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到底如何写?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到底有什么区别?
2025/4/9 14:17:40 阅读:60 发布者:
最近看一些本子的时候,发现大家对申请书里面“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的写作还是差别很大的,下面就简单说一下个人对这部分写法的理解。
先说申请书中的情况,有的是把特色与创新之处合起来写,即对两者不进行区分,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写;也有的是分开写,即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都是单独说;从中标申请书来看,两种方式都可以。
个人观点:项目的特色更偏重于项目整体与其它研究的不同之处,因此更偏重于整体观;而创新之处则可以展开细说,可以具体体现在不同的“点”上,因此个人更倾向于把特色和创新之处分开说。
在具体写法上,也大致有2种:
1.按照研究主题或者科学问题:这种写法一般不区分特色和创新性,大致按照研究主题和内容来写的,所以与研究内容和目标对应性会好一些,强调的是各研究主题的创新性和特色;
2. 体现具体着力点:这种写法一般是把整个项目不同的“创新之处”提炼出来,而不单说科学问题的创新性,比如研究的临床问题、研究角度、细胞和靶点、作用机制、技术方法等等。
两种方式里面个人更倾向于2,即把“创新之处”提炼出来的写法。综合起来就是倾向于区分特色与创新之处,项目的特色体现的是项目整体的不同之处,而创新之处从3-4个点提炼出来说,这样既有整体又有具体创新的“着力点”,重点和逻辑上都清晰很多。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到底有什么区别?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有什么区别?
先简单说核心区别:研究内容的重点是研究科学假说和关键科学问题的整体策略,而研究方案的重点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具体设计。
所以研究内容有些像文章的Results,需要展示的是为了研究某个科学问题,如何从多个层面、多个模型,由表及里的系统展开研究,换句话说这里重点体现的是研究探索的“思维”和“策略”;而研究方案要更详细一些,比如选择某个细胞、某个疾病模型、某个药物剂量、某个时间点的依据,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体现的是分组(比如对照)、重复、具体检测指标、关键技术等。
简单举个例子: “A分子通过B通路诱导细胞死亡”。
研究内容的重点至少包括两个:1)A诱导细胞死亡;2)A通过B通路(而非其它通路)诱导细胞死亡。
1)考虑对A敲降/敲除/抑制剂/拮抗剂、过表达/诱导表达/外源添加/激动剂等不同方法(遗传学和药理学手段),在多种细胞(细胞系/原代细胞、人和小鼠等)进行干预,然后检测指标也要有细胞/细胞器形态、关键指标染色、流式分析等。
2)为什么一定是B通路呢?当B通路被抑制后,A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是被完全、部分还是少量被逆转了?(所以一般都需要挽救或者回复实验)。
如果是研究方案,就要详细一些:
检测了1、2、3、4等多株细胞中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A在哪些细胞系低表达——因此考虑过表达/诱导表达/外源添加/激动剂策略;在哪些细胞高表达——因此考虑敲降/敲除/抑制剂/拮抗剂等策略;哪些表达中等——因此考虑两种策略都用……
动物模型也是这样,一种动物模型模拟疾病可能有缺陷,因此再加一个;选什么品系小鼠、药物干预剂量和时间点、分几组、每组几只……
这是申请书比较入门的问题了,就不再展开说了。
转自小张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