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前话“除夕”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岁月如歌,在寒冷的冬天里,在忙忙碌碌的氛围中,不经意间,又一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值此之际,用文字和感受趣话“除夕”,表达某种情怀,不仅符合时代和当下,也较为特别,同时富有内涵,别具一格,引人注目。当然,春节话除夕不仅是水到渠成,同时是一种习惯、认识乃至观念,尽管各地“除夕”的习俗有所不同,表现形式有别,但传统的就是特殊的,也是难忘和经典的,此话若用于“除夕”同样适合和恰当的。“除夕”是不同寻常的,感觉特别的,农历新年由此拉开了“序幕”。因此,从某个角度讲,“除夕”是新年的开始和前奏,同时是民俗的体现和传统的感怀,每每言及之,思绪万千,令人感怀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思念、回顾和感悟。
在今冬连续低温的情况下,大家期盼的农历牛年即将来临,在国泰民安、和谐安定的喜庆氛围中,人们兴高采烈,喜上眉梢,纷纷行动赶来,辞旧岁,度“除夕”,迎新年,体验传统习俗,纵论“除夕”话题,感受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特点,特殊的时刻,感人的场景层出不穷,令人为之感慨、感怀。此时此刻,就“除夕”及其相关话题浅析一番,既有必要,也符合习俗,还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较多的乐趣,同时还增添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心理压力,真乃一举多得的好事。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在“除夕”之际,他们有所感慨,有感而发,从而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动人诗句,这些不同一般的诗歌,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或抒情、或寄意、或感慨,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下面选取部分人们熟悉或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以整理,以飨读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就是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过去;和熙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此外还有“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后面这段的意思就是: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观念的变化,加之认识的提高,感受的增多,“除夕”习俗也融入了某些现代元素,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注入了时代、网络和民俗等内容,尤其是那些曾经流传,特点鲜明的民间俗语,不仅诙谐、风趣,令人难忘,且颇有历史悠久,这些内容特点鲜明,表述具体,形式不同,颇有地方风格和乡土文化特点,还有传统的老味道,发人深思的同时,颇有感慨。这些俗语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流传至今,仍有特定的市场,即使放在今天说赶来,同样富有魅力和特点,也有意义和和趣味,尤其是在特定的场合,更加风趣,印象深刻。如:三十晚上吃水芹——路路通,三十晚上爬门头——长个子(身高);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大年三十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上述这些有关除夕的表述和内容,虽出发点不同,意义、意思有别,形式各异,但颇有特点,也有民间特点,还有针对性,当然也与“除夕”有一定的关联,说起来也就朗朗上口,难以忘怀。
除上述除夕习俗外,“除夕”还有其他习俗,同样颇有意思,令人回味,亦有所感悟。如过去苏中江都一带的农村地区,“除夕”之际,许多家长会用红纸或草纸包数个红枣给孩子并给放入他们的枕头下,告之次日才能品尝。另外,“除夕”当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重头戏之一就是贴春联(对联),几乎家中所有的门,一个不落,几乎全贴,不论大门、房门,还是后门、院门,一律贴上富有时代特点和内容的对联,还有门头上贴单数“欢乐”,这些对联尽管内容不同,但多有特点和吉祥之意。极少数人家就连猪圈、鸡窝上面也贴上“六畜平安”、“猪多肥多粮多”。当然,“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是高潮。一年下来了,一家人在“除夕”之际围坐一桌,边饮美酒,边品尝特色菜肴,其中一道菜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水芹菜,也是时令蔬菜,正是大量上市之际,所以广受欢迎,加之货源充足,价廉物美,大家也就乐意选购了。与此同时,在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就相互感兴趣的话题聊一聊,顿时心情愉快,加之彼此频频举杯,在展示亲情的同时,感受乐趣和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此时此刻令人难忘。此外,除夕晚上的的“压岁钱”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由于当时的经济一般,压岁钱不可能多,但肯定会给,只是视家庭具体情况,各家给的数目不等,但不论怎样,拿到钱的孩子们心里肯定是高兴的,也会偷着乐。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过去的“除夕”习俗已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只能存在于老人的记忆中,每每想起昔日“除夕”的习俗,再结合如今的许多现状,抚今追昔,不免思绪良多。古今融合话“除夕”,不仅颇有特点,有所感悟,同时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回忆传统的习俗特点,感受今日的生活,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定稿日期:2021年元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