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令人感怀的中秋佳节

    类别:散文 作者:新用户(ID:229539)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3/9/25 17:02:58 网友阅读:105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令人感怀的中秋佳节

    光阴荏苒,岁月如痕,在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秋色中,又一个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佳,我和大家一样,对此不免会产生些许遐想、思念或感怀、思索,这是人之常情,也符合自然规律,完全可以理解,当然这也是人们中秋情结的具体体现。按照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人士称之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故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内涵丰富,不同寻常,别有韵味,耐人寻味,不仅有历史和文化之感,还有品位、层次和特色之意,同时有许多相关的传说或故事,还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乃至文化特征,尤其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更是长期流传,影响广泛,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祭拜月亮乃至全家团圆等多种中秋传统习俗,更是丰富多彩有,别具一格,引人注目,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个人意识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当然,这些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且这些习俗(惯)不因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丰富内涵,引人入胜的,因此不可小视,更不能忽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又一重要节日。中秋节是在秋天中期的传统节日,既有显著的特色和鲜明的风格,文化韵味明显,感受有所不同,品位有所彰显,形式更加多样,诸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和丰富内涵,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的中秋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或时尚特点,给人更加丰富的遐想和感召力,同时有不现寻常的意境,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广大民众有深切的体会,还有比较强烈的传统意识,同时还有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带来的魅力。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中秋值得关注并重新认识,融入其中,享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感受历史和文化的融合,展示人文与特色的风采。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运用现代思维。重新审视并认识中秋,了解并掌握中秋的意义、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等,因此,对中秋习俗必须充分理解并持尊重的态度,保持清醒的认识,用理性思维正确对待,坦然面对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相互交织和有机融合,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更不能存在片面的理解或认识,甚至产生意识方面的领偏差,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一种短视行为。中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鲜明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元素,也有明显的表现形式,还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乃至地方风俗习惯,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也是可以预期的。而每每在这一时期,人们为此而纪念并庆祝,也是颇有用意和想法的,尤其是利用这一节日,走亲访友,合家团聚,畅叙亲情、友情,彼此相互交流、沟通,加深了解和友谊,从而使中秋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元素和亲情色彩,尤其是那么一直流传的传统习俗,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许多人的中秋情结越发浓厚了。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祖国各地的许多地方,每逢中秋佳之际,他们就会随之而动,感受节日氛围。因此,节日当晚,夜幕逐渐降临,皓月当空,秋高气爽,在不同的地点和环境国,几乎相同的中秋主题活动就会逐渐拉开序幕,除了主题突出的中秋晚宴外,不少人家尤其是苏中沿江一带的农村家庭,他们一般都要举行拜月仪式的,仪式并不复杂,但不可或缺。于是节日前夕,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话语就情不自禁地呈现出来,从而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情感,也为此而有所思念并享受传统文化、习俗带来的许多乐趣,借以表达尊重传统和文化、长辈,体现浓浓的中秋情怀。想当年,在我的刚工作之初,由于年龄、环境、爱好和感受等诸多因素,我对中秋的认识和记忆、感觉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传统文化的价值、特点和内涵、品质等,对我的影响仍然是大的,感觉也是明显的,感受是好的,记忆是清晰的,印象是深刻的。向往中秋,执着追求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节日情怀是一直存在的,因此,那个时候起,我已经有了不同寻常乃至浓厚的中秋情结。在过去相对艰苦而生活水平一般的特殊岁月里,大家虽然对中秋有别样的感受和较深的情结。还有一定的追求和认识,但囿于环境、经济和思维、观念以及人文情怀等诸多因素的原因,中秋色彩并不丰富多彩,文化味道也不是很浓,传统观念虽有体现,但会受到某些影响,感受亦有深有浅,但对传统及其文化、习俗的认识、理解是基本相同的,表现形式也是大同小异或基本相当的,大家都沿用个人认为便捷、方便的形式和方式方法,借此表达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尊重、理解,在此基础上使个人的思想、意识随之升华,感悟和怀想不断呈现。印象深刻的中秋文化及食品等就是当时表现比较突出的一面,这种别具一格的做法和味道伴随着中秋而有所飘香并呈现眼前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

    而有关人们表达对中秋的感悟的诗句也是呈出不穷,多姿多彩的,其中尤以古诗更具韵味,读之朗朗上口,感受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中秋文化也有所呈现,如其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代李峤的《月魄上寒空,留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根据民间习俗,制作中秋烧饼似乎不可或缺,因此,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制作不同品种的中秋烧饼,以示纪念。虽然中秋烧饼不比肯德基、麦当劳等现代洋快餐,也没有蛋糕和月饼的美味,甚至显得有些“土”气,但在当时对许多人家而言,中秋烧饼不仅是食品,而是种情怀、情结,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体验传统文化、习俗的表现形式之一,满足家人品尝需求,同时符合时令特点,感受中秋氛围。每每中秋时节,许多人家都会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自制中秋烧饼,或自己品尝,或赠予亲友。因此一度时期,做烧饼、吃烧饼、话烧饼此起彼伏,不亦乐乎,不仅是民俗,也是时尚与传统、追求与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契机和平台,尽管其品种不同,大小不一,但味道醇厚,甜润鲜香,爽口好吃,特色明显,令人记忆犹新。此外,中秋月饼也是传统食品,许多家庭都在中秋之际,选购并品尝不同品种的月饼,既应时应节,享受品福,也是铭记传统、文化和习俗,具有纪念意义。想当年,在我少年时期,某年中秋当晚恰逢村部放映露天电影,一直对电影有兴趣的我,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夕阳尚未西下,我便早作准备,连吃中秋晚餐的心情也没有了。鉴于此,家长适时提醒,我吃上几角月饼后,便兴致勃勃独自前往,此事至今记忆犹新。与此同时,与中秋有关的荷藕、菱角等圭特产品也在此时集中上市,于是借此机会,大家纷纷品尝鲜时鲜食品,成为一道风景线,尤其是红艳艳的菱角,更是大家普遍喜爱的特色食品之一,风味独特,口感良好,老少皆宜。此外,纪念活动也是中秋晚上的“重头戏”,在皎洁的月光下,亲人团聚,兴趣盎然,面对满桌的家乡特色菜和团聚时刻的浓浓亲情,一时间大家的中秋情怀和传统情结彻底激发了,于是乎,拜月、祭月和品尝美食,畅叙亲情成为主题,温馨的氛围令人难忘,不胜感慨的场面不时呈现,此时佳节情怀在不经意间已经展露无遗,美食、美酒、亲情、温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佳节场面和生动画卷。

    定稿日期:2023年09月254日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