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成功立项主持人分享国社科申报如何有效“避雷”

2025/4/3 16:42:48  阅读:3 发布者:

作为国课申报屡败屡战的“后进生”,其实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申报国课屡屡失败的一些教训,希望能帮助年轻老师们在后续申报中有效“避雷”。

一、方向比兴趣重要

不能否认,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兴趣,申报国课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去琢磨选题。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效果不一定好。我曾经非常执拗地坚持,国课选题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点,是不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并不重要。有好几次,专家好意提醒我,说我的选题不好,申报成功概率很小。但我却说,没关系,这是我想研究的东西,哪怕中不了,我也要报这个。但既然要申报,谁又不想中呢?在一次次撞南墙之后,我幡然醒悟,国课申报绝不是自娱自乐,也不是简单的个人与学界的交流,而是我们与党和国家的深度对接。想要拿到国课,方向远比兴趣重要。国课是国家发包的科研项目,我们应该想中央所想、急国家所急,应该聚焦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事业,去思考当下党中央最关注什么问题,去思考当下国家发展过程中最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只有牢牢把握这样的方向,才有可能琢磨出有命中可能性的题目来。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中央大政方针,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关注国家改革动向,才能提炼出有一定高度的题目。在把准方向的前提下,还要尽量与自己的研究旨趣相结合,实现最优选择。因为申报成功之后顺利完成课题也很重要,自己有兴趣,并长期关注的学术领域,研究起来相对会更轻松。

二、规范比炫技重要

国课申报是命题作文,认真研究每一项填写要求,按照要求规范表述,在7000字以内写出既遵循“套路”、又让人眼前一亮的本子,比单纯地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图片炫技,效果更好。曾经有人告诉我,国课申报一定要善于标新立异,要尽量让大纲的每一级标题都夺人眼球。可是,我并不擅长此道,我的文风历来朴素,造词儿、拽词儿,对我而言,实在是太难了。有几年,我到处收集中过国课的本子,从法学到党建,从经济学到思政,甚至从文科到理科,着了魔一样沉迷于借鉴别人的句式,把别人写得好的句子糅合进我的申报书,结果写出来的东西缺乏专业的规范性,也不符合专业的语言习惯,怎么看都是四不像,自己读着都痛苦,想必评委看了也很痛苦。到最后我终于明白,大道至简,用最质朴最规范的语言去阐释,体现自己的专业属性和专业积淀,这比什么都重要。自从想明白这个道理,我的论证越发得心应手。哦,对了,我还特别不会构图,每次申报都为了画图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只能画出一堆丑图。直到今年,有位专家告诉我,相比论证,图表不是最重要的,画图表是要为文字论证加分,如果实在画不出好的图,可以不画,千万不要让加分项变成减分项。那一刻,我犹如醍醐灌顶。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短板去比拼别人的长板呢?我擅长的不是文字表述和逻辑论证吗?那我就尽全力不断优化我的文字论证,至于图表,我只需要做一个最简单、最直观的,能让评委看懂的就行。我要做的,是用规范、专业的文字论证去征服评委,而不是靠花里胡哨的炫技,更不是靠别出心裁的图表。

三、集思广益比闭门造车重要

在年复一年的申报中,我深切感受到,国课申报一定要集思广益,万万不能关起门来闭塞视听。从选题到大纲的打磨,再到文字论证,我们都应该多向专家请教,多和同行讨论,兼听则明,博采众长才能打开思路,写出最出彩的本子。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感谢科研处,感谢党建教研部。每年国课申报,科研处都会认真阅读申报公告和指南,给老师们提出中肯的方向建议。科研处还会组织专家团队评估大家的选题,不仅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提供智力支持,也从规范论证的视角,指出我们申报书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我们论证的规范性,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提出完善建议。科研处的老师们也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做好后勤保障,不管我们撤回修改多少次,他们都勤勤恳恳地为大家服务。党建教研部每年也会邀请专家给我们做指导,专家们总是毫无保留,给我们提出诸多宝贵建议,帮助我们一点点改进。感谢党建教研部全体同仁,对半路转专业的我,大家给予了很多鼓励,帮助我成长为合格的“党建人”,陪我论证选题、打磨大纲、讨论论证逻辑,耐心地为我指出申报书中存在的专业问题,确保我的申报书不会出现专业的硬伤。如果没有大家的群策群力和无私帮助,如果不是借助大家的智慧,我永远不可能申报成功。

四、自我肯定比自我否定重要

国课申报是一件磨人的事,很多老师都需坚持数年才能申报成功,这个过程极其煎熬,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总有人说,能中国课要看几分运气,但在我看来,运气远不如实力重要。毕竟,如果没有实力,就算侥幸琢磨出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也写不出让评委眼前一亮的申报书。那些看似运气不错的老师,平日里下的功夫也不少。包括那些刚毕业不久就申报成功的年轻老师,我相信他们在读博期间,一定也跟着导师做了不少课题,参与过导师的国课论证,奠定了很好的科研基础,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所以,我从不羡慕别人运气好,我只会去反思自己到底哪里还做得不够好。我的导师说过,做科研要“培养自己发现新土地的眼光”。而这一切需要长久的积累,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更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我曾经因为申报失败而痛哭过,但我痛哭只是为了宣泄情绪,我不是轻言失败的人,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所以,在一次次失败面前,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坚持。我一边总结失败的教训,一边肯定自己相比上一次的进步,告诉自己,我可以。感谢从不放弃的自己,我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我的职业生涯从此不再有遗憾。也希望所有的老师越战越勇,在今后的国课申报中都能得偿所愿!

转自泛研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