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难忘老师的教诲……

    类别:散文 作者:新用户(ID:229539)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0/9/1 17:18:56 网友阅读:765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难忘老师的教诲……

    近日我在工作之余,观看地方晚报时,无意中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有关部门于今年教师节前夕,联合举办的“老师,当我想起您”征文,虽然之前曾写过这方面的一些文章或内容,也有一定的记忆和联想,因此,“触景生情”,写作和参与的心情乃至兴趣、动力顿时产生了,思绪也随之有所有所起伏,这样的词汇不同寻常,颇有特点,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对过去难忘岁月的联想,每每想起曾经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总有一番感慨在心头,于是借此活动契机,回忆过去的激情岁月,感恩老师的关心、关怀,回想往昔的师生之情和孜孜以求而认真学习的峥嵘岁月,尤其是老师的教导、关心,令人思绪万千,心潮起伏,记忆的闸门仿佛一下全部打开了。对此,既令人感悟,也为之感悟,既对此感慨,也令人思索,亦倍加珍惜,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尤其是与老师接触并接受知识教育和谆谆教诲,一些故事似乎就在昨天,虽然有些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印象并不深刻,但这些并不影响对老师的评价,也不影响师生之情,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师生之间的友谊永远铭记,难以忘怀。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当时物质条件并不太好,刚刚结束了“文革”,各项工作正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我如愿开始了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涯,虽然当时高中阶段仅两年,感觉不太长,确实也珍贵,但由于当时我年少乃至有些懵懂,思想和认识水平的高度不够,学习意识不强,因此对高中时期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程度也一般。只是由于在周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我受到了较大的感染,因而对学习是有想法的,也曾设想好好掌握一些知识,希望各科都能取得理想成绩。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乃至思维和认识等原因,我始终对语文科目兴趣不浓,甚至只是一般,但不论怎样,我对作文并不反感,还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基于此,我立即调整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并通过自身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番努力,因而对语文课的兴趣有所提高,认识有所改善,投入度越来越大。当然,对语文老师的关注度也由此上升了,与之接触的时间多了,印象也就深刻起来了。当时的语文老师姓马,同学们习惯于叫他马老师,他身材高大,平易近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尤其是文言文等古典文学讲解分析方面颇有特点,也有专长,是一位受人尊敬,和霭可亲的老师,同时是一位善于钻研业务,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教学和学生的老师。

    由于当时我所在的班组是理科班,因而作为文科内容的语文已不是学习重点了,但也不能就此放松或松懈,因为语文也是基础学科之一,缺乏语文的功底,其他科目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加之面临升学考试,不能有任何懈怠。对此,马老师和同学们皆心知肚明,相对其他科目,语文如果搞好了,那将是理科班的亮点之一。因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大家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往往情不自禁喜欢上了语文课,也为此而下了一番功夫,每逢马老师上课,课堂中总是十分安静,大家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当然对马老师的教学特点也有所了解和适应了,学习的方法掌握了,节奏感找到了,学起来也就容易和轻松了许多。记得多年前曾在某次学习活动中听到这样一句话:“语文无处不在”。当然并无特别的感觉,过后经过思索,则会有所感悟和理解,此话确实有道理,细心的学生基本都会想到,学好语文重在积累,留意生活,因为语文往往在您意想不到的地方和时候出现。鉴于此,马老师把有限的精力总是用在教学之中,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深入浅出,用反复的讲解和灵活的发挥,善于化解同学们的学习矛盾,同时用通俗易懂,生动易学的教学方法力争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语文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马老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举一反三方面有所作为。当时尽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但教学已开始有所抓紧了,学习任务随之加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马老师善于帮助分析语文特点,明确教学进度,有效化解同学们的压力,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他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尤其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的学习,他有所侧重,逐段逐句甚至是逐字讲解,力求学生们弄懂弄通,从而在课堂上完全学好文言文,为此,马老师没少花费精力和时间,他认真和执着的劲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较有影响的文言文《岳阳楼鹿》、《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他在事前做好备课工作的同时,主动用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有所分析,有所深入,既讲解其意,也通读全文;既对加点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解释,也对全文的内容等予以说明,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兴趣更大。不仅如此,马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颇有特点,别具一格,他在布置学生完成作文后,不仅认真批改,而且还会根据情况,在恰当时候,选择其中的佳作在课堂上诵读一段并予以点评,通过亲身经历,使学生们既有现场感受,也有回忆和联想,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如有一次,好像清明节之际,师生们赴某某烈士陵园祭扫。回来后,马老师不仅及时布置作文作业,而且认真批改,并在后来的语文课上,特地选择了其中几篇好的作文,选择其中的一段阅读、讲解并予以点评。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感受加深,容易与现实场景有机联系起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确实令人受益,学生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上世纪末的某春节假期,在××中学高二(1)同学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上,马老师又一次出场与同学们见面了,他精神蒦铄,容光焕发,待到他发言时就自潮:老朽唯恐说不好,特写在纸上。由此可见,马老师认真踏实的劲头与众不同,令人感慨。祝福您,尊敬的马老师。

    定稿日期:2020年9月1日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