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3A上会的本子还是会被毙?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2025/4/28 9:03:38 阅读:16 发布者:
实际上,每年都会有很多符合3A评级标准的项目无法获得资助,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他们会问,既然我的项目已经达到了3A评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无法获得资助呢?
由于会评需要考虑的方面繁多,很多问题无法公开讨论,以下简单列出几点,请大家理解:
▪ 同一单位提交的相似项目过多,需适当淘汰一些。
▪ 同一研究领域的提案过多,需要剔除一些。
▪ 同一课题组提出的项目过多,需进行适当淘汰。
官方的表述是尽量扩大资助范围。其中一个需要读者朋友们注意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人为干预中标数量,为什么每家依托单位每年中标数量都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数量级的变化?是否不存在明显的高年低年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明:在前两年,单细胞测序技术迅速发展,几乎所有从事肿瘤免疫研究的项目都使用了单细胞测序作为前期基础。这导致了在当年肿瘤领域的3A评级项目中,大部分都是关于肿瘤免疫研究的(有充分的前期基础和美观的图表,容易获得3A评级)。
因此,在会评时,当年肿瘤领域的评审主席就设定了一个规则,对所有涉及肿瘤免疫的项目进行降级评审,与B类上会的项目一起重新审查并筛选,以控制肿瘤免疫项目的数量。因此,在那一年,许多涉及肿瘤免疫研究的3A项目都被淘汰了。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研究领域同质化严重,因此未来会有更多的3A项目被淘汰的情况发生。除此以外,优秀本子被撤下,可能还涉及个人原因:
(1)创新点重复
在项目申请书评审中,若其中阐述的创新点与已有文献的创新内容高度重合,特别是当已被明确提示存在这种重合风险时,此类申请书往往难以通过评审。这一评审规则的逻辑并不难理解:直接照搬或模仿已发表研究的观点,本质上缺失了科研探索所需的独特性与新颖性,无法为学术或实践领域带来新的价值增量,自然不具备获得科研资助的资格,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2)申请人发表可疑期刊文章
部分期刊的审稿标准缺乏严谨性,甚至没有有效的审稿流程,可能会引发专家对申请书的真实性和质量产生怀疑。由于时间限制,专家难以深入审查论文内容,只能基于期刊的品质提出疑问。因此,一些A类项目可能因为类似原因而无法获得资助。这一点的影响范围相当广泛,由于最近许多低品质期刊大量撤销稿件,以及一些知名期刊像ERMPS被从SCI数据库中移除,因为许多申请者刚刚毕业,论文基础不够扎实,在为了毕业或晋升而发表的一两篇低品质期刊文章可能会被误以为是代表作品,这就有可能引发质疑,导致在评审阶段无法通过而被淘汰。
(3)创新点可行性受质疑并获负面反馈
一些专业明确的意见表示所提出的技术路线存在不可行性。鉴于这些负面反馈,即使项目评分较高,也可能无法获得资助。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能力不足,或者出现了国内暂时无法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有些申请者可能刚从国外回国,其研究思路还未完全适应国内情况,而国内外的研究条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一些在国外可行的研究在国内可能会面临无法开展的质疑,从而导致无法获得资助。
(4)多数网评负面评价占主导
尽管部分网评支持资助该项目,并认可其具备上会资格,但一旦资助意见中负面评价占比过高、集中性明显,该项目获得资助的概率将大幅下滑。此类项目往往难以在 3A 会议评审中脱颖而出,其得以进入上会环节,或归因于同批次项目竞争强度有限,亦或是研究方向相对小众。值得注意的是,上会之后,项目还需接受一级代码评审的严格筛选,在此阶段仍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5)申请书内容缺失
许多基金申请人在学术基础和选题方面表现良好,但其申请书写作粗糙,缺乏必要部分。特别是技术路线描述不够详细,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这些缺失导致项目获得资助的可能性较低。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预实验数据不足引起的。一般要求预实验数据在整个研究中占比20%-30%,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资助申请中,甚至可能需要达到40%。因此,如果预实验数据无法支持假设,存在被淘汰的可能性
转自SciencePub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