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提问策略,轻松教学《草船借箭》
2025/3/27 17:17:02 阅读:14 发布者: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四大古典名著”,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平心而论,不要指望学了这个单元,学生会去读四大古典名著,大部分学生是根本做不到的。
一是太难了,虽然四部书都是白话文,但与今天的白话文有很大的不同,书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和现在儿童的生活隔得太远了。
二是部头太大,今天的学生哪有时间阅读啊?不能自欺欺人。
我觉得,这个单元教学的真正意义,只在于让学生“见识”一下四大古典名著,了解一点有关常识,为将来埋下阅读的种子。
我就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听了语文老师讲三国故事,讲贾宝玉林黛玉,讲鲁智深,攒了大半年的零花钱,买回了一个盒子里装的“四块砖头”,结果当然是根本读不下去,可是心怀敬慕,到中学时终于完整读了《三国演义》,工作后还认真读了两三遍《红楼梦》,兼及部分《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几部已经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能读一读这几部,再加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明代的另一部,其他的古代小说确实也无再读的必要了。
为了降低阅读难度,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选用的是现代文的改写版。
我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感觉教学这篇课文,特别适用“提问策略”,因为可问的太多了。
首先是可以就“草船借箭”这个题目提问: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其次是可以围绕人物进行提问,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特点。结合课后练习,如“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与周瑜的气量狭窄。
再次是可以就文中的疑点进行提问,激起探究,拓展阅读,真正实现“导读”的目的。比如“周瑜为什么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此前发生过哪些事情?”又如“鲁肃和周瑜是一个阵营的人,为什么没有向周瑜泄密?”再如“草船借箭后,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会罢休吗?后来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适时呈现原著中“草船借箭”前后的回目,激发学生围绕“赤壁之战”展开课外阅读。我觉得,这部分也是《三国演义》中比较重要和精彩的部分,对众多主要人物都有展现,若能相对集中地读一读“赤壁之战”的有关故事,也就能大体能感受这部名著的魅力,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真的够了。
最后是可以就文本特点提问,阅读课后链接,对比《三国演义》原文和改写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个版本?选择喜欢的版本完成“赤壁之战”的拓展阅读。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