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书刊网微信二维码

扫微信,关注编辑QQ!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集刊大全>>社科经管

清华科史哲(集刊) (Email投稿)

简介
《清华科史哲》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旨在促进中国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两个亲缘学科的交流与融通,鼓励原创性研究和批评性评论,推动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辑刊常设“论文”、“译文”、“书评”和“书讯”等四个栏目。
本刊为:公众号发布,
征稿信息

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主办单位官网(百度认证):

https://www.dhs.tsinghua.edu.cn/

4、投稿邮箱:tjhps@mail.tsinghua.edu.cn

5、出刊日期:官方暂未公布刊期信息!

6、微信公号:清科史(HPS-TH)(主办单位官网信息)

2024516日星期四

                  


《清华科史哲》第二辑征稿启事

【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信息】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清科史 2024-05-16 08:16 北京

516日,即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七周年系庆当日,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辑刊《清华科史哲》第一辑正式发布,作为2024年本系周年庆的献礼作品呈现给学界同仁。

《清华科史哲》辑刊旨在促进中国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两个亲缘学科的交流与融通,鼓励原创性研究和批评性评论,推动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辑刊常设论文译文书评书讯等四个栏目。其中,论文栏目侧重对西方科技史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译文栏目侧重对于古典科学文献的翻译。此外,第一辑还特设了学科发展论坛纪念哥白尼诞辰550周年两个专栏。

本刊第二辑的征稿活动已经启动。现面向海内外公开征稿。第二辑的征稿信息具体如下:

一、栏目设置

常设栏目:论文,译文,书评,书讯

特设专栏:学科发展论坛,纪念柯瓦雷逝世60周年

二、稿件要求

1文稿应具有高度学术性、严谨性、创新性,论点明确,逻辑清晰,文献详实,言之有物。

2论文稿件格式应遵守正规的学术文献写作规范,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书目等,详见《清华科史哲》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3本刊主要面向中文学界,仅接受中文稿件,但欢迎来自国际同行的优秀外语论文、书评、书讯等经翻译后进行投稿,也欢迎西方古典科学文献的中译稿件投递。

4本刊采用电子稿件投稿,须通过邮件附件发送Word格式文档到制定邮箱,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职务职称、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5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和商业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自行处理好前述问题后再行投稿,否则一切文责自负。

6本刊刊前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时注明。

7论文所涉及的项目如为国家或地方基金课题,请在来稿中注明课题项目、编号、来源等。

投稿方式

电子邮箱

tjhps@mail.tsinghua.edu.cn

来稿请注明:《清华科史哲》投稿+栏目名。

欢迎学界的科学史及科学哲学专家学者、同辈学人以及广大的科史哲爱好者积极来稿,期待在《清华科史哲》广阔的学术天地之中与诸君相遇!

《清华科史哲》编辑部

2024516


《清华科史哲》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主办单位官网信息】

 

2024515 19:53:

1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一律用页脚注,不使用尾注。对正文的注释性文字说明,也一律用页脚注。注号用①②③④的形式,每页连续编号。为了查考的需要,外文文献不要译成中文。

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分完全格式和简略格式两种。

3 完全格式的构成,举例如下(方括号[]中的项为可替换项):

著作:作者、著作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年、页码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00[1-10]

Poidevin, The Philosophy of Tim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100 [pp. 1-10].

译作:作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年、页码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00页。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Harper & Row, 1962, p.100[pp.1-10].

载于期刊的论文(译文参照译作格式在译文题目后加译者)

昊国盛:《希腊人的空间概念》,《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

H. Maslow, “The Fusion of Facts and Valu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3 (1963).

载于书籍的论文(译文参照译作格式在译文题目后加译者):

吴国盛:《自然哲学的复兴》,载《自然哲学》(1),吴国盛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Kuh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ed. by

L. Sills, Macmillan, 1968.

说明与注意事项:

无论中外文注释,结尾必领有句号。中文是圆圈,西文是圆点。

外文页码标符用小写p.,页码起止用小写pp.

外文的句点有两种用途:一种用作句号,一种用做单词或人名等的简写(如tr.ed.),在后一种用途时,句点后可以接任何其他必需的标点符号。

书名和期刊名,中文用书名号,外文则用斜体;论文名,中文用书名号,外文则加双引号。

引文出自著()作的必须标页码,出自论()文的则不标页码。

中文文献作者名后用冒号(),外文文献作者名后用逗号()

中文文献的版本或期号的写法从中文习惯,与外文略有不同。

4 简略格式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 只写作者、书()名、页码(文章无此项),这几项的写法同完全格式,如: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100页。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p. 100.

吴国盛:《自然哲学的复兴》。

Kuh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第二种 前引文献”(英文op. cit.)字样代替第一种简略格式中的书名或文章名(此时中文作者名后不再用冒号而改用逗号),如:

吴国盛,前引文献,第100页。

吴国盛,前引文献。

Martin Heidegger, op. cit., p. 100.

Kuhn, op. cit..

第三种 中文只写同上。字样,西文只写“Ibid.”字样。

5 完全格式与简略格式的使用规定

文末专门设置参考文献时,各条参考文献用完全格式,各条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参考文献在脚注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使用第一种简略格式。

不在文末专门设置参考文献时,参考文献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用完全格式。

只有在紧接着两次完全一样的征引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二次可以用第三种简略格式。

对同一作者同一文献(同一版本)的多次引用(不必是紧挨着)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时用第一种简略格式,以后出现时用第二种简略格式。

对同一作者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的多次引用时,禁止对该文献使用第二种简略格式。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


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