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491.武汉大学ACS Nano综述:铜死亡!利用过渡金属治疗肿瘤

    [摘要]:过去数十年间的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元素在肿瘤学中发挥着不同的关键作用:它们以金属酶的形式参与细胞代谢,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并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金属抗癌药物家族,勾勒出了一张属于肿瘤的元素周期表(图1)。题图:利用铜死亡治疗肿瘤铜死亡(cuproptosis)这一现象的发现,将进一步将以铜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离子与肿瘤代谢紧密联系起来,为基于铜离子的抗肿瘤药物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抗肿瘤纳米... [发表时间:2024/1/26 14:51:14]

  • 1492.中科大刘世勇、胡进明《AM》:含半脲多肽偶联物用于有效的肿瘤化疗和肿瘤转移成像

    [摘要]:多肽材料具有可伸缩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使其成为生物医学应用的理想平台。然而,制备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多肽仍然具有挑战性,如氨基脲基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进明教授/刘世勇教授等首次报道了直接合成定义明确的含氨基脲的甲氧基端聚(乙二醇)-b多肽杂化嵌段共聚物(HBCPs)。该合成涉及到实现环境稳定的N-苯氧基碳基功能化的α-氨基酸(NPCA)前体的直接聚合,从而避免了不稳定N-羧酸酐(NCA)单体... [发表时间:2024/1/26 14:50:39]

  • 1493.清华大学何金良/李琦Nat. Mater.: 聚合物电老化的自发指示!

    [摘要]:近日,清华大学电机系何金良教授、李琦副教授团队在电气及电子基础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针对电气装备及电子系统中绝缘材料电老化初期无法有效预警进而发展成为灾难性电击穿这一瓶颈问题,课题组持续七年潜心探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具有电老化自诊断功能的智能响应绝缘材料,使绝缘材料发生电老化时自发产生可被人眼有效识别的直观颜色示警信号,无需借助任何外部测试、分析手段。该方法将有效降低电气设备及电子系统中绝缘... [发表时间:2024/1/26 14:48:54]

  • 1494.南大丁霖/南工大王晓剑《自然·通讯》:活细胞表面,原位聚合!

    [摘要]:活细胞表面工程活细胞表面工程是利用化学、生物和/或材料科学方法来调整细胞表面景观并调节细胞功能的策略。人工聚合物不仅能够模拟天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也能展示天然大分子难以呈现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线索。用人工聚合物工程化的哺乳动物细胞不仅可以为理解复杂生物系统的组织及其生理功能提供丰富的模型,还可以推进人类细胞和组织的工程在移植、个性化细胞治疗、再生医学、药物递送以及生物传感/生物成像方面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4/1/26 14:47:29]

  • 1495.四川大学彭强《AHM》:多功能再生硅-壳聚糖水凝胶促进MRSA感染的糖尿病创面愈合

    [摘要]:慢性创面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感染、截肢甚至死亡,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慢性创面局部长期反复的细菌感染、持续的炎症状态、过度的氧化应激反应、组织细胞功能失调及血管再生障碍等是导致其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创面敷料是覆盖在创口表面,用以保护创口免受感染及进一步损伤并促进创面愈合的材料,在创面护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的创面敷料,如纱布、医用脱脂棉、绷带等,虽可为创面愈合提供... [发表时间:2024/1/26 14:46:30]

  • 1496.上海科技大学李健/南丹麦大学吴昌柱Angew:基于乳液体系的无细胞表达构建高效级联生物转化

    [摘要]:近年来,绿色、可持续的皮克林界面生物催化(Pickeringinterfacebiocatalysis,PIB)技术已成为级联生物转化的研究热点,这一技术通常利用不同载体将酶固定在Pickering乳液界面,从而实以疏水化合物为底物的界面生物催化。此外,具有两亲性的酶-聚合物缀合物(enzyme-polymerconjugates)也可直接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它们既起到稳定乳液作... [发表时间:2024/1/26 14:45:53]

  • 1497.浙江大学王慧明教授AM:细胞外骨骼技术打造增强版干细胞,解锁细胞新能力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组织工程领域已经做出大量努力,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覆盖神经、骨骼、软骨和心脏组织。然而,干细胞是脆弱的,对不利环境如粘附基质丧失,微环境改变非常敏感。受到低细胞存活率的限制,简单细胞移植的益处令人失望。因此,采用一种简便而安全的手段来促进移植细胞的存留,增强干细胞功能对于细胞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王慧明团队,在AdvancedMaterials发表题为... [发表时间:2024/1/26 14:44:53]

  • 1498.青岛大学曲丽君/田明伟团队《CEJ》:可识别物品用于灾难救援的个人防护手套

    [摘要]:人手的触觉感知能力是感知不同物体和推断材料性质的独特关键途径,这对于智能个人防护手套来说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在地震、火灾、雪崩或无光夜晚等极端环境下的灾难救援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薄膜传感器阵列的智能手套可以精确地记录和分析手部的触觉,但由于佩戴时间长,薄膜手套的舒适性和透气性不能满足要求。青岛大学曲丽君、田明伟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三维双光子飞秒激光直写策略,无缝拼接微小的微图... [发表时间:2024/1/26 14:43:56]

  • 1499.厦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自然·通讯》:​共同破解压力传感器“高灵敏与宽线性量程不可兼得”的困境

    [摘要]: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周伟教授团队与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姚海民教授团队合作,在柔性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一种称之为“力-电非线性协同”的压力传感器设计新策略,并以此突破了传统压力传感器“高灵敏度和宽线性量程不可兼得”的困境。相关研究成果以“Nonlinearitysynergy:Anelegantstrategyforrealizinghigh-sensi... [发表时间:2024/1/26 14:43:24]

  • 1500.应用实例|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课题组《自然·通讯》: 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机器人感知系统用于纹理识别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PuSL高精密3D打印,作者郭传飞机器人技术对触觉感知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实现机器人与周围环境的友好互动。通常,采用柔性触觉传感器及人工感知系统来实现这一功能。现有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主要专注于对物理刺激的精确检测,如压力、剪切力和应变等,以提供在机器人抓取或操作任务中更精准的反馈。然而,在触摸目标物体时往往缺乏感知和识别真实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人类的皮肤,特别是指尖,不仅能感受和估量物... [发表时间:2024/1/26 14:42:38]

首页<<147148149150151152153>>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