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诗曰:“诗酒趁年华”,本为被贬辗转三州中自我解脱的豪放之言,是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思想体现,值得细细玩味,于吾侪晚生而言,延续千年诗歌文化,就应当也得有这诗酒趁年华的心志。
诗自孔夫子那本厚厚的《诗三百》而始,成就孔雀东南飞的凄惨爱恋,跨过了金陵凤凰台的孤寂,拾起了许身一何愚的爱国赤子心,洒脱了春衫倚桥信马,满楼红袖招的年少轻快,它刻在孔孟之道的中华文化里,它用雄立东方的中华之美铸造了国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读诗,则国粹不朽,少有年华,则国有文化。细细谈一谈这国与诗,玩味诗国情怀
南宋兵败,丞相背着皇帝驾鹤西去,巍巍中华神州被蒙古铁蹄给践踏,大宋灭了。
马蹄声愈发的紧了,镣铐和踢踏声混在一处,人潮迭起,肃静了,屏息了,他两鬓斑白,呆呆地望着远方,已无所思,哈!又有何可所思的呢?我所珍视的随这踢踏声远去了,于命何惧?来呵!不,我还有一件事未做,臣不能死!
他问道:“南方在哪?”众人手指一处。
哦,那有点远。
“臣文天祥,尽忠!”
他跪下了,元朝不解,皮肉之苦你不跪,衣食玉锦你不跪,所谓大丈夫一跪千金不换,你给已成为历史旧页的南方跪什么?
因为蒙古不懂,穷时显气节是那个男人的座右铭,丹青不朽是那个男人的大志所向。
为国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一跪何妨,玉锦何妨,牢狱何妨,唯有忠心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有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燕王反啦,燕王连破大军啦,燕王就要登基啦!这些话题流传在建文帝大臣之间,他们大多出身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自然是先来一套【我与君王共存亡】在大作感慨骂他个文不加点口若悬河。但是刀砍下去是会疼的,守下去是会被刀砍的,心的算盘一个比一个敲得响,唯有他不说话。
他曾是一代状元,皇帝一看,“天哪,丑!换人。”
于是乎,他的状元就成了眼中景,他也许也恨吧,这逻辑简单粗暴他又无言以对,咋办?人是要吃饭的,工资是皇上给的,能咋办?办事呗!
如今这年轻皇帝被反了。。。。。。
臣不论所谓正道,闻所谓君臣之言,臣陪殿下走完最后的路,这位开创泰州诗派的文豪为建文二字赴了一场生死宴,被封谥号忠节。
我与诗酒,惊天下而自若;年华为国,显忠骨而自持。
那一段年岁让诗歌陪你慢慢走,世事变迁,悠悠转身而独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