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5期):
http://www.zhzyyzz.com/
3、刊内电话:010-64216650;64411621;64431681
4、刊内邮箱:64216650@vip.163.com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日出版。
6、官网微信公众号:中华中医药杂志(zhzyyzz)
2025年8月6日星期三
《中华中医药杂志》稿约
【2025年05期信息】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T1级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C)来源期刊,加入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
本刊倡导“自省合真、仁心雕龙”的精神,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引领学术、促进发展”为宗旨,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报道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与讨论,以引导学术潮流为己任,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本刊主要设有仁心雕龙、述评、论著、临证经验、学术流派、标准与规范、专题讲座、思路与方法、综述、研究报告、临床报道、学术动态等栏目。
来稿须符合科研诚信规则和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以及本刊体例的要求。论著类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研究类科研设计合理,实验观察客观,数据真实准确,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及使用统计描述。全文(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5 000字。凡具有重大意义或属于国际竞争的,请予以说明。本刊优先刊登国家级、省部级攻关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论文。论文刊出后,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者,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
来稿一经本刊接受发表,意味将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及外文版、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专有使用权自动转让本刊,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任意转载和摘编。投稿时请提交《论文介绍信及著作权转让协议》。本刊发表的论文受版权保护。注册投稿请通过《中华中医药杂志》社官网“作者登录”入口,网址:http://www.zhzyyzz.com。为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投稿前请您详细阅读稿约及稿件书写格式要求。
1.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不使用陈述句,题目中不能出现作者姓名,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2.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信作者,并补充通信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作者姓名(应全部列出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不缩写)、单位名称(按官方规范)应有英文翻译,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
3.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前;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研究类文章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式撰写,结果部分酌情添加数据资料;指示性摘要可采用一段式撰写。所有文章应附关键词5~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各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请于文题页脚注处“通信作者”上方以“基金资助”标明,并写明课题编号,如“基金资助:×××基金项目(No.×××)”,并请发送课题批件扫描件以便核实。
4.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5 . 正 文 : 一 般 论 文 不 强 调 统 一 格 式 , 临 床 和 实 验 研 究 类 文 稿 内 容 格 式 宜 有 共 性 , 必 须 实 事 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及以下标题用“1.”“1.1”“1.1.1”等标注。
6.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得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7.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及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写。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8.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
9.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
10.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文章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内标注及文后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参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引文右上角按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注明,如[1]、[6,15]、[2-5]。日文文献中的汉字不可用我国的简化字代替,可提供参考文献首页扫描件以备核实。引用古籍原文的请核对原著,如有生僻字,请注意核对,并单独誊写清楚。参考文献的作者1~3名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作者只列前3名,之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姓列在前,名列在后,且缩写不加缩写点,全大写。外文杂志名称按《Index Medicus》中医学期刊名称缩写书写,不加缩写点。
投稿成功后,稿件将请同行专家审阅,并由本刊编委会评审。稿件审理需要一段时间,稿件审核状态请作者在网站自行查询。
来稿一经录用,酌收版面费(刊发彩图适当另加印制工本费)。本刊对录用的稿件有权作适当文字删改。稿件发表后赠送当期杂志2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者投稿到本刊后,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如发现一稿两投,立即退稿;若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中医药相关杂志通报。若在投稿5个月后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另投他刊。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中华中医药杂志》社,邮编:100029,联系电话(传真):010-64216650、010-64411621、010-64431681,E-mail:64216650@vip.163.com,网址:http://www.zhzyyzz.com。
《中华中医药杂志》社编辑部
2025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