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概要设计与金属辅因子主配位层相似的孤立金属位点,可使原子分散材料成为有前途的纳米酶。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纳米酶主要侧重于复制特定的金属辅因子,而忽略了活性口袋内的其他辅助辅因子,导致电子传递(ET)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催化性能。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北京大学郭少军报告了一种具有原子分散铁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7纳米酶,它包含多种量身定制的类酶纳米辅助因子,可协同驱动ET过程,从而增强过氧化物酶... [发表时间:2024/1/25 17:13:40]
[摘要]:谷胱甘肽浓度过高、缺氧以及癌细胞死亡机制的低效激活阻碍了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该研究合理制备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铁钼双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FeS2@MoS2),该材料具有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消耗能力,可用于治疗肿瘤和修复创伤。在病变区域,具有SOD类活性的FeS2@MoS2可促进超氧阴离子(O2-)转化为过氧化氢(H2O2),然后生成... [发表时间:2024/1/25 17:13:08]
[摘要]:1前言回顾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现已达到1TW直流的里程碑。随着进入太瓦级,快速降低光伏技术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这可以通过提高光伏组件的效率来实现。克服单结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限制的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它们与多结结构中的高带隙(HBG)太阳能电池耦合。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已被证明是一种优秀的材料,在多结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低工艺成本。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33.7%的转化效率是目前为止双结结构的最高... [发表时间:2024/1/25 17:10:09]
[摘要]:1前言回顾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如高光吸收、延长载流子寿命和易于带隙调谐,现已迅速成为光伏技术中的关键部分。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从3.8%提高到26.1%。在各种钙钛矿材料中,FAPbI3钙钛矿由于其理想的带隙(1.48eV),现已作为高效单结PSCs的理想候选者。然而,与基于MA的钙钛矿相比,在纯FAPbI3中,大尺寸的FA阳离子会使钙钛矿... [发表时间:2024/1/25 17:09:36]
[摘要]:1前言回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了26.1%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这使其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技术。与n-i-p结构相比,倒置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由于具有许多的优点,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其认证的PCE(25.39%)仍落后于前者。但是,由于p-i-n器件的优异稳定性和可忽略的滞后,以及将IPSCs与硅光伏技术集成以制造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使... [发表时间:2024/1/25 17:09:10]
[摘要]:1前言回顾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达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水平。目前,PSCs的下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器件稳定性。传统使用的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即Spiro-OMeTAD)和金属电极(即金和银)不仅增加了器件的制造成本,且由于空穴传输材料中的亲水性盐和金属电极会被扩散的卤素腐蚀,从而降低器件的稳定性。该问题可以通过简化器件结构来克服,也就是使用碳电... [发表时间:2024/1/25 17:08:37]
[摘要]:1前言回顾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对于单结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PCE)现已高达26.0%。然而,使用挥发性有机阳离子,如甲基铵(MA+)和甲酰胺(FA+),却仍会阻碍它们在强热应力下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们通过使用全无机钙钛矿(CsPbX3)中的Cs+去代替有机阳离子,从而获得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调整碘溴比,CsPbX3拥有更宽且可调的带隙,其范围在1.7eV-2... [发表时间:2024/1/25 17:07:58]
[摘要]:1前言回顾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具有低激子分裂能量、带隙可调、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高、载流子扩散长度长、低温溶液加工性和直接升级等优点,使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过去的12年里,研究人员在钙钛矿成分优化、电荷传输层(CTL)材料优化、界面工程以及对光伏(PV)器件材料的认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基于这些努力,单结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 [发表时间:2024/1/25 17:07:05]
[摘要]:1前言回顾各种类型的HTM,包括PEDOT:PSS、自组装单层(SAM)、无机p型半导体(如镍氧化物)等,都已被开发用于倒置PSCs。其中,PTAA由于具有持久的稳定性,使其在太阳能电池中表现出较高的效率。然而,基于PTAA的倒置PSCs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界面缺陷、电势损失、导电性不足、电荷载流子选择性接触差等。值得注意的是,电阻损耗与载流子选择性接触和相应界面处的静电电势分布极为相关。然而,... [发表时间:2024/1/25 17:06:33]
[摘要]:1前言回顾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成本效益和溶液可加工性而受到光伏研究界的关注。在过去的几年里,新的分子剪裁和复杂的器件工程使功率转换效率(PCE)急剧上升。然而,尽管实现了高效率,但目前还未能够转化为工业高通量生产。对于实验室中最先进的OSC器件,活性层的最佳厚度通常都被限制在100-120nm的范围内,增加活性层厚度通常会导致效率的显著损失。此外,在放大制造过程中,获得无缺... [发表时间:2024/1/25 17:05:5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