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课题研究】胡远明:课题研究一定需要理论依据吗?

2022/5/25 14:33:38  阅读:238 发布者:

一、问题呈现

1.对教科研相关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缺乏比较规范的科研训练,不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规范,没有掌握教科研所需要的相关技能。

2.课题研究缺乏专家指导和理论基础,不能把教育理论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无法提升研究高度,研究的方法也不够科学。

3.在课题研究中,理论水平薄弱,理论知识赶不上时代的脚步。

4.没有丰厚的理论知识,没有专家引领,即使在搞研究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5.缺少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和引领。

6.欠缺针对一线老师的既有理论高度又谙熟课堂教学的科研指导。

7.一线教师教科研理论匮乏,不知道如何将工作中的问题提炼转化成教科研课题?

8.在课题研究中,需要理论依据吗?

……

二、问题评析

上述的8个问题(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是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的教科研困惑。在这些问题中,一个关键词“理论”被中小学一线教师反复提及到。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其中包括这样几个困惑:1.教师个人缺乏教科研相关理论;2.教育理论和教育现象不能结合起来;3.缺少具有理论水平的专家指导;4.是否需要理论依据;等等。这四个方面的困惑,是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小学教科研一直以来“神秘化”的重要因素。对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理论似乎成了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绊脚石”,是挡在自己教科研面前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也正是由于这些困惑和顾虑,中小学一线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总是畏手畏脚,不积极,不自信,不热情、不主动。因此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一直以来总是“喊得响”,但事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真正的科研行为少之又少,甚至成为了一个累赘和负担。

三、理论是什么?

百度百科搜索“理论”“科学理论”的概念,分别是这样界定的:

理论是指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

科学理论是指对某一科学领域所作的系统解释的知识体系,由系列性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所组成。科学理论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总结,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学说体系,因此实践检验是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也是科学理论产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上述对理论和科学理论的概念界定,比较抽象,我们似乎还是不明白理论究竟是什么?那么,通俗一点理论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所谓理论就是前人经过实践之后对事物(自然或社会现象)认识的规律性经验总结。这个规律性的经验总结,可能是社会规律的普遍性观点,可能是对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可能是推理出来的经验性结论等等。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可能是教育教学方面理论。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教育理论书籍《论语》、《孟子》、《陶行知文集》、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洛克的《教育漫话》、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丛书、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等,这些书籍都是一些关于教育名家通过教育实践后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或者经验总结,是值得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认真阅读和学习的书籍。

此外,还有一些教育名家的重要教育理论,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耶基斯的多德森定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英国的斯宾塞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理论、鲁迅的教育是要立人理论、钟启泉的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基础理论等等。这些教育名家提出的教育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观点或论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理论对我们重要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伟人或学者们对理论的看法:

〔德〕恩格斯:“我们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苏〕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英〕斯宾塞:“理论的知识比经验的知识要优越得多。”〔苏〕阿.利哈诺夫:“理论使我们能够辩证地观察世界,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德〕利希滕贝格:“纯粹的理论除了争辩之外毫无价值。”〔奥〕波尔茨曼:“理论是思考的根本,也就是说,是实践的精髓。”〔意〕达·芬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德〕歌德:“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中〕田汉:“最有价值的理论是从事实中得来的。”……

从众多伟大人物或名人或教育家那里,我们知道了理论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人类社会能够保留下来的大部分理论,都是经过了社会实践的充分检验,具有普遍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理论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显然,理论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五、课题研究一定需要理论依据吗?

我们再回到前面老师们提出的几个教科研问题与困惑:1.教师个人缺乏教科研相关理论;2.教育理论和教育现象不能结合起来;3.缺少具有理论水平的专家指导;4.是否需要理论依据?显然,这四个问题尽管是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来了的,但都是影响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疑难杂症”。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吗?换一句话说,课题研究一定需要理论依据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搞清楚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什么?事实上,就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所谓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即基于问题的解决,理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显然,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不一定需要理论依据或理论基础。换一句话说,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没有理论基础或理论依据也可以正常开展的,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可能会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不是绝对的。

因此,我们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要总是纠结于缺乏科研相关理论,纠结于理论和教育现象不能结合,纠结于缺少高理论水平的专家指导等等。由于过于纠结这些问题与困惑,就会造成课题研究工作的进程缓慢,课题研究工作就会迟滞不前,就会束手束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行为,只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性质的“草根式”研究。这种研究行为,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们的“高大上”科研工作,换一句话说,就是二者的科研性质具有本质的区别。当然,由于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身份、条件、时间、工作性质等限制,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像专家学者们那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鉴于此,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不必过于纠结或专注于科研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相反,如果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与条件等而刻意追求科研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等,那么无疑把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逼”进了一条“死胡同”,最终科研工作也就不了了之。事实上,对于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工作过程应当尽量简化、细化,应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研究就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只要问题解决了,效果达到了,课题研究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可能运用到相关教育理论的话,主要体现在选题过程中。我们以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例,说明可能用到教育理论的地方:一是研究背景。我们要研究学生识字,那么我们就要去了解一下《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二是概念界定。我们需要准确界定什么是识字能力?这可以去参考下别人对该概念的阐述;三是现状综述。我们中小学教师的选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点,因此绝大多数都是“重复性”研究。那么,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前,可以通过百度或中国知网,了解一下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素材。上述选题的三个方面,可能会运用到相关教育理论。但这个理论的使用是可以“现学现卖”的,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当然,课题研究工作不一定需要理论基础或理论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或专著。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主动接受一些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或观点,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新理论层出不穷,这都需要我们中小学教师勇于面对,辨别真伪,积极学习。我们可以不为课题研究工作专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但我们应该通过教育理论或专著的学习,积极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

(作者胡远明   郑州市教科所)

转自:科研课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推荐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