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634.万莹莹 姜长云: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界农业编辑部,作者世界农业编辑部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作者:万莹莹姜长云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章刊发:万莹莹,姜长云.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J].世界农业,2024(1):5-14.1 引言农业发展已经突破传统农业单一种植养殖范畴,正在朝着农业产... [发表时间:2024/1/30 17:37:13]

  • 631.洪永淼、汪寿阳:ChatGPT 与大模型将对经济学研究范式产生什么影响?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计量经济学报,作者洪永淼、汪寿阳文章刊发:《计量经济学报》2024年第1期ChatGPT与大模型将对经济学研究范式产生什么影响?洪永淼汪寿阳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是通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突破,不但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也正在推动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大模型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催生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适合于研究复杂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本文首... [发表时间:2024/1/30 17:40:17]

  • 635.荐读丨自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摘要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的集合,宣扬红色文化的表现就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理论体系。红色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涵育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和未来,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红色文化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红色文化的涵育作用是... [发表时间:2024/1/30 17:35:50]

  • 636.荐读丨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策略

    [摘要]:摘要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内容与价值导向上具有一致性,文章阐述了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据,指明了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学生主体、新闻媒体、教师队伍、环境氛围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增强新闻媒体传播导向性的实践策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需... [发表时间:2024/1/30 17:35:19]

  • 633.孙其信:农耕文明底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底气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作者孙其信编者按:1月7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出席“2024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并为大会致辞,他指出,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底气。全文经报告人授权发布。以下为报告全文:尊敬的陈锡文主任、叶兴庆部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对大家出席论坛表达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去年由于... [发表时间:2024/1/30 17:38:07]

  • 638.孙宪忠 | 一段物权科学化原则的立法史回忆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政法论坛,作者孙宪忠我国物权立法贯彻科学性原则的问题研究——兼顾一段立法历史的回忆作者: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特聘教授。来源:《政法论坛》2024年第1期。为塑造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平台的风格,微信推送的外标题系编辑根据文章理解所加,不代表作者立场。  摘 要 2007年《物权法》是贯彻科学立法原则的重要努力,物权编作为《民法典》第二编是贯彻科学立法原则的... [发表时间:2024/1/30 17:33:19]

  • 639.论道 | 刘志强等:数字加人权不等于数字人权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北航学报社科版再论“数字人权”的解构与追问作者:刘志强,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李越开,广州大学。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为塑造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平台的风格,微信推送的外标题系编辑根据文章理解所加,不代表作者立场。  摘 要 “数字人权”论争至今,正题与反题的交锋依次聚焦第四代人权、人权的道德基础、人权性质三... [发表时间:2024/1/30 17:32:34]

  • 640.​青年 | 刘苍瑜:中美劳动权的解释逻辑与规范内涵之比较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IHRCUPL,作者法大人权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教授按劳动是人介入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建立劳动者主体性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叙事的基本逻辑。规定和保障劳动权是近代以来宪法和宪法学的重要课题。宪法上的劳动权具有重要的界面沟通功能:自然状态意义上的个体构建为宪法上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看来,这是成为制宪权主体“人民”的关键一环,由此劳动权成为政治宪法的渊源;市民社会中... [发表时间:2024/1/30 17:31:55]

  • 632.叶兴庆:促进农村土地制度供给与需求相向而行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作者叶兴庆编者按:1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出席“2024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并以“促进农村土地制度供给与需求相向而行”为题进行了演讲。全文经报告人授权发布。以下为报告全文:我的发言将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45周年、十八届三中全会10周年之际,大家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充满期待。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发表时间:2024/1/30 17:39:17]

  • 637.为啥连法大都不能自设博士点?|王健教授万字解释

    [摘要]:要扩大学科设置自主权作者:王健,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来源:法学学术前沿首发。为塑造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平台的风格,微信推送的外标题系编辑根据文章理解所加,不代表作者立场。  摘 要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包括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申报和审批。该项学位授权的审核关系我国法学院校,特别是重点政法大学能否通过自主设置国家急需学科专业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构建... [发表时间:2024/1/30 17:34:06]

首页<<61626364656667>>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