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在线投稿或邮箱投稿。
3、刊内网址(202401期信息):
https://www.philanthropicstudies.org.cn/
4、刊内电话:0755-86960980;18924647033
5、刊内邮箱:
edit@philanthropicstudies.org.cn
6、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6月、12月出版。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
《公益》集刊投稿指南
【2024年01期信息】
《公益》集刊(Journal of Philanthropic Studies)是一份由中国社会学会公益慈善研究专委会和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致力于推动公益慈善研究与发展的学术出版物,旨在开拓中国公益慈善研究的新方向,关注公益慈善理论与实践中的典型问题,探索公益行动实践中的学术洞见,沉淀现代公益慈善转型中的经典案例与实践样本,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本集刊设有学术专题、慈善文化历史、行动民族志、笔谈、生命史、调查报告、书评、公益影像等栏目。
● 来稿说明
本集刊的征集范围为与公益慈善研究相关稿件。投稿人必须确保来稿为本人原创成果,未对他人权益构成侵犯,投寄本集刊的稿件文责一律自负,凡采用他人成果务必加注说明。本集刊不接收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含网络发表),请勿一稿多投。来稿须符合学术规范,且重复率不高于15%。本集刊不接受邮寄的纸质稿件(概不退稿),初次审核结果将在 30 天内告知,如超过此期限未收到初审意见回复,则视为拒稿,请您自行处理稿件。本集刊实行三审三校制,来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和当辑出版物两册。每篇来稿只可投递一个栏目,字数在 10000~20000 字为宜。
● 稿件格式
稿件第一页应包括以下信息:(1)文章标题;(2)作者姓名(及汉语拼音 / 英文),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通信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简介(包括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称 / 职务、研究方向等)。稿件第二页包括:(1)文章标题;(2)中文摘要(200~400 字为宜);(3)3~5 个中文关键词;(4)对应的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第三页开始为稿件正文。稿件正文行距为 1.5 倍;一级标题与段之间空一行;页边距为左右 79.5px、上下 63.5px。页眉标注拟投栏目名称,置于左上方,页码用“1,2,3 ……”置于右下方。
● 字体规范
1.【主标题】主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字,加粗,右对齐。英文标题、作者英文名采用 Times New Roman 。
2.【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二字采用宋体小四,加粗,加冒号,摘要内容采用宋体小四,不加粗;英文“摘要”二字及正文采用 Times NewRoman 小四,不加粗。中文“关键词”三个字采用宋体小四,加粗,加冒号;关键词内容采用宋体小四,不加粗,关键词之间空一格;英文“关键词”三个字及正文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不加粗,词之间采用分号(英文格式)。
3.【正文主体】一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不加粗,居中对齐;二级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三级标题采用宋体小四,加粗,左缩进两格;四级标题采用宋体小四,不加粗,左缩进两格。正文采用宋体小四,不加粗,段首左缩进两格(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
4.【页眉页脚】页眉采用黑体小四,不加粗。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采用黑体四号、不加粗。参考文献内
容采用宋体小四,不加粗(英文采用 Times New Roman)。
6.【脚注】中文采用宋体小五,不加粗。英文采用9号Times New Roman,不加粗。
● 编号规范
稿件的标题、表格、图、公式以及脚注应分别连续编号。一级标题用编号“一、二、三”…… ;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 ;四级标题用“(1)(2)(3)”……
● 文献引用
如果直接引用书中的表述,引用内容请加上双引号,并需要加上页码。如果不是直接引用,而是间接引用,则书籍也不必标明页码。
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文中注(夹注)形式标注,格式为(作者,年份:页码),示例如下:(周雪光,2004:25)或者(Adams, 2006)。其中英文文献的作者在文中只需标注姓氏,另外只有书籍需注明页码,引用期刊不需要注明页码。
1. 一个作者时,列出作者和出版年份,中间用“,”隔开,如果有引用的具体页码,则页码和出版年之间用“ :”隔开。
2. 两个作者时,中文作品作者之间用“、”隔开,英文作者之间用“and”或“&”相连(篇内一致)。
3. 三个作者时,中文作品的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隔开,英文前两个作者之间用“,”隔开,后两个作者之间用“,and”隔开。
4. 三个以上作者时,可以缩写,格式为第一个作者加“等”(英文为 et al.)。
5.征引同一作者两部及以上作品:①不同年份作品。若无具体的参考页码,不同著作的出版年之间用“,”隔开,如(作者,年份1,年份2);有具体的参考页码,不同著作之间用“;”隔开,如(作者,年份1:页码;年份2:页码)。②同一年份作品。引用同一作者同一年份多部作品时,用“a,b,c……”附在年份后加以区别。参考文献中的年份后同样有对应的a,b,c……同一年份不同作品排列按照出版时间排序,若无法确定出版先后,可按文献的首字母排序。
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在文末列出(无需注明页码),中文先排,英文以及其他语言于后,都按作者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中英文参考文献具体示例如下(其他语种文献遵从该语种惯例):
表 1 中文文献标注示例
类型 示例
著作类
许毅等,1996,《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Brooks, Peter.2000. Troubling Confessions: 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文集类
杜威·佛克马,1999,《走向新世界主义》,载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
Schfield, R.S. 1983.“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 edited by R. I. Rotberg and T. K. Rabb.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译著类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2000,《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期刊类
何龄修,1998,《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第 3 期。
Friedman, S.L. 2023.“Opting out of the City: Lifestyle Migrations, Alternative Educ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mong Chinese Middle‐class Families”.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2.
报纸类 鲁佛民,1941,《对边区司法工作的几点意见》,《解放日报》11 月 5 日,第 3 版。
学位论文
陈默,2012,《抗战时期国军的战区—集团军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Choi, Mihwa. 2008.“Contesting Imaginaires in Death Rituals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PhD di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古籍类 《荀子·性恶》(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 43 卷。
电子文献类(脚注)
周纪纶,2008,《生态学研究方法》,最后访问日期:2024 年 5 月 1 日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html。
Kurland, Philip B., and Ralph Lerner, eds.1987. The Founders’ Constitution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Accessed February 28, 2010, 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
● 引用田野笔记中的材料
应尊重田野材料的原始性、粗糙性,以及所使用的俚语、口语化成分;但也要考虑读者理解,应经过适当编辑,以使得田野笔记中的文字能够融入正文;田野材料中涉及的人名、地名、机构名以及获得的文献等能表明被访者真实身份的资料,应当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田野资料中涉及被访者隐私、伦理等方面的材料,在公开使用时应征得被访者同意;引用田野笔记中的材料,既可以是行中引(正文字体),也可以是提行引(可用特殊字体字号,如楷体)。
● 脚注注释
引用非文献的数据、对正文内容的说明和补充等,均以脚注形式标注。
编号方式为每页重新编号,以圆圈数字“①②③……”表示。
● 录用说明
本集刊取舍稿件唯以学术为标尺,并实行匿名评审和三审三校制。本集刊稿件一经发表,版权及著作使用权即归《公益》集刊编辑部所有;凡涉及国内外版权及著作使用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国家法规执行。本集刊刊登的所有稿件均加入期刊数字化网络系统,若无此意愿请来稿时注明,否则视为默许,网络版权及著作使用权归编辑部所有。刊登的所有稿件如需转载或翻译,须经编辑部书面授权。
● 投稿方式
1. 投寄《公益》编辑部邮箱:edit@philanthropicstudies.org.cn 并以“投稿栏目 + 单位 + 姓名 + 标题”格式命名邮件标题。
2. 直接登录《公益》官网网站:https://www.philanthropicstudies.org.cn按指引在线投稿。
● 编辑部联系方式
官 网:https://www.philanthropicstudies.org.cn
电 话:0755-86960980/18924647033
微 信:JPS-Philanthropy
公众号:JPS-Philanthropy2023
邮 箱:edit@philanthropicstudies.org.cn
地 址:深圳南山区中洲控股中心 B 座 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