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高校10大评审与课题申请书撰写4大要素

2022/5/9 16:15:06  阅读:178 发布者:

城院科研 2022-05-08 10:20

01现在跟高校相关的评审有很多种,就我所了解到的,大概有10来种类型。

第一种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评审,包括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

 

第二种是教育部的社科规划项目评审,包括省教育厅的项目评审;

 

第三种是教育部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审;

 

第四种是省级、校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审;

 

第五种是教育部重大研究基地评审;

 

第六种是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评审;

 

第七种是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

 

第八种是高校职称评审;

 

第九种是学术刊物实行的来稿匿名评审;

 

第十种是博士、硕士论文的答辩之前的匿名评审。

10种评审大致可以分成4个类型:项目评审;对已经形成的学术成果的评审;资格评审,评职称就属于资格评审;国家各级奖励性评审。当然,高校还有其它评审,包括院士资格的评审。这种高级别的评审一般人不会接触,可能会请国内外同行中的院士级专家评审。分析这10种评审,可以看出来,衡量标准都是一样的,只是简单和复杂的程度不一样。

为什么谈社科规划项目要讲这10种评审? 我的意思是,高校各种评审的指标都是相近的,这反映了对申报者的要求都是相近的。不论做哪种类型的研究,作者的综合水平总能反映出来。刚才王教授谈项目书怎么填写,实际上,怎么写就体现了综合水平。写项目书是这个水平,平时写论文自然也是这个水平;项目批下来了,将来做出来的成果肯定也是这个水平。

以上10种评审的操作方法,都是分解为不同的指标,由评审人按指标打分。虽然评审不同,指标不同,其实精神大同小异。把这些指标介绍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种,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评奖。这里引用某个省市的评奖标准,它设了7个指标: 理论方法和叙事的创新性;阐述的系统性;论证的严谨性;引证的范;研究的难度;资料的来源;学术评价。这7个指标各占不同的权重,总分是10分,其中,理论方法和叙事的创新是3.5分,阐述的系统性是2分,论证的严谨是1.5分,引证的规范性是1.5分,研究的难度是1分,资料的来源是1分,学术评是1.5分。各项指标所得的分,按照权重折算,加起来得到每项成果的总分。全部申报成果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列,根据获奖成果数目,确定多少分之前入围。这些指标里头没有选题这一项,所以不够合理,但理论方法和叙事的创新、论述的系统性等,其实和选题有关系。

第二种,有关社科规划项目的评审。比如,某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设了4个指标:选题;内容; 价值;研究的基础。权重是选题2分,内容3.5分,价值2.5分,研究的基础2分,加起来10分。现在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审有三个指标,权重的规定是:选题( 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论述和评价) 3分;论证( 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论述和评价) 5分; 研究基础( 主要考察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2分。

第三种,博士论文的匿名评审也有评分指标。我以南京大学博士论文的评价指标为例,它设了6个指标:论文成果的创造性;选题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水平;论文总体写作水平;科研能力;意见和建议。每个指标分优、良、中3个等级。

第四种,学术刊物将收到的稿件送给专家进行的匿名评审。它也有评审指标。我以一份刊物为例,它的评价体系设了7个指标: 创新性;学术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是否有政治错误;刊登的形式。最后一个其实是处理意见,就是这份稿子看过以后,你的意见是全文发表,还是修改发表,还是退稿。实际上,是6个指标加一个处理意见。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以上各种评审,设计了那么多指标,科学性方面既有一定客观性,又有一定片面性;操作起来既有一定可行性,又有一定困难性。比如,评价一篇学术论文,从来没有一位专家严格地按照有关指标,一项一项地打分,把总分统计出来,然后再写总的评语。他总是对论文的某些方面特别满意,或者特别不满意。

这些优秀的或者糟糕的部分,基本上就可以左右他的看法。把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分解为许多指标,是套用了自然科学或工程管理的一些方法。综合前面所讲的这些评价指标就可以明白,有关评审其实有3个核心的要求:即选题、内容和论述方法。这3个方面统一起来,能综合反映申报者的水平。我们平时做科研也好,申报项目也好,一般写文章也好,投出去的稿件也好,最终都离不开这3条。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申报课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了。

02有哪些项目报上去以后,如果要获得通过,需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有哪几个因素发挥作用? 我概括了这样几条: 申报者的素养;评审的制度;学科的差异;评委的素质。

下面,就来逐一分析。

申报者的素养。这个因素集中反映在申报材料上,评审专家拿到申报材料以后,从申报书上就能看出你的水平,选题好不好,思路清楚不清楚,有没有前期研究成果,资料是否掌握,等等。有些申报材料句子都不通,虽然课题好,也要影响专家打分。因为写材料句子都不通,将来肯定很难做出来。

评审制度。申报项目首先要通过评审制度的筛选。现行评审制度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课题范围。每年申报之前,有关部门都要公布课题指南,最好按课题指南的范围申报。当然,也有指南范围以外个人选择的课题得到支持的情况,但如果在指南范围以内,自然更好一些。另外,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不容许有政治错误,有些红线不能踩。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你自己做可以,但是不适合申报。比如“文革”研究,也许可以自己写文章,要是课题指南里没有,最好也不要申报。刚才王教授讲,要站得高,要结合国家需要,都是申报成功的经验之谈。第二个是筛选制度。起初的项目申报,是组织专家会议讨论,专家同意就可以定了。现在因为申报的人太多了,所以一共有三轮淘汰。第一轮把申报指标分到各个学校,申报数超过了,由学校先刷掉一批。第二轮是海选,由国家规划办把材料分送出去打分,再刷掉一批。第三轮是规划办最后会议讨论,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上会”。经过三轮淘汰很不容易,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你的项目就被筛选掉了。

学科差异。不同学科难易有所不同。有些学科基础水平差一些,研究队伍弱一些,申报起来容易一些。有些新兴学科,特别是有些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申报起来成功的几率比较大。有些基础学科可能就比较难。像历史学就比较难。学科相对成熟,要求有很多积累,好的选题不太容易找到。

评委的素质。刚才说了,筛选有三个环节。第一轮是学校推选,相对好一些。过去报的人少,没有指标限制,学校不会设卡。现在有名额限制,就看要名额怎么掌握,看论证水平,看有没有申报撞车的情况,特别是有没有实力人物和你选题撞车。第二轮海选,是匿名通讯评审,评委由规划办邀请。每个评委负责审的材料一般是 30 份上下,通过率 25% 左右。规定了具体数字,只能少,不能多,多了评审作废。第三轮是会议讨论,直接由评委表决。在上述三个环节上,评委都是关键因素之一。评委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喜欢什么样的研究风格,按不按学术标准办事,结果肯定不一样。

在评审的环节,如果把其它东西撇开,关键的因素是哪些? 上面讲了,有4个因素会影响课题申报,其中最重要的是申报者的素质和评委的素质。

一般情况下,评审专家只看到申报书,不知道是谁申报的。因此,他打分的主要依据,是申报书的内容。而申报书怎么写,代表申报者的综合研究素质。所以,要认真对待申报书的填写。

03写申报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要注意四个要素,即选题、学术史、样本性、论述方法。

申报研究项目,研究什么是头等重要的问题。选题好不好,是能否通过的重要条件。过去,我曾经看到过,有些选题是伪命题,是一些很可笑的东西。换句话说,他要研究的问题本来不是问题,还在那里论证了半天。我这样说,主要针对历史学的一些情况,不针对其它学科。我刚才讲了,学科差异很大,评价标准不可一概而论。

除了伪命题以外,还有一些花里胡哨的命题。比如,有人告诉我,有一个选题,是“全息史观视野下”的什么什么。所谓全息史观,不就是全面看嘛!还有人告诉我,有什么“红色体育研究”的选题。体育还分红色、黑色? 我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好像是一个民国时期的短跑运动员,是蒋介石时期的,现在能说他是“白色运动员”,或者是“黑色运动员”吗? 这就不对了嘛。还有一些课题,没有操作性,或者操作起来走样了。有人告诉我,有一个选题,研究民国时期的大学内部职权,可是有一半内容是讲1949 年以后的大学。这就偏题了。

这就是说,选题很重要。不要选那些伪命题、花里胡哨的选题、大而无当的选题。要选择一些创新型的、主题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很恰切的选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要充分了解它的学术动态,知道前人做过了什么研究,而不要糊里糊涂,乱说一通。谈学术史要抓重点,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些人写学术史,写了一些不重要的著作,这就说明对课题的整体把握不够。要把那些最重要的专家、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介绍出来。还有一点年轻学者要注意,不要拔高自己,贬低别人。我的学生做博士论文,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扬长避短”:宣扬自己之长,回避他人之短。把自己的优点介绍出来,把学术史上的热点、难点、薄弱点、空白点,客观地介绍出来。至于别人具体著作中的缺点,则不要多讲,尤其不要夸大。要提倡谦虚一些,这也涉及学术品德问题。

申报课题也好,完成课题也好,一定要坚持样本性。所谓样本性,是指问题、资料、论述方法有很强的配套性,不能互相不搭。这一点,我的学生做博士论文是非常强调的。你研究大寨,从头到尾都说山西的大寨,不要说江苏的华西。你研究南京市的植树造林,通篇都讲植树造林,就不要说南京的工业、外贸、交通等等。不变换主题,不偷换概念,不分散讨论中心,所运用的资料与选题有很强的关联性,是样本性的四个基本原则。一个课题做得好不好,样本性很重要。选题确定之后,就要考虑申报书怎样表述,也就是要把作者的思路交代清楚。这个课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概念是什么,中心线索是什么,基本观点是什么等等。至于提纲,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有的把提纲附在论证书上;也有的不附提纲,只把所要讨论的问题、难点、解决方法交代清楚。有些申报书,选题很好,但是思路不清晰,会影响专家打分;有些申报书思路是清楚的,但是选题相对陈旧,总体上属于炒冷饭,也会影响专家打分。因此,选择创新型的课题,做周密的论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04现在各级规划办抓得很紧,学校也抓得很紧,项目批了,必须完成。大家如果申报成功,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不要半途而废。如果申报成功了,完不成,被吊销了,那还不如不申报。因为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今后评职称什么的,将成为一个负面因素。所以,拿到项目了,就要努力做好。

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结项报告要认真准备。要把结项作为重要问题来对待。经常有一些结项材料,整个不认真,连作品的版式都乌七八糟,这样就会影响结项评审。我个人认为,结项评审是否通过很重要,但是读者的评价更重要。一个项目做得再好,没有什么读者,烂在书库里,只能送去卖废纸,是一种浪费,更不能说明学术水平高。严格说来,这是一种伪研究。现在每年出的书很多,但好书不多,就是伪研究流行的结果。所以,选择有价值的选题,善始善终地完成,做出高水平,推动学术的进步,应该是做项目的最根本目标。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推荐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