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在一所大学校园中,如果没有湖会是怎样,清晨湖边读书拉琴、夜晚湖旁漫步呢喃,这就是我的大学情结。
校园生活已与我渐行渐远;然而,今晚小区里飘然而至的笛声却仿佛让我又回到了康乐园的东湖,就像莱茵哈德回到了他的茵梦湖庄园,似梦似幻。
康乐园的东湖其实是一爿不大的水塘,生长着水彬、垂柳,还有其它一些不知名的树木;夏天,湖中布满了荷花。湖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它近学生宿舍,所以是学生们最喜欢来的地方,三十多年前学生远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况且湖的周围除了树木还是树木,故夜幕下的东湖,一切只有隐隐约约的轮廓,湖静夜美,择一石凳坐下,观月亮穿行、感天地悠悠,聆听时断时续的笛声,此时有一、二志同道合者最好,若是一个人也无妨,那笛声便是最好的伴侣了,它的"荡涤之声",助推着听者内心的潮起潮落。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萧衍说笛声含情复抑扬,也就是说幽幽的笛声最适合表达吹凑者内心真实的世界,古人比今人多情,所以留下了不少与笛有关的诗文,如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乐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悠悠的笛声尽诉绵绵的思念,更让吹凑者尽吐无穷的心绪,也使闻者无限的遐想。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笛声与落梅本是两件无关的事,却让我们的诗人想象到了极致。李白写出这样的诗并不奇怪,因为他是性情中人;倒是杜甫也写了一首《吹笛》的诗,就让人颇有点意外了,在人们眼中老杜是个很理性化的人,字里行间都是忧国忧民,相比于李白,他没有那么多的浪漫,然而,笛声也触动了他的神经,由此而发出了“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的感叹。近代弘一法师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杨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更可谓诗中有笛,笛中有诗。徐悲鸿以原配夫人蒋碧薇为模特创作的《箫声》,让我喜欢的不得了,画中的女子大约是刚吹凑完一曲,在绕梁的余音中正陷入沉思状态,意境绵绵。
再转回来说说东湖,“惊鱼织绿水、映叶漾金波,花朝且流连、月夜任婆娑”, 有一位校友是这样描写东湖的。其实,说湖的静是不准确的,因为当我拨开树丛、穿过杂草时,总不免会惊动在草地上约会的青蛙们,这时便会听到“卟通、卟通”的声音,使原本平静的湖水,泛起圈圈的涟漪,而这涟漪还揉碎了月光,“波光里的滟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徐志摩这样描写他钟爱的康河,我想,在我的心中,这小小的东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事物之美与否,说白了,全在观者的内心观照吧!
康乐园东湖虽然远没有北大的未名湖大、更没有它出名,但是,它在我心中的份量却远远超过了未名湖,因为湖边有我青春的脚印,湖水曾照过我青春的身影。
静静的夜、树影婆娑的湖与悠悠的笛声,在我心中画出一幅写满诗意的水彩画,它是我的荷塘月色!
今晚,这笛声正像绵长如缕的缱倦愁思,引出了我关于康乐园东湖的种种意象,是对早已逝去的青葱岁月的怀念?还是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似乎是,又似乎不是……
汪翊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