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忘我的黑色欲望

    类别:随笔 作者:心心想长大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3/11/26 11:54:36 网友阅读:1214次 网友推荐:27次  字号:   

    我把这令人不忍直视的现实称之为,忘我的黑色欲望。

    一直把一份自视清高的虚荣感放在所谓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虚空里,故作撇开文艺的标签却又不时放浪自己没来由的情怀。

    你悄悄地在我梦醒时的耳边说,你错了。是的,我错了。你就是我,另一个被我压抑着,企图展现自我,世俗而虚荣的我。我没法否定你,因为你比刻意逃避丑陋,自诩单纯的我更加真实,更为本我。你的欲望那么深切,物质、利益、爱情、价值、成就,你无一不想染指。只是你输给了现实的瓶颈,于是你颤惊惊地低下头,埋藏在所谓简单、纯粹的躯壳下,保护你羸弱不堪的灵魂。

    你如此世俗,你如此天真,你是我,你更是我。

    世俗必将打败天真,这是毋庸置疑的结局。世俗的现实根基这般牢固,天真的源头却不堪一击。

    陈可辛导演在接受杨澜的访谈时说:“我在拍摄《中国合伙人》时,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这也是我在这部影视结局留下的一个疑问。现在我清楚地懂得,我改变不了世界,然而这世界也没能改变我。每个人在最初的时候,接受的观念便是,我要改变世界,世界会因为我而不同。但是,等到某个时期,心理和生理成熟发酵时,才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并且往往当这个人成功的时候,已经被这个世界改变了。而我唯一能做到的一点就是坚持自我,坚持某些我永远不愿意被世界改变的东西。即使这些坚持被忽视,甚至被否认,但是只要自己内心有一面明镜,就足够。”

    坚持会拯救某些灵魂,抑制部分欲望,却改变不了被黑色欲望充斥的现实世界。

    由《小时代》在华引发的文化战争里,郭敬明的粉丝说,他是新生的物质一代的代言人。然而,许多批评人士猛烈抨击《小时代》是向消费主义致敬的贫乏之作,为中国年轻人树立了坏榜样,这部电影显然触动了有关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敏感神经。正如撰稿人任珊珊借用张爱玲《色戒》中的话评论说:”整部影片就像是一件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礼服。“记者张琼也在《人民日报》中写到: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会引导社会思潮。郭敬明及其捍卫者们认为这部电影实际关注的是“友情的力量”和年轻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妥协和奋斗。而不管外界的争议是哪般,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大潮依旧倒向了《小时代》赶超好莱坞进口大片的巨额票房里。

    “小时代”又是否是整个大时代的缩影在触犯某些正统的价值观的同时,不也反射了这个时代不愿被揭露的丑陋么?只是人总习惯包裹在美好事物的华丽外表下,一旦内里的不堪被连根拔起时就会拼尽全力去抵触和反抗。

    《致青春》里, 当陈孝正离开郑薇时,作者写道,并不是这个世界变得丑陋,世界本该如此,不过是她往日太过痴傻,等她终于一觉醒来,心怀孤勇,不顾一切的小飞龙已消失在身后。

    世界本该如此,我却不愿承认,当唯一深刻着的爱情信仰也在小说的现实里崩塌时,我似乎理解了陈孝正的选择。说他怯弱,冷漠,倒不如说他认清了现实,他活得太认真,太理性。然而,既然他愿意为着这份理性而泪,那么当他拭干眼泪时,我也不得不为他的那份勇敢和坚定打动。

    我不愿臣服于这冲斥着黑色欲望的现实,就只能迎着欲望的头颅而上,不受它摆布,所以要竭尽全力掌控它。某一天,我也许会骄傲地融合我的躯壳和灵魂,对这个世界说:

    你看,你看,我依旧表里如一。我永远改变不了你,你却也无法左右我。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