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社科新增“选题说明”撰写的核心要点
2025/4/9 13:45:14 阅读:111 发布者:
2025年版的国家社科基金增加了一部分叫[选题说明],要求申请者就选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视角和核心概念做出解释,而且规定字数在300字以内。许多老师至今并没有完全从申报书的学术逻辑理解这件事。为此,用简单的几句话讲讲这个说明的核心。
无论是在教育部基金的申报还是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我在去年评审标书过程中最痛苦的是看不清申报人的研究视角。我们知道,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社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术也讲究百家争鸣,如此才能繁荣发展。那么,如何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便是如此。
因此,在300字的选题说明中,研究视角是很最重要的,申报人一定要开门见山点出你的研究视角,而且这个视角在你的学科当中一定要“新”,过去我们讲观点新、材料新、理论新、路径新、方法新等等,其实这一切的“新”都是以“视角新”为前提才能实现的。打个比方,过去我做丧葬研究,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要求写300字的说明,但是我在第一句话就点出“与以往学术界视丧葬为一种民俗不同,本课题视丧葬为一种宗教,从宗教属性对丧葬开展研究。”当年,许多人都被这句话颠覆了,我记得一个老师在和我讨论的时候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丧葬是丧葬,宗教是宗教,你怎么能说丧葬是一种宗教呢?”但是恰恰因为我从宗教的视角看待丧葬,得到评委的认可。这也提醒我们,学术研究的视角是创新的一切创新的前题,请申报人务必高度重视这一点。
转自段鑫星讲学术话心理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