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有约”征文作品
马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在许多国人的传统观念或意识里,有一种动物是颇受他们欢迎和好评的,也是受到普遍关注的,许多人为此常常提及,津津乐道,一些人为此而感到高兴、兴奋甚至得意,这就是马,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然的动物。过去苏中一带的农村或民间,一直流传着“牛马年,广种田,防的粮食要防鸡猴年”的说法,虽然此说法带有迷信色彩,但有特点和市场,对人的心理影响还是存在的。曾几何时,马及其文化红极一时,甚嚣尘上,许多人每每提及则从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在许多大家熟悉的动物中,何以马受到如此的关注,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高的地位,这与马的作用、马文化等密不可分,可能有人说,马有什么文化或文化的内容是什么,有这样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论怎样,马及其文化,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广泛性、代表性,其特点鲜明,作用明显,内容繁多。内涵较深,并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他们以丰富的联想或无限的遐想,激发他们心灵感应的同时,还有诸多感怀、思绪乃至回忆,从而使他们以“马”为乐,闻“马”激动,因而欣赏者有之,议论者有之,关注者有之。如今正是炎炎夏日,空调早已普及,可是过去在缺乏空调的时代,折扇却是文人雅士或达官贵人经常使用的,在看似普通的折扇上,经常会出现马的图案,这些人为加工的创作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动态感十足,那四脚马蹄似乎告诉人们,马的雄姿是何等的潇洒,运动量和速度是何等的大和快。不仅如此,马文化还有其他表现方式或特点,,如大家熟悉的“天马行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前失蹄”“蹄疾马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个描述一番,“天马行空”:天马行空,汉字成语,拼音是tiān mǎ xíng kōng 。意思是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有比喻人浮躁;不踏实。说明不切实际之意。出自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还有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出自《登科后》,作者:孟郊。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此外,马的品种多,特点鲜明,与工作、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诸多词汇、元素或歇后语在不经意间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发挥作用或引起重视的同时,还有些许启迪或感思,颇有耐人寻味,引人暇思,如过去一段时间,有些人常用“马后炮”形容他人事前不说,事后再说,已无实际意义了,因此用马后炮形容,也是恰当的。“马马虎虎”,形容有些人对待工作不是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而是得过且过,甚至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说明其工作态度有问题。“驴头不对马嘴”,此话是有出处的:明•董说《西游补》第五回:倘或一时问及,驴头不对马嘴,就要弄出本色来了。翻译:如果有人问到了,两个本就不是一体的东西,肯定要出现问题。意思就是对于一件事,有人所答非所问,令他人莫名其妙,于是就会说出驴头不对马嘴,倒也形象贴切,还有几分幽默感,确实是种文化的表现。
由此可见,马及其文化一直存在于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明显的作用,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喜爱乃至欣赏,深入研究马文化,了解并学习马文化,对于工作、生活均有诸多益处,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感悟、感触。
创作日期:2022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