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扇”表“善”,美哉、美哉……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繁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大众广泛关注、欣赏并学习、践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均发挥了独特而别致的效果,引领着时一代代人在学习中传承,在实践中丰富,同时不断沿着这个方向持续走下去,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在众多中华文化中,有一种文化现象与众不同,引人注目,耐人寻味,这就是善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一种精致的文化,而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扇及其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善“与“扇”谐音,但有着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前者往往表现在日常行为之中,用一颗善良的心,真诚对待他人、家庭、同事,用善的行为去提升自己的层次,展示别样的风采,同时引领、示范、助推善文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大家通过善举、善事、。善心,感受善的内涵,传递善的能量,不断传递正直、善行的良好一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常讲,百善孝为先,善始善终,善作善为,这些词均有“善”字在内,也是善文化的传承,善意的解释,善言(行)的体现。如此这般,“善”字已经在不经意间,有了表现、展示的平台。如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不仅是善的延伸、表达。且也是善的突出表现和生动诠释,行善必先尽孝,无孝则不言善,孝道是传统的,也是现实的,一个不尽孝的逆子,根本不配与善挂钩,不仅缺乏善举,也基本没有善意可言,这样的善是虚伪的、经不起推敲的,同时是对善的误解、歪曲乃至践踏。鉴于此,唯有无限释放孝心,坚持以孝行打动长辈和他人,用行动去诠释善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善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善的意义不断升华。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不作详解。
而扇则是另一种文明、文化,也是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扇子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任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曾几何时,在缺乏空调、电扇的年代,一把普通的蒲扇曾使多少群众、市民乃至男女老少,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阵阵凉风,感到民间的同时,也对扇及其文化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兴趣。扇是善的延伸,是另类的表现形式,两者均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两者均品种繁多,形式各异,各具特点,在此不一一赘述。与之相连接的扇文化别具一格,颇有特点,引人注目。“一把扇子手中摇,凉风习习乐逍遥,文化情怀和风度,对此切不可小瞧,小中见大内涵深,扇子文化更妖娆。”一首短诗,也许并不全面,也许并不深刻,但却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扇文化就是这样,用较为特别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扇与善,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但两者看似不相干,实质并非如此,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相互作用的。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细心的观众一定会记得或看到一些文人墨客或公子哥们,手拿一把折扇,悠哉游哉,其实他们在尽显扇文化的及其个人风度的同时,也是善良、正义的表现,试想一个恶人或坏人,即使拿着扇子,其行为也难言高尚、高雅,更不能释放善意。过去在夏季,许多母亲为了儿童(子女)的安然入睡,于是他们边摇蒲扇,边说儿歌,在轻声慢语中,倍感舒适的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不仅是母爱的表现,也是善良、善行的具体表现。还有在一些书场等场所,说书(演讲)人讲到关键处,突然打开折扇,露出一个字,这是关键之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使说书人免了许多口舌,观众也因此心领神会,这样的扇文化,同样是善作善为的特点之一。还有扇子上的荷花、莲花等花卉图案,在令人欣赏的同时,还有丰富的想象,如可能联想到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风亮节,这难道不是文化吗?用扇表达善,不仅是创意,也是文明、文化的传承、延伸,至于在扇上书写临别赠言,古诗古句、美图美景,这样都可以借扇表善,从而达到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创作日期:2022年06月19日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