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征文
难忘当年的麦芽糖……
光阴荏苒,岁月如痕,人生的道路起起伏伏,有曲折也有喜悦,有欢乐也有苦衷,总之不会一帆风顺,尤其对于那些曾经有所经历,有所见识和感受的事情,就会有许多的感慨、思索乃至联想和回忆,心情随之有所起伏,一些昔日的场景往往情不自禁地浮现于就,令人思绪如潮,心潮澎湃,往日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历史往事,感受如今的幸福生活,今昔对比,真的令人产生如过山车般的不同感觉,亦会把思绪拉回到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消费生活,每每就会产生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门尚未打开,计划经济的印迹根深蒂固,广大群众似乎也习惯了这种状态下的生活、工作乃至学习、奋斗,由于当时物质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少年儿童的休闲食品更是少之又少,就连一块奶糖或是一盒饼干、一袋蛋糕也不是人人都能品尝的,乃至是比较稀罕的副食品,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苏中广大农村地区,却有一特色鲜明的糖制品,深受孩子们的好评和欢迎,每逢庄上响起熟悉的当当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就会知道,换(麦芽)糖的人来了,有些家长就会适时提醒自家的孩子,把牙膏皮、废塑料还有废铜旧铁拿出去换糖,待当当声由远而近,来到家门口或附近时,就会有大人带着小孩来到担子前,双方商量交换的数量和价值,然后各取所需,有时遇到一些大方的换糖人,还会先敲一小块给家长们尝一尝,若感觉好,就正式开始交换,根据物品的多少和质量、市场行情,交换等值的麦芽糖制品。
那时一般的换糖担子都是由两个大萝筐组成,前面萝筐上面由木板组成的大托子,里面则是圆形的双层铁盒子,上小下大,后面则是放交换的回收物资,换糖人就这样一边挑担跑路,一路勤于么喝,几乎整天在附近村庄转悠。所谓的麦芽糖,其实就是村民口中的料糖,只不过由于加入了一定的麦芽汁,所以人们就习惯于称之为麦芽糖,此糖甜度适中,老少咸宜,既有奶糖的风味和甜度,也有麦芽汁的口感,由于价廉物美,交换方便,适合当时村民的消费特点,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一块麦芽糖下肚,其感觉就像今天的孩子吃了肯德基一样,不仅如此,此糖还有耐吃、耐爵、易消化的特点,对于当时缺乏休闲食品的孩子而言,麦芽糖无疑是他们的休闲食品,让他们享受到愉快欢乐的童年时光,他们常常是一边吃糖,一边玩耍或写作业,做到享乐、学习两不误。
小小的麦芽糖之所以风靡一时,绝非偶然,因为她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着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也符合当时特定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且以风味特殊,别具一格,久吃不厌,不粘牙,易消化,不影响血糖指数,含有健康元素而出名,这样的麦芽糖当然就有市场价值,同时浓香的味道,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生态自然的小食品或副食品,特别适合乡村儿童的口味,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久久难忘的东西。时至今日,这样的场景虽不复存在,也过去了几十年,我一旦回忆起当年看到的或经历的换糖场景,仍思绪良多,历历在目,麦芽糖的风味是特殊的,也永远地留地我的心中,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若有机会,我也愿意品尝再次麦芽糖,因为那是对昔日时光的回味,也是对童年乐趣的回想,当然更多铁则是对今日生活的珍惜,时代在变,记忆永存,每每回想起往事,就不免为此而感怀、感伤,更为此而难忘。
创作日期:202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