于自己的饭盒,权当午饭,我清楚地记得,有段时期,我在淘好米的饭盒中,经常放一些切细的青菜,外加少许荤油,然后加适量的水并交给厨师上笼蒸制,这样长时间、有规模蒸出来的饭香喷喷的,在已经感到饥饿的中午,顿时食欲渐开。还有,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经济尚不发达,群众基本也不富裕,故乡见得最多的除了农田和树木外,就是房屋了,一眼望去,在广袤的原野上,一排排参差不齐的新旧房屋引人注目,其中或瓦房、或草房,少部分房屋在绿树的映衬下,有几分乡村情调。当时的家乡面貌一般,并没有特别之处,也缺乏应有的变化,但给人感觉是民风纯朴,空气清新,自然风情和乡土气息浓郁,加上质朴的民俗、民俗,丰收的原野,清澈的河水,从而构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生动感人的田园风光,给人带来了自然之美乃至艺术享受。每每看到广袤的空间,不由想起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著名语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家乡的水多,有大河、小河、活水河,不流动河等,这些大小不一,长短不同的河流,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水乡景色,在浇灌农田的同时,也是群众的饮用水、生活之水,尤其是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清澈且深浅不一的“西汪河”(音),令人印象深刻,长长的河面,静静的河水,还有南岸的水车,河东头洗菜或洗衣的村妇以及夏天在此游泳的人群和到时候就结果的菱角,因此,这里是许多村民的熟悉之地,也是他们的向往之地,尤其是每年的夏季,这里自然就热闹起来了,尤其是一些擅长游泳之人,在此寻找或感受“浪里白条”的感觉,因此,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在此畅游一番,享受自然环境中的阵阵凉意。光阴荏苒,岁月无痕,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家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幢幢新颖的居民小楼拔地而起,大部分居民已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从乡貌的变迁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如今的村民观念有所转变,外出旅游也是他们的选择和乐趣之一。但不论如何变化,我的家乡情结一直是存在的,乡音乡愁不随面貌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一直存在记忆中。
定稿日期:2021年元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