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申请书都写完了?从评审角度看申请书的修改重点应该放在哪里?(1)

2025/4/9 14:03:06  阅读:46 发布者:

很多评审专家初次拿到申请书后的大致顺序是这样的:首先是题目、摘要,然后直接翻到后面研究基础部分看申请人的情况,比如申请人的科研积累等;接下来再翻回去看立项依据,重点看每段的标题、段尾总结、科学假说(图),然后是研究内容的小标题和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研究特色和创新性;最后就是前期研究基础中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工作积累(或者叫预实验)。作为评审专家,你评本子的顺序是这样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评审专家手头的申请书比较多,而且申请人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在题目、摘要和研究基础看完后,就已经初步确定给还是不给了(或者已经挑选出尽量给A的本子)。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在项目的所有因素中,科研积累(比如科研代表作)是最重要的,因为发出来的文章、拿到的项目是经过同行评议已有的成果,而本子写的再好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讲故事”。

所以这是项目竞争的第一个分水岭。而单就申请书来说,题目和摘要则是修改的重中之重:每个字都要仔细认真斟酌。摘要写够400字非常容易,但难点在于“既要写明白、又要有亮点、还要写高端”,也就是说评审专家最多读3遍就要看明白(摘要读3遍已经不少了),还要看到研究的亮点和特色。如果大家刚开始写国自然,题目和摘要需要多改几遍,不过修改次数也不是难点,难点在“高度和语言”:如果高度不够,摘要会写的很散而没有重点(更不用说AI写的,真的没法看)。在领域内积累了10几年的专家对该领域的理解,根本不是看几篇文献能达到的,所以凝练总结的话如果大家写不出,就要找领域的专家或者导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导师或者专家帮你重拟题目和重写摘要。(真不是神话专家,如果能遇到好的负责的专家,大家可以自己比较一下,导师或者专家写的摘要跟自己写的有什么不同,能拿多个项目并作为评审专家,即使抛开对领域的理解和认识,用词都不同)。

大家要注意哦:尽量找专业对口的专家提意见,因为隔行如隔山,有一些“规则”或者“坑”是只有该领域内的专家才知道的,大到选题方向、申请书研究的重点、小到措辞等等。以个人的经验举例,“靶点”这个词大家经常用,但是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叫“靶点”呢?不同评审专家对这个词的认识差别很大,文章里面你这么写我不挑理,本子里面你这么写一定毙,就做了这么点实验就敢叫靶点,不毙你毙谁?!

转自小张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