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品
“腊八”,难忘的传统习俗……
光阴荏苒,岁月无痕,在人们不经意间,农历的“腊月”已很快临近,每逢此时,许多市民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传统的习俗——“腊八”,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民间人士重视的传统“节日”,每到此时,有关这方面的话题越来越多,大家也习惯于议论之,畅谈之,就像有什么情结一样,并为此真诚、坦然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尤其是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寺庙,也被腊八有所吸引,他们与市民一样,早早打出了旗号,意在吸引大家的视线,烘托气氛,并为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度时间内,“腊八”似乎成为大众话题,包括苏中、苏北一带在内的国内许多地区,每逢这个时期,人们往往习惯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以示对传统的尊重和纪念,表达心中的愿望。在我国的历史上,“腊八节”不同一般,颇有特点,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还有许多故事,然而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其中有些内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过程和经历是相似的,耐人寻味的,亦令人暇想乃至感慨。
光阴荏苒,时事更迭,岁月沧桑,传统习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不论怎样,传统的就是永久的,也是值得纪念的。就像“腊八”一样,其在市民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地位,也有着比较浓厚的情结和深深的烙印,每到此时,有所回顾、回忆或感怀传统,了解心中难舍的情怀,是他们不二的选择,许多市民正用行动纪念此,在有所思索、怀想的同时,动作频频,目的就是精神上的慰藉。如今,在民间纪念“腊八”,仍有着不寻常的现实意义,同时有着比较广阔的市场和浓厚的氛围,从民间人士重视且普遍看好“腊八”就可窥见一斑。“腊八”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也有着广泛的文化、群众和传统基础,这一自习已久的传统习俗,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接力,至今“香火”旺盛,不断传承并沿袭下来。
作为传统习俗,在得到许多人认可的同时,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或合法性,“腊八”同样如此,不论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如何演变,但根本不变,特色不变,内涵不变,变化的是形式、过程,还有他们的“腊八”情结,这些纪念方式方法或活动、形式乃至内容等,已经为“腊八”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尚、新鲜的元素,使传统更加融合时代,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特点,更有纪念意义,尤其是广大市民普遍喜欢的腊八粥,也是此节备受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每逢“腊八”当天,各地人们普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既是传统习惯,也是人们的意向,也有纪念的特征和意义,更多的则是借此表达某种感受,一旦为此产生联想,则不免令人感慨,思绪良多。而一些地方的特色寺庙里的僧人,也加入纪念“腊八”的行列,他们为满足市民的需要,同样有所重视,并在在“腊八”之前就开始相关筹备工作了,购买相关材料和食品,届时煮上大量香浓可口、美味诱人的腊八粥,免费供应给有需要的市民品尝,他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纪念“腊八”从而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浓浓的暖意和一抹亮丽的色彩。在苏中,许多市民同样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为满足广大市民的心愿,某些知名的寺庙在此期间也举行相关活动,而亮点之一就是面向市民免费供应具有地方特色的腊八粥。使他们在品粥的过程中,不忘历史和传统,缅怀传统习俗,以此纪念“腊八”。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腊八”节吃腊八粥,已然成为了传统习惯,也是市民纪念“腊八”的主要内容之一,之所以要在这天吃腊八粥,除了是一贯的做法之外,更有一种祝福吉祥,身体安康的意思。同时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腊八吃碗粥,应时又应俗,身体暖洋洋,内心更舒服,了却己愿望,心中有满足”。一首短诗也许不够全面,却表达了作者和市民对“腊八”的向往和心态。“腊八”是传统的,也是特殊的,作为颇具传统色彩的节日,“腊八”是不可或缺的,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对待“腊八”的态度是认真的,准备也是充分的,于是许多人家纷纷行动起来,做好准备工作,把心中的感慨、情结通过“腊八”的形式表达出来,人们吃粥,不单纯为吃而吃,而且借此表达某种思念,化解心中的某些情结,更希望表达生活幸福、平安,五谷丰登、家人安定、富贵吉祥的一种意愿。而“腊八”则是良好的平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尽情地展示风采,表达对“腊八”节的向往和思念,同时赋予“腊八”更丰富、更实在的内涵,这才是民间人士看重“腊八”的原因,这既符合大众的意愿,也符合传统习俗,因此,“腊八”定会有更大的市场。
定稿日期: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