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部项目“计划进度”撰写技巧
2025/4/11 15:36:50 阅读:61 发布者:
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申报工作在有序推进,有的申请人已经在撰写本子的B表,本条推文是张老师关于教育部项目B表的系列推文,重点分享如何撰写“计划进度”。计划进度看起来仍旧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环节,但是同样存在一些门道的地方。很多申请人并没有很理想的将其有效展现,或者是说没有写出来给自己本子加分的研究方法。最开始,张老师强调一点,那就是教育部项目的研究周期规定的是“3年”!!!“3年”“3年”。这一点很多申请人很容易忽略,然后就按照自己理解的时间周期来撰写。这就不应该啦。张老师认为,按要求写上3年,然后立项后可以申请提前结项,也可以延后结项。就是关于项目研究的时间周期,规定了多久,申请人就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吧。
“计划进度”这部分如何撰写,张老师认为会涉及到三个要素,分别是:(1)计划中关于时间段的划分,(2)计划中关于该时间段要做的事情或主要工作,(3)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三个要素能够很好的包括了计划进度的撰写范式与技巧,供各位申请人参考。首先,我们一起看下第一个要素如何体现,也就是“关于时间段的划分”。项目研究开始时间,张老师建议为2025年8月(以今年本子为例),为何是8月呢?8月是教育部立项公告的时间,所以以8月作为项目研究的开始时间是合理的。那么结束时间,就后推三年即可。关于项目研究整体时间长度,有明确规定,即“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 3 年”。当然,有的申请人写9月可以不,也是没问题的。这样的细枝末叶都是不用多计较的。
其次,计划进度中关于该时间段要做的事情或主要工作,应该如何撰写呢?张老师建议在3年所选的时间跨度内,结合申请人前面写的“研究思路”来划分时间段。这里有一点张老师要强调,那就是不能按照研究章节内容顺序来写哦,因为有的章节中涉及内容,可能需要在研究思路第一步来做。举个例子,第三章涉及到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那么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大概率会在第一个时间段、或第二个时间段来做呢。所以,这些细节都需要申请人留意,这也是教育部本子各部分内容前后逻辑性的体现。整体上看,张老师提醒申请人,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逻辑性,那就是每阶段所对应的时间段所要体现的研究内容,需要与研究思路中指出的事情或内容相吻合,这也是提到的逻辑性的体现。
再次,关于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有的人喜欢用表格将时间与内容合并一起,还会加上研究阶段,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或者其他的阶段命名;还有的申请人喜欢把每阶段的预期研究结果或成果都加在这个表格里。我认为大可不必。这也回应我整体的建议,就是严格按照申报说明与要求来撰写,不要自己漏掉内容,也不要自己主观的创新与增加。我不太推荐用表格的形式来写,这与其他部分中不建议表格的理由一样。因为,活页本身就是在word里面的一个表格,如果研究计划再写上表格,那么就如同表中插入表,一不小心排版还不好处理。还有的申请人喜欢用甘特图、时间维度图、项目推进图等等形式来体现,感觉很高大上,实则花里胡哨,而且也不利于每阶段工作计划内容的体现。其实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简短的每一行文字呈现,用时间段加上要干的事情即可。
最后,还有一些小细节,张老师感觉有必要提醒下。整体上建议,时间段不要划分太细,也不要划分太粗。基本上按照研究思路的几个阶段或步骤来划分时间节点即可。在时间节点上,不太建议跨年度来写。还要注意排版的美观,如月份都用两位数,即“01”来表示1月。反正一个标准,那就是在简单中体现出不简单,在版面上体现出专业与细心。
转自张夏恒工作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