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存在的理由

    类别:散文 作者:飞雪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4/2/22 17:43:28 网友阅读:1102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接近年底,各类院校的考阅工作都接近尾声,在外求学的学子们更是归心似箭。隆冬的寒风裹挟着纷纷扬扬的瑞雪在空中肆意翻飞,地面的雪还未来得及融化就被行迹匆匆的行人和车辆碾成了冰。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春运,关注回家的新闻、报纸里那些贴心的报道更加剧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对家的思念和早点回家的愿望。

    连续几天普降瑞雪,高速封停,回家心切的我们也将满怀希望的目光聚焦到风雨无阻的绿皮车上,加入抢票挤车的行列。天虽放晴,但气温还是很低,行人个个棉衣毛裤,在冰天雪地之中小心翼翼地缓缓前行,那情形好似一群群来自南北极的五颜六色的企鹅北极熊们。年关将近,回家的人们大都给家人朋友采买了许多礼物,我也不例外,包包箱箱的携带也不少,颇似辛劳一年收获颇丰的外出务工人员凯旋而归。

    站台上候车的人们个个翘首以盼。

    “从乌鲁木齐开往成都的k454次列车即将到站,请列车员做好接车准备……” 随着广播声起,人群一阵骚动。

    火车进站,刚刚还有点样子的队列就像训练有素的军人接到命令一般瞬间挤成一团,下车的,上车的,提物的,拽人的 ……摩肩接踵,推推搡搡,列车员对着小喇叭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大家不要挤,注意安全……”,斯时斯地,估计没有几个人听见他的喊声。我也被人流裹挟推搡的东倒西歪,在经过一番奋力挣扎后终于挤上了列车。

    列车上已是人满为患,座位下面躺着的,过道里站着的,挪挪脚都很困难。不知是车厢的暖气太足还是刚刚经历了一番推拉比赛,总之全身都冒汗了,车外的寒冷和车厢的温热使得我双颊红扑扑的。

    列车出站,人群几经疏导,终于可以挪挪窝了。刚刚坐在座位上的长途乘客也可以站起身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活动活动疲惫的筋骨了。趁我身旁的乘客出去抽烟的功夫赶紧坐下来歇歇脚。直到此时,我才有精力仔细打量周围的人,我旁边坐着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妇女,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年轻的妈妈面容有些疲惫,略显憔悴,从衣着容貌判断,大概也属于背井离乡忙于生计的一类人。对面也是三座,一位四十多岁的少妇带着一个十九或者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很霸气地占据了那排座位。大概是一路同行早已熟悉的缘故吧,两个妈妈聊着天,哪位贵妇人侃侃而谈,大概都是说自己忙于工作,儿子如何懂事,能够自学自律成才;在自己的历任秘书中儿子最喜欢那一位;自己工作如何成功之类。年轻的妈妈一边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一边偶尔随声附和几句。 也许是距离自己的生活体验太遥远,听者心不在焉,说者也就没了兴致。话题继而转向刚才的拥挤和年年如是的“春运”问题,年轻的妈妈感慨买票难,贵妇人立即接过话题发表高见:“铁道部也是,买不上票的就别让上车,挤死了都,搞的满车臭烘烘的。”同时将目光投向我们这些刚上车的人,脸上全是鄙夷和不屑。

    “妈妈,这不是大学生专列吗?”一直聚精会神玩手机听音乐的儿子侧过身一脸茫然地问他的妈妈。

    “谁说不是呢?这帮人素质真差!”

    谈话自然而然又转为谈论他人的素质和教养了,可以想象的到,贵妇人在生意场上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自然阅人无数,评论起他人来指名道姓旁征博引,举案说法言之凿凿。坐在旁边的我如芒刺背坐立难安,实在听的很不舒服,故意张大嘴巴打个哈欠聊表抗议,谁知引来贵妇人一番品头论足:“你看,我就说吧,这些农民工言谈举止就是低俗,打呵欠也不用手遮一下”,随之又是不文明,没教养之类的一阵唏嘘。年轻的妈妈没有接茬,低着头伸手去整理被孩子弄皱的衣服。

    再三犹豫之后,我努力将目光转移到车窗之外,其实我很想问哪位高素质的贵妇人,当着他人的面对别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是不是礼貌?宁可两个人占据三个位置也不给站着的人让个座是不是文明?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标榜富贵即高贵,贫贱即低劣是不是有教养?只是鉴于人家的高素质估计也论不出个所以然只好隐忍了。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无论其对社会的贡献多少,无论其社会地位高下,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个尚未经历世事,一直生长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的年幼单纯,天真懵懂的大学生少年,在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接触了家以外的广阔世界和丰富的知识教育之后,对人事,对生活是否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呢?对那些除了自己以外的,生活在最基层的另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是否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他们存在的理由,心中是否有了答案?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