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阅读策略之到底什么是“联结”策略

2025/3/27 17:15:25  阅读:15 发布者:

二年级阅读足迹设计时,有“好书推荐”板块,包括“好词”“好句”两个部分,之后李竹平老师建议更改为“我的积累”“我的评价”“我的联结”,增加了两个板块。李老师一提“我的联结”,感觉瞬间精妙!在《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中,阿德丽安·吉尔将阅读力概括为五种: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及综合。其中推测和综合更为复杂,联结和图像化更容易被低年级的学生掌握。阅读,只有和自己链接,一切才会变得有意思、有意义,而且,这个阅读策略不难,二年级的同学应该可以掌握!

阅读存折使用之初,我就给孩子讲解了阅读存折的使用办法,各个板块也进行了讲解。关于联结,我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进行了举例,当我们从雷锋叔叔想到身边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就是联结。第一周,收上来的阅读存折,只有1个孩子写了“我的联结”,还并不对,写的是自己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好词。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单纯的一句“联系自己”并不能让孩子了解联结。

至此,我开始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联结,联系自己,又要联系什么?想起之前一位老师上课过程中和孩子讨论联结,文中提到妹妹调皮,孩子就谈自己也有妹妹,也有调皮的故事。这一下子,调动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大家都开始讨论调皮的弟弟妹妹。一节课热热闹闹,可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重新打开《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寻找答案。

联结,到底是什么?“一个好的阅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调取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过于抽象,具体的联结书中分为三类,文本与自己,是指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儿。文本与文本,是指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我读过的另一本书。文本与世界,是指这本书让我想起一些不仅仅对我个人,而且对世界上对其他人产生影响的事情,比如欺凌行为。

这样,联结是什么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那为什么之前联系妹妹的联结,我会觉得不合适呢?书里也有答案,联结不是无限制扩展,指向的是“理解文本的意义”,“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做那些能够推动他们思维发展的联结”。

梳理清思路,我就开始了下一步!课堂上,只要联系到了自己,我会提醒孩子,这个阅读策略就是“联结”,学习《千人糕》,联想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就是联结,读《一匹出色的马》,想到自己和家人一起出游的经历,这也是联结!最近班里孩子在读《做狮子好难》,索性,拿起书,大声读给他们听,一边读,一边示范联结,示范到第二章,有孩子举起了手,他想到了自己!

在示范过程中,并没有再区分联结的类型,但是会有意识再引回本文。到本周,再次提交的阅读足迹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联结了,期待更多的同学学会联结,体会到读书的好玩。

说是“学会”联结,其实有些学生是具备这个能力的,只是不知道这就是联结。所以,直接让孩子运用“联结”这种策略才会失败。反思时才想起李竹平老师之前阅读课上给同学读书听,当自己和故事联结时,同学就举手。李老师班级使用阅读足迹,自然水到渠成。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