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新增“古典学”研究领域,究竟是什么?有哪些选题值得关注?

2025/4/7 15:00:00  阅读:34 发布者: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除23个学科外,新增“古典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两个研究领域,其中,“古典学”二级方向包括:古典学理论、古典学史、中国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东方古典学、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研究、古典学其他问题研究。

“古典学”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研究方向?如果申报课题,又有哪些选题值得关注呢?

我们问了问AI,来看看它给出的答案——

“古典学”是什么?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古典学(Classics)是一门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为核心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主要通过对古代文献、文物、历史遗迹等的分析,探索西方古典世界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与思想体系。其研究范围通常涵盖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至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段,并延伸至后世对古典文明的接受与重塑。

主要研究方向:

1.古典文献学(Philology

核心是对古希腊语、拉丁语文献的校勘、翻译与解读,包括史诗(如荷马《伊利亚特》)、悲剧(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历史著作(如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铭文学(Epigraphy)和纸草学(Papyrology)也属此范畴,致力于破译碑文与古代手稿。

2.古代历史研究

聚焦希腊罗马的政治、军事与社会史,如雅典民主制度、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帝国治理等。结合考古发现(如庞贝古城)与文献,分析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经济模式及日常生活。

3.古典哲学与思想史

研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以及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思想流派,探讨其对西方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奠基性影响。

4.艺术与考古

分析建筑(如帕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雕塑(如米隆的《掷铁饼者》)、陶器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考古发掘还原古代审美观念与技术发展。

5.宗教与神话

考察希腊罗马多神信仰体系(如宙斯、朱庇特崇拜)、秘仪(如厄琉息斯秘仪)以及神话叙事的社会功能,对比近东宗教的相互影响。

6.社会文化史

关注性别角色、奴隶制、教育制度、娱乐活动(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角斗士竞技)等议题,揭示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与身份建构。

7.接受史(Reception Studies

追踪古典传统在后世的演变,如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艺术的复兴,启蒙运动对共和思想的借鉴,乃至现代影视、文学中的古希腊罗马元素重构。

8.比较与跨文化研究

将希腊罗马文明与同时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古代文明等进行对比,探索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传播)与知识互动。

现代发展:

古典学日益融合数字人文(如3D重建遗址)、性别研究等新方法,同时反思学科本身的殖民历史,注重多元视角下的古典遗产重估。其成果不仅深化对西方文明源流的理解,也为当代人文社科提供理论参照。

请推荐10个关于“古典学”值得研究的高价值、创新性强的选题

“古典学”作为一门以古代文明为核心的人文学科,其研究话题既涵盖传统领域的基础性探索,也随着现代学术方法的革新不断拓展出创新方向。以下10个高价值、创新性强的研究选题,结合了跨学科视角、数字技术应用及多元文化比较,可为人文社科研究者提供参考:

1.性别观念与权力结构的跨文明比较

1)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性别叙事的文本互鉴

通过对比荷马史诗、柏拉图《理想国》与中国《礼记》《诗经》中的性别描写,分析“尊重与歧视并存”的双重传统如何塑造东西方性别文化的差异,并探讨其对现代性别伦理的启示。

2)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宗教仪式

以希腊秘仪(如厄琉息斯秘仪)与中国汉代“女娲崇拜”为切入点,研究女性在宗教实践中的角色及其社会象征意义,结合考古遗存与神话文本重构古代性别权力网络。

2.数字人文与古典文献的现代转化

1)基于AI的古希腊-拉丁文献多模态标注与语义挖掘

开发算法模型,对荷马史诗、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等经典文本进行跨语言情感分析,揭示叙事结构与文化隐喻的深层关联,推动古典文学的数字化阐释。

2)地方志数据库构建与中华文明底层社会研究

整合明清方志中的民间契约、少数民族歌谣等非经典文献,利用GIS技术绘制区域性文化地图,揭示儒家伦理在地方社会的渗透与变异。

3.跨文化交流与古典遗产的全球传播

1)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艺术与中国青铜器纹饰互动

分析犍陀罗雕塑与汉代画像石中的“有翼神兽”形象,探讨跨地域神话符号的传播路径及其在宗教、政治语境中的功能转换。

2)《红楼梦》在19世纪欧洲的接受与重构

追踪早期德、法译本对“大观园”空间的解读,研究东方美学如何参与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揭示跨文化误读的创造性价值。

4.边缘群体与微观历史叙事

1)罗马帝国边境行省中的奴隶社群与身份认同

结合墓志铭、法律文书与陶器铭文,还原奴隶的经济活动、宗教实践及社会网络,挑战传统“中心-边缘”史观。

2)中古佛教寺院中的女性供养人群体研究

以敦煌写本与造像题记为史料,分析比丘尼、贵族女性如何通过宗教捐赠构建社会影响力,重新评估佛教传播中的性别能动性。

5.生态视角与古典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古希腊“风水”思想与地中海环境治理

从希波克拉底《论空气、水和地方》出发,研究古典时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智慧,对比中国《管子·地员篇》的自然观,为当代生态修复提供历史镜鉴。

2)先秦农书中的物种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齐民要术》《诗经》中的动植物记载,结合现代生态学模型,重建黄河流域古代生态系统,探讨传统农业智慧对物种保育的启示。

研究价值与路径建议

这些选题强调三个维度的创新:

1)史料拓展:跳出经典文本,关注方志、契约、少数民族口述等“边缘史料”;

2)技术介入:利用数字人文工具(如文本挖掘、3D建模)重构古代社会场景;

3)理论跨界:引入性别研究、环境史、后殖民理论等框架,激活古典学的当代对话性。

研究者可结合自身专长,选择某一方向深入,例如以“古希腊-中国性别比较”为切入点,既需精通双语文献校勘,又需融合社会人类学视角,方能产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的成果。

转自学术必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