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或邮寄打印稿。
3、刊内邮箱:zgskxyj@163.com
4、刊内电话:0731-88821560
5、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中國四庫學》稿約
【2024年01期信息】
《中國四庫學》編輯部
《中國四庫學》是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湖南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兩1,由岳麓書社出版,旨在刊布四庫學、文獻學領域的優秀研究成果,熱忱歡迎中外專家學者惠賜稿件。
1.本刊常設四庫學綜合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獻學研究七個欄目,不定期刊發專稿。
2.來稿請使用規範繁體字,一般應在1萬字左右,重大選題可適當放寬,歡迎精煉有識的短文札記。
3.請將稿件的Word電子版通過電子郵件發給編1部,或者使用A4型紙張打印郵寄。《中國四庫學》是半年刊,評審時間爲一個月,如投稿一個月後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評審期内如有變化,務請告知編1部。
4.本刊實行匿名評審,請勿在稿件正文中透露個人信息,另文附上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職稱、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政區號、聯繫電話、電子信箱等相關信息。
5.來稿應遵守學術規範,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引文請核對原文,確保準確無誤。禁止剽竊、抄襲、一稿兩投等學術不端的行爲。
6.本刊對擬録用稿件保留删改權。
7.投稿郵箱: zgskxyj@163.com。郵件主題請采用“姓名+論文標題”的形式。
8.稿件發表後,即奉上稿酬及當期刊物二册。本刊享有已刊文稿的著作財産權和資料加工、電子發行、網絡傳播權,本刊一次性給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權的使用費。
9.聯繫電話:0731-88821560。
《中国四库学》稿件格式要求
【2024年01期信息】
《中國四庫學》是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湖南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兩1,由岳麓書社出版。本刊設有七個常設欄目:四庫學綜合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獻學研究。爲便於學術交流,提高編1效率,特對本刊的稿件格式統一規定如下,敬請作者知悉。
一、稿件須提供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一5個關鍵詞。
二、請在文末或另附頁注明作者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單位全稱、學歷、職稱、聯繫方式等)。
三、字體格式:
1.稿件全文均使用規範繁體字。
2.標題:用3號宋體,居中,過長可分行。
3.摘要、關鍵詞:“摘要”和“關鍵詞”兩詞用小4號黑體。摘要内容用小4號宋體,段後空一行。關鍵詞内容用小4號宋體,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開,最後一個關鍵詞後不用標點符號。
4.正文:正文用小4號宋體,行距爲20磅,字符間距爲標準。正文中出現的引文用小4號仿宋,段前縮進2字,前後空1行。
5.層級標題:正文如使用層級標題,一級標題頂格,用4號黑體,段前段後1行;二級標題頂格,用小4號黑體,段前段後0.5行;三級標題及其以下,與二級標題的格式相同。標題編號,一級標題用“一”“二”“三”…..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三)”..標識,三級標題用“1.” "2." “3.”......標識。
四、注釋格式:
正文注釋統一使用脚注(當頁頁面底端),編號格式爲(1),(2)......,每頁重新編號。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於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也可能是詞或片語)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後。脚注格式例證如下:
(一)專著
標注格式爲:著者及著作方式:書名,出版地點: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責任方式爲著時,“著”字可省略,其他責任方式不可省略。)引用外國人的著作時,著者名前應注明國籍,如有譯者名,則置於著者名之後。
(1)趙景深:《文壇憶舊》,上海:北新書局,1948年,第43頁。
(2)楊鐘羲:《雪橋詩話續集》卷5,瀋陽:遼瀋書社,1991年,第461頁下欄。
(3)謝興堯整理:《榮慶日記》,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75頁。
(4)[日]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啓彦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第11一12頁。
(二)期刊論文
標注格式爲:著者:篇名,期刊全稱及年份期數。引用外國人的論文時,著者名前應注明國籍,如有譯者名,則置於著者名之後。
(1)葉明勇:《英國議會圈地及其影響》,《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年第2期。
(三)學位論文
標注格式爲:著者:論文名,論文性質,所屬單位,時間,頁碼。
(1)方明東:《羅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2000年,第67頁。
(四)會議論文
標注格式爲:著者:論文名,會議全稱,會議地點,會議時間,頁碼。
(1)任東來:《對國際體制和國際制度的理解和翻譯》,全球化與亞太區域化國際研討會論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頁。
(五)析出文獻
標注格式爲:著者:篇名,責任人及責任方式:書名,出版地點: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1)杜威·佛克馬:《走向新世界主義》,王甯、薛曉源編:《全球化與後殖民批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頁。
(六)其他
1.同一文獻再次引用時應簡化格式,僅標注責任者、題名、頁碼。(1)趙景深:《文壇憶舊》,第24頁。
2.標注間接引文時,以“參見”“詳見”等詞引導,反映出其與正文行文的呼應。間接引文應注明其頁碼或章節,標注格式與直接引文相同。
(1)參見邱陵編著:《書籍裝幀藝術簡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9頁。
(2)詳見張樹年主編:《張元濟年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