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ypbz.cnjournals.com/
(202502期)
3、刊内邮箱:zgypbzzz@chp.org.cn
4、刊内电话:010-67079587
5、刊内微信公众号:国家药典委员会
6、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版。
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
《中国药品标准》投稿须知
【2024年01期信息】
《中国药品标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典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服务国家药品监管、促进国家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的平台,是全面展示药典与国家药品标准创新驱动、交流互动及研讨思辩的工作论坛。自2000年4月18日创刊以来,为贯彻实施国家药品标准化,促进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展和提升。
目前,《中国药品标准》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CA化学文摘(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本刊设立的栏目有:标准论坛、论著、综述、标准管理与法规、方法学研究、辅料与包材、标准与临床、国外药品标准动态等,亦可结合标准工作开设相关专题栏目。
1 投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请登录《中国药品标准》网站(http://ypbz. cnjournals.com),经注册后上传电子稿。请上传盖有公章的单位介绍信,并注明保密审查意见;附作者书面声明“来稿未投他刊”及每位作者的亲笔签名,并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协议模板请在杂志网站下载专区下载,若所投论文最终未被录用的,则协议自动失效);请务必写清楚作者姓名及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含手机号)、E-mail。文稿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下,并附相关证明复印件。
2 撰写要求
文题、层次标题、表题、图题及参考文献、致谢等,一律顶格书写。
2.1 文章题目
文章题目应简明确切地反映主题,且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字,一般不要副题。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等。所有的文稿均应附有英文题目,中、英文题目意义必须一致。
2.2 作者署名
作者是论文的法定著作权人和责任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的主要工作者并可对全文的内容负责。作者署名的次序按参加者对论文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序,第一作者须事先征得本文其他作者的意见,包括排列顺序。各作者姓名间用“,”分隔,英文部分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姓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如:ZHAO Wenting。外国人姓名按其习惯书写。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简介(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E-mail)需在首页页脚注明。
2.3 作者单位
作者的中英文单位名称要写全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加括号放在作者名后。若作者的工作单位不同,应编号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注明相应编号,各单位间用“;”分隔。英文部分应与中文对应,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如: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2.4 摘要
为适应读者了解论文全面内容的需要,并便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本刊文章均采用中、英文摘要。综述类稿件采用非结构式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相关内容,字数一般在150字以内。论著类稿件,应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摘要应能概括全文的要点,浓缩体现本论文价值,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或更详细,力求用词、语法、含意和逻辑正确。结构式摘要(Abstract)涵盖以下四个要素:①目的(Objective):研究、研制、调查的目的、缘由、范围和重要性等。②方法(Methods):原理、理论、材料、方法、条件、程序等。③结果(Results):实验研究数据、效果、性能、结果等。④结论(Conclusion):简要结果分析、比较、评价、建议等。
2.5 关键词
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中心问题有关的关键词,一般为5个以上,之间用“;”分隔。宜选自《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词表)、《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药学名词》和《化学名词》等相关学科常用词组。中、英文关键词须对应。
每篇论文中文关键词的下行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和“Doi”号。
2.6 文稿结构
文稿尽量用较少的层次阐述文章的意义,层次排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示:“1”“1.1”“1.1.1”。最多不宜超过4层。
2.7 前言及讨论
前言主要阐明本文的立题依据,重点说明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概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创新性,简述方法与结论。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注明中文全称。
讨论要突出作者自己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交代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应避免重复已表述过的结论、不成熟的论断或资料不足以得出的结论。如理由充足时,可以提出设想和建议,但须恰如其分。
2.8 实验部分
应注明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的规格、型号、来源。实验方法若与文献报道相同,一般可引文献;如有实质性改进,应将改进方法写明;如系作者创新,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2.9 表和图
图、表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单看图表就能大体了解实验内容,如药物、动物、剂量、时间、指标及结果等,图题、图注、表题、表注及图、表中文字均采用中、英文对照的书写格式。文中应附清晰的原图,图稿应去背景和无用的数字,照片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应画上长度标尺;图谱应有横坐标及纵坐标,坐标上应标明物理量名称(或符号)及其单位名称(或符号)。用文字已能说明问题的,可不用图和表。如需用图和表,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须描述其主要发现即可。图和表均应接于相应自然段后。
2.10
数字及有效数字
书写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要采用三位分节法;系列数字间用“、”分开;数字与单位间空开;阿拉伯数字起讫数间中文用“~”,英文用“一”;实验结果应明确测定次数;所用统计方法须公认;数字增加用倍数表示,减少用分数或“%”表示。有效数字的修约遵照“四舍六入五留双”的原则一次完成。
2.11
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和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量名称和量符号应规范使用及书写。量符号均使用斜体,如V(体积)、m(质量)、t(时间);数字后带单位者,应尽量使用单位符号表,数字与单位符号间应留一个字符空隙。某些常用量及其符号,因其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易与有关符号产生混淆或误解应停用。如“比重”( sp.gr,sg)应改为“相对密度”(d)、“原子量”(AW,aw)应改为“相对原子质量”(A,)、“分子量”(MW,mw)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M,)等。单位名称也有简称与全称之分,两者可等效使用,数字后带单位者,均用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前的数字避免使用分数。数字与单位符号间应留一个字符空隙。当数值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符号如M,p或以10",10"的形式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单位、词头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正体。组合单位中不使用斜线和括号间隔,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相除,如常用法定单位为“mg・kg'·d'”,不能再表示为“mg/kg/d”“mg・kg-'/d”“每日mg/kg”或“每千克 mg/d”等。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使用法定单位的基本原则是:①习用%,比例数(如1:1000)等相对数表示结果者可继续使用;当表示变动范围时,波浪号(~)前后两数值中的%或10"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面的%或10"而只写后面的,如3.0%~5.0%不能写成3~5%,4.0 x10”~5.5x10"不能写成4.0~5.5x10”等。②习用的各类百分浓度(v/v,w/v,w/w)及其单位g/dl(g%),mg/dl(mg% ),mL%( vol%);当量浓度(N)及其单位N,Eq/L,mEq/L,μEq/L;克分子浓度及其单位M,mM,μM;以及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pphm,ppb等均应停用,改用相应的法定单位表示,如1M H₂SO4应改为1 mol・L' H¸SO„ ,1N H,SO,应改为0.5mol.L¯' H₂SO4等。③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子的“+”“-”在后,如Mg2t(不用 Mg**,Mg+²,PO3-不用 PO-³,PO)等。④年龄和体质量均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按体质量计算的药物剂量应以“g(mg) ・kg' ·d'”表示。
2.12 参考文献
文中相应内容处标注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的引用,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文献。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如[1],[1,2],[3-6]。在正文中,除了引文标注的文献序号是语句的组成部分(能读出来)且紧跟着“文献”二字时不排成上标的形式外,其他的文献序号均以上标形式放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的顺序依次排列,每条著录项目应齐全。已被采用而未刊出的文献,可在投稿列入参考文献,校对时再补充发表的年、卷、期、页等信息。中文文献的内容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格式书写;文献的作者3位以内,全部写出;超过3位,只写出前3位,其后加“等”“etal”;外国人姓名也按姓在前,缩写名在后的原则书写。题名后用方括号加注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汇编:[G];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档案:[B];古籍:[0];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需加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及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DB/OL]一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一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具体书写格式参照下列要求(请注意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以及标点符号等书写要求):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
[1]于雷,周勇,王军志.基于基因修饰细胞系的
生物检定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品标准,
2022,23(2):101.
YU L, ZHOU Y, WANG JZ.Research progres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based bioassays[J].Drug Stand China,2022,23(2):101.
[2]WOO H,KIM JW,HAN KM, et al.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17 diuretics in dietarysupplements by HPLCand LC-MS/MS[J].Food Addit Contam Part A Chem Anal Control Expo Risk Assess, 2013.30(2):209.
专著: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商),年:起页.或作者(主编或章节作者).题名[M]//主编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商),年:起页.
[3]王军志.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76.
WANG JZ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Biopharmaceuticals[M].3rd ed. Beijing:Sci-ence Press,2018:76.
[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0.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Drug and Biologic Control.Standard Operating Norms of Chinese Drug Control [M]. 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2010:20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17:174.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Guidance on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of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M]Beijing: 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2017:174.
[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包材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44.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Materials[M].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2015:344.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2079-96[S].1996.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Drug StandardsWS3-B-2079-96[S].1996.
[8]HAANKER RU, RAMESHA BT, RAVIKANTH G,et al. Chemical profiling of Nothapodytes nimmoni-ana for camplothecin, an important anticancer alka-loid: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sustainable produc-tion system[M]//RAMAWAT KG, MERILLON JM.Bioactive Molecules and MedicinalPlants.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8:197.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年:起页.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S].2015:50.ChP2015.Vol I[S].2015:5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S].2015:附录1105.
ChP 2015.Vol IV[S].2015:Appendix 110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三部[S].2015:通则57.
ChP 2015.Vol Ⅲ[S].2015:General Chapters57.
[12]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2册[S].2002:116.
National Drug Standards: NationalStandards for Chemicals Promotedfrom LocalStandards.Vol 2[S].2002:116.
[13]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S].1993:80.
Drug Specification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P R China.Chinese Meteria Medi-ca preparation.Vol I[S].1993:80.
[14]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S].1989:1.
Drug Specification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PR China. For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 [S].1989:1.
[15]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S].2008.
GB/T 21928-2008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Esters in Food Plastic PackagingMaterials[S].2008.
[1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BH20032004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S].2004.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YBH20032004Cytidinedisodium triphosphate for injection[S].2004.
[17]USP 40-NF 35[S].2017:5038.
[18]BP 2009[S].2009:2124.
[19] EP 6.0[S].2008:156.
学位论文:作者,文章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20]李泱.莲藕藕节鞣质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LI Y. Studies on the Technique of Extract and Pur-ification and Its Anti-oxidant Ability of Tannin from Node of Lotus Root[D].Wuha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
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2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种人类胎盘透过性实验研究装置:中国,201120210918.0[P].2011-12-07.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A Equipment for Human Placental Transfer Studies:China,201120210918.0[P].2011-12-07.
报纸: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22]ZHANG CY. Bitter pill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China Daily,2013-11-25(13)
电子文献:作者.文章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例:
[23]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 [EB/OL].Houston,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1995-05-17].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24]CHRISTINE M. Plant physiology: plant biology in thegenome era[J/OL]. Science, 1998,281:331[1998-09-23 ].http://www.sciencemag.org/egi/collection/anatmorp.
3 其他有关事宜
3.1作者投稿后可随时根据稿件号上网查询文章的进度。作者如欲改投他刊,须与提前我刊联系。否则因此造成后果,均由作者承担。凡被刊用稿件将向作者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本刊不收审稿费。
3.2 凡退回修改的稿件请严格按本刊稿约要求及退改意见修改,务请在规定时间内修回,超过时限,将按新稿处理。
3.3 来稿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3.4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扩大读者、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
3.5 联系方式
《中国药品标准》编辑部
稿件编辑联系电话:
010-67079572:010-67079577
其他事务联系电话:
010-67079575:010-67079587
网址:http://ypbz.cnjournals.com
E-mail:zgypbzzz@chp.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