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我产生的文学影响 ……
悠悠岁月,岁月悠悠,漫漫人生路,感怀确实多,每逢一些特别的时刻或场合(景),在启发或激发记忆深处某些印旬的同时,还有不同一般的感怀,这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有所铭记的,当然肯定是亲身经历的,每当遐想或回忆之,则思绪飞扬,感悟增多,心情随之波动,往事就像电影一般时不时浮现出脑海之中,尤其是自己感受深刻的,更是难以忘怀,挥之不去。
印象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当时风华正茂的我,满怀信心成为一名职场新人,在适应社会,丰富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努力,不断前进。当时,我虽有文学的梦想,但奈何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不现实。因此,一段时间内,我的文学梦想一直没有表现出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业余时间的增多,我对文学的追求有所增加,而当时本单位某部门订阅的大型文学期刊,就曾给我留下了的难忘的印象,而其中就包括《当代》,这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杂志上两个飘逸、遒劲的字体,令人感怀的同时,耳目一新,见此,我的文学感觉顿时就有了,于是利用与他们工作上接触的机会,我几次有意识翻阅一下,虽然不是细看,甚至走马观花,但大气的文学风格,独特细腻的文学品位,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各不相同的表现手法,使我如沐春风,感受良多。后来,我在回忆这一过程后,便对曾经的文学世界充满了向往,而《当代.》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此使我仿佛一下子就感受到文学世界的温暖和丰富色彩,于是我在品读之际,作品的感染力令人有所感触,思维为此发散,视野因此拓宽,感觉比以前更好了。
文学作品的力量令我信心更足了。于是乎,那个时期,在工作之余和业余时间,我一方面拜读文学作品,一方面考虑怎样融入其中。鉴于当时年轻,激情满满的情况,于是我立即行动,借鉴、学习期刊上的文学作品特点和写作手法,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个人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通过文学的特点和形式,经常在地方或省级媒体发表一些具有个人观点,能够帮助球迷和同事更好了解赛事和时事评论的作品,尽管不一定是纯文学作品,但这并不影响其效果。因此,那段时间内,我有所投入,针对当时受关注、有影响的赛事和一些热门时事新闻,从较专业的角度分析、评论,有感而发,这些作品一旦刊登,往往受到读者特别是球迷和同事(领导)的关心,他们纷纷予以肯定或欣赏,这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在此情形下,我更加树立信心,向更高的舞台迈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成功举行,我国体育健儿表现出色,在此期间,国内某大报每日刊登整版奥运新闻,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合理,影响广泛,时效性强,专业性高,颇有特色。在连续观看数天后,我产生了发表读后感的想法,于是说动就动,结合自己的看法,写了一篇“奥运专刊”观后感,承蒙编辑厚爱,此文很快发表于该报的《××通讯》内刊上,令我信心倍增,由此便对文学更有兴趣了,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45年的光辉岁月,45年的奋进征程,文学的色彩,丰富的内容,有深度和品位的作品,优雅的文风,无不体现了《当代》对文学事业的推动和贡献,也彰显了编辑部一班人的品位的风采,同时这一文学杂志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人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当代》情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加深,文学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亦令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更为真切,对社会认识更加清晰,这些都是与《当代》乃至文学分不开的,从一些数据中不难发现,当代作品的影响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据2020年3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当代》文献量为892篇,被引量为215次,下载量为7961次,影响因子为0.17。据2020年3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当代》出版文献量为3885篇,总下载次数为218041次,总被引次数为1972次
长期以来,《当代》奉行文学克隆真实的宗旨,坚持以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人生的立场,长期关注读者趣味,尊重读者权利,相信读者格调。与引同时,刊物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尤重现实主义。坚持以反映当代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同时在刊登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力求多样,做到继承和借鉴并重。而于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则更为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本文的创作“《当代》确实不一般,文风独特众感受,弘扬能量做贡献,精神食粮实优秀,传递新风铸精品,文坛堪称是优秀,我与《当代》有缘分,曾经青春已追求,如今已然到花甲,文学情怀仍然有。
创作日期: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