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5年国社项目申报政策有变化,而我想提醒的却是…

2025/4/10 16:08:09  阅读:118 发布者:

1

纵览申报公告,有这么几点明显的变化:

001首次就“重点方向”以变换字体单独列出的方式来加以呈现。

对比而言,24年国社申报公告是首次没有课题指南,然后用了一个段落就鼓励深入研究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提示;今年,依然还是没有课题指南,但对“重点方向”用单列的方式进行了特别强调。

这些重点方向包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本质要求、世界意义,国际变局、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数智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城市化和城市治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健康中国,人口战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边疆治理与边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重要文献史料整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古典学研究,古代文明起源,近代大国崛起,世界现代化历程,世界战争史、殖民史、宗教史和政治思想史,重要区域和国家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学科史、方法论、前沿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各学科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概念、命题和理论研究等。

如果你正在写作自己的申请书,那么,上面这几个段落的内容是非常值得你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的。为什么?因为这就是这个阶段,这一年,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也是国家非常希望每位项目申报者能够积极贡献智识的“问题清单”。

如果我今年拥有申报资格的话(可惜我没有,我还没结项,嘤嘤嘤……),我会结合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努力地提出一项可以纳入这份“问题清单”的选题。因此我也特别羡慕你,因为你现在就可以这么做。

002首次在项目申请书和课题论证活页里增加了“选题说明”的提示。

这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变化。对此,项目申报公告上的提法是:“选题表述要符合项目定位,突出问题意识、学科视角,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申请人须在课题论证材料中首先对选题作出说明,简洁明了地介绍选题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视角等。”

而在项目申请书的“二、课题设计论证”和课题论证活页里给出的写作提示是(由于这两处的提示是一样的,下文我们只围绕“课题论证活页”来做这个说明):“1.[选题说明] 选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视角和核心概念(300字以内)。”

好了,对于这个新增加的“选题说明”的内容,其实我并不觉得意外。事实上,如果你经常阅读我这里的推文,或者留意过一些有关社科项目申请书写作技巧的内容,那么你对这个“选题说明”也不该觉得意外。

是的,在以往项目申请书的写作中,我们也往往会在展开具体论证之前,在申请书的开头,写一段“破题”的段落——好歹也要开门见山让评委了解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说明一下选题缘起,研究背景或者研究的思考,总之我们作为项目申请者,要给评委留下一个关于这项研究的整体性的、全局性的印象。

如果说有什么差别,那就是以前这个内容算是自选动作,我们可以自由发挥;现在这个内容成了规定动作,我们要按“选题说明”的写作提示来将它完成好。至于说到难度,我个人认为其实是降低了。毕竟有章可循,有板有眼的完成它,要比自己不断思考我该呈现什么要容易。

以前这个“破题”段落你可能煞费苦心肝肠寸断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地改了无数种表述方式,现在不需要了,你只需要呈现“选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视角和核心概念”。

然后你也不必再去纠结于字数了。以前,写多了怕啰嗦,毕竟还要占用课题论证活页那7000字的篇幅,而本来在人家的写作提示里是没有这个破题部分的,你会觉得这是自己额外增加的内容,多写一个字都是对正文内容的霸占,心里七上八下很担心;写少了的话,又怕说不清楚,万一没说明白,还不如不写。

现在我们完全没有这个纠结的必要了,必须写,然后就奔着300字以内来把握就好。

与此同时,往年课题论证活页中的2.[研究内容]”中的“研究对象”的内容就被删去了,因为这个内容已经被放在了选题说明里了。

003系统开放的时间变短了,变相导致留给我们申请人的写作时间变少了。

我们可以稍稍做个对比。

2024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是412号发布的,申报系统于51917时关闭,历时37天;而2025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是324号发布的,申报系统于42517时关闭,历时32天。也就是说,留给项目申请者的申报时间,从37天减少到32天,少了5天。

往好的方向去想,这是好事情。因为国社项目申报这件事情,不到最后截止日期,我们是永远有事情可以做,不到截止日期是忙不完的。早点结束早死早托生,也挺好的;而往坏的方向去想,这是坏事情。整整五天时间呐,也许我们会错过让申请书发生质变的那个关键时间窗口呀呀呀。

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规则的改变是覆盖全部申请人的,所以倒也无所谓,毕竟大家都少了五天。而且在理论上,大家也不会因为这五天时间的缩减就减少了获批立项的名额,这是好事情,等于给我们每位申请人,多出了五天休息时间,基本相当于给我们放了一个比清明节还长的小长假了。这是好事情机智如我。

我们不必在卷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发条稍稍松了一点点,必须好事情。

好了,关于变化,我就只说这三点。

2

你可能会问,这次项目申报政策的变化就只有这三点吗?我怎么看有的人把这种变化都找出来了,列了十几条呢?

我想说的是,变化的也许并不只是这三点,而且这种变化也是常态化的,持续性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第一,我申报的这一年,它的申报政策是怎样的;第二,要努力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放在那些真正不会变化的地方。

对此,我想引入贝索斯的金句。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现在,我也希望你能像贝索斯那样思考,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而言,找到贝索斯所说的“不变的事物”,发现“恒量”才是我们中标项目,实现梦想的关键。

比如,宏观来讲,不管怎样调整和变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变的,项目设立的初衷,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让社科界的科研工作者群体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智识力量,这是不变的;微观来讲,项目申请书的论证逻辑是不变的,它一定要求我们呈现作为项目申请者,对于这项研究议题的理解深入以及对于研究过程的把握程度。

项目申报的网络提交的截止日期正在临近,希望我的这个解读,能对你有点启发。这篇推文的成文比较仓促,它并不完美,只希望它能在认知上为你申报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一个醒,做一点贡献。

转自老踏谈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