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3期):
http://zwblxb.magtech.com.cn/
3、刊内电话:010-62732364
4、刊内邮箱:zwblxb@cau.edu.cn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植物病理学报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植物病理学报》投稿指南
【2024年06期信息】
《植物病理学报》为双月刊,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未经公开发表、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等,以反映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推动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 栏目
1.1 特邀专栏
以主编、副主编约稿为主,发表具有前沿性的综述和研究论文( 8 000 字以内) 。
1.2 专题评述
作者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综述植物病理学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评论研究现状、尚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7 000字以内) 。第一作者须中级及以上职称。
1.3 研究论文
报道植物病理学领域原创性的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7 000 字以内,正文图表不超过 8 个; 非核心内容的图、表以附加图、表的形式呈现,不参与正文排版,不占版面,只有电子附件) 。作者投稿时根据稿件内容从以下栏目中勾选:
1.3.1 病原学
1.3.2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1.3.3 致病性与抗病性遗传
1.3.4 流行学与生态学
1.3.5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1.4 实验方法
报道植物病理学领域先进、实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可以是原创性的,也可以是在原创性方法、技术基础上有较大改进、提高和发展( 5 000 字以内,图表一般不超过 6 个) 。
1.5 研究简报
简要报道未经发表的植物病理学领域原创性的阶段性研究结果、新病原( 2 500 字以内,图表不超过 3 个,参考文献 20篇以内) 。新病原指新的种、变种、生理小种,国内未报道的新记录种、新记录寄主。
2 文稿写作要求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简明、文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
3 文稿结构和编写格式要求( 请下载" 论文格式模板" 进行套用)
研究论文书写顺序包括: 中文题目、中文作者姓名及单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首页脚注; 正文( 一般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 、致谢、参考文献。简报的书写顺序与研究论文基本相同,无需中文摘要,不设“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独立标题,合并一起描述。
3.1 题目与标题
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 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分明,不要超过三级标题。
中文题目为二号黑体,居中。英文题目为小四号黑体,顶格。一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一格; 二级标题为五号黑体,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一格; 三级标题为五号楷体,顶格,序号和标题文字间空一格,后面空一格,直接接排正文内容,正文为五号书宋。
3.2 作者与单位
文章作者署名仅限于参加本文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且能对文章负责者。多位作者的署名用逗号“,”隔开; 通讯作者以在其姓名右上角加注“* ”标明; 共同第一作者以在其姓名右上角加注“#”标明。所有作者均须注明所在单位( 中英文均须全称) 、城市及邮政编码,外国作者要注明所在单位地址和国别。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分别在各工作单位的左上角加注对应的序号。作者中文姓名为四号楷体,居中。作者英文姓名采用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中文名多于一个字的,中间不带半字连接符,例: “LI Xiaoming”而不是“LI Xiao-ming”,五号 Times NewRoman,英文标题后面接排。作者中文单位为六号书宋,居中。作者英文单位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作者英文姓名后面接排。
3.3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为非结构式,应简明,以 200 ~ 300 字为宜;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含研究目的、关键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关键词系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应采用本专业国内外通用词语,一般 5 ~ 8个,附在中、英文摘要的下方,中英文一致。“摘要”为五号黑体,顶格; 中文摘要内容为五号书宋,两端对齐。“关键词”为五号黑体,顶格。中文关键词内容为五号书宋,每个词以“; ”相隔。“Abstract”为五号黑体,顶格; 英文摘要内容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两端对齐。“Keywords”为五号黑体,顶格; 英文关键词内容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每个词以“; ”相隔。
3.4 中图分类号
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五版) 为分类依据。
“中图分类号”为小五号黑体,顶格; 中图分类号内容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
3.5 文献标识码
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 包括专题评述) 为“A”,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为“B”。文献标识码为小五号黑体。
3.6 首页脚注项目
3.6.1 基金项目( 六号黑体) : 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六号书宋) ; 如多项基金则需依次列出,并以“; ”相隔。
3.6.2 通讯作者( 六号黑体) : 按姓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 电话,E-mail 地址依次列出( 六号书宋) 。稿件处理过程中编辑部仅与通讯作者交流。
3.6.3 第一作者( 六号黑体) : 姓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学生写专业方向) ; E-mail 地址依次列出( 六号书宋) 。
3.7 图和表
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同一数据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形式。内容应有自明性( 读者不阅读正文就能理解) 。图、表和照片中的文字为英文且应尽量简炼。
图片分辨率为 300 dpi 以上( 无论原图采用哪种格式,均要求图中文字清晰,最小不低于 8px /7 号字体,内含文字较多的建议采用矢量图格式) 。图题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 加粗体,图注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图片中的字体一般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作图时,标线刻度朝向图内。多版图( 大图中套小图) 需标注小图的序号,序号为大写英文字母且居每个小图左上角。小图做成半栏,大图可以做成通栏。
三线表格式,表题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 加粗体,表格内容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表注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表内请勿用纵线和斜线,表中同类型的数字小数点和位数应上下对齐。
3.8 量和单位
计量单位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小于 1 的数,小数点前的 0 不能省略; 小数点前或后超过( 含) 4 位的数字,从小数左右每 3 位空 1 /4 格; 同类型一组数的有效位数应相等。
单位的写法
1) 正文和图表中,单位和前面的数值之间保留 1 个空格( 百分号除外) ,例: 10 cm、10%。图表中,单位在“斜杠”后而不是在“圆括号”内出现,例: Disease incidence / %、Colony diameter / cm,而不是 Disease incidence ( %) 、Colony diameter ( cm) ;
2) 离心力用“× g”,而不用“rpm”或者“r·min -1 ”;
3) 摇床转速用“r·min -1 ”;
4) 浓度用“mmol·L -1 、μmol·L -1 、ng·μL -1 、U·μL -1 ”等,而不用“mM、μM、μmol / L、ng / μL”;
5) 在“mL”中,L 用大写;
6) 孢子浓度用“个孢子·mL -1 、spores·mL -1 ”;
7) 菌液浓度用“CFU·mL -1 ”;
8) 时间单位: “天、小时、分钟、秒”用“d、h、min、s ”;
9) 种植面积换算为“公顷( hm 2 ) ”,而不用“亩”;
10) 尺寸大小表示为“16 mm×18 mm”或“( 16×18) mm”、22 ℃ ±2 ℃ 或( 22±2) ℃ 等。
11) 起止年月日之间用一字连接符,例: 2019 年 1—5 月,2014—2021 年。其他数值范围的起止通常用波纹线“~ ”( 中文) ,例: 32.75% ~ 65.23%; 连接线“-”( 英文) ,例: 10-20 cm。
3.9 拉丁文学名
拉丁文的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在中英文摘要、正文和图表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 之后再出现时,属名缩写。
3.10 缩略语
应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写形式。文中的缩写符号需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明全称。
3.11 参考文献( 仅列出文中实际引用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即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文献的著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在参考文献表中按此序号依次著录。示例: ……香石竹生产国都已普遍严重发生[2]。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 分开; 如遇连续序号,之间用半字连接符连接,例如: MENG 等[1-2]、CHEN 等[5-10]、文献[3-8],作者姓氏全都大写。
3.1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为五号黑体,顶格。参考文献内容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悬挂缩进 2 个字符。
3.12.1 三位以上作者只写前三位,后加“,et al.”。
3.12.2 期刊名称采用全称,所有文献需英文著录,非英语的需要标注语言。有卷、期的期刊卷数和期数都要体现; 没有期的,只需提供卷号; 电子刊以文章编号代替页码。
[1] KIM H S,DESVEAUX D,SINGER A U,et al. The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AvrRpt2 cleaves its C- terminally acylated target,RIN4,from Arahidopsis membranes to block RPM1 activa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102( 18) : 6496-6501.
[2]ZHANG Q,LIU Z,GAO C,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up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Vmcupin1 in Valsa mali ( in Chinese) [J].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 植物病理学报) ,2023,53( 4) : 580-588.
[3] CHO Y,SRIVASTAVA A,OHM RA,et 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mr1 induces melanin biosynthesis and suppresses virulence in Alternaria brassicicola [J]. PLoS Pathogens,2012,8( 10) : e1002974.
[4] van der DOES H C,REP M. Adaptation to the host environment by plant-pathogenic fungi [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2017,55: 427-450.
3.12.3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5] FANG Z D. Research method for plant pathology ( 2nd ed.) ( in Chinese) [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6] PENG Y L.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society for plant pathology ( in Chinese) [C].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
[7] WEN W G. Study on wlicitors of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from Xanthomonas oryzae ( in Chinese) [D].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1.
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析出文献 其它
标识 M C J D R S P A Z
3.12.4 论文集或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作者. 原文献题名[C 或 M].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8]SUBRAMONI S,JHA G,SONTI R. Virulence functions of xanthomonads [A]. Gnanamanickam S S,editor. Plant-associated bacteria [M]. Dordrecht: Springer,2006: 535-571.
[9] WHITE T J,BRUNS T,LEE S,et al.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fungal ribosomal RNA genes for phylogenetics [A]. INNIS A M,GELFAND D H,SNINSKY J J,et al,editors. 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San Diego: Academic Press,1990: 315-322.
[10] ALEXANDER S A,HORNER W E,LEWIS K J. Leptographium procerum as a pathogen of pines [A]. HARRINGTON T C,COBB F W,editors. Leptographium root diseases on conifers [M]. St. Paul,Minnesota: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Press,1988: 97-112.
3.13 格式模板要求
请作者务必下载“论文模板下载”,进行格式的套用,有利于稿件接受后快速在线发表。
4 投稿
需将稿件、通讯作者单位盖章证明信、版权转让函,一起通过审稿系统上传。应提供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 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号码、E-mail 地址) ,稿件审理过程中编辑部仅与通讯作者交流。可提出需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供稿件送审时参考。《植物病理学报》网上投稿和审稿系统查询网址: http: / / zwblxb.cau.edu.cn。
5 发表周期
编辑部收到稿件、介绍信、版权转让函后,对稿件登记编号建立档案,并用电子邮件发送收稿回执,退稿或按评审意见进行修改。研究论文应在 30 天内通过审稿系统修回上传,过期按新稿处理。在此期间,请勿另投它刊。不拟刊登的稿件不再退还,请自留底稿。退修返回的稿件在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满足本刊的要求后,将在 5 个工作日内“在线发表”,文责自负,论文一旦在线发表后,中英文标题以及作者姓名、排序将不能更改。对已接受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做适当的文字加工,如不同意修改请事先说明。责任编辑对已接受文稿进行编辑加工,作者须提供加工确认后的电子版稿件( Word 格式) 。编辑部按通过已接受的时间顺序刊载。
6 费用与稿酬
对于编辑部已接受的研究论文统一收取审稿( 英审) 费和版面费。版面费收取标准: 每版 350 元,彩版每版 800 元。稿件刊出后,将赠送作者 2 本样刊。要求额外加印者请事先声明,费用自理。
7 欢迎英文投稿
为提高《植物病理学报》的影响、扩大对外交流,欢迎英文投稿。
8 联系方式
来信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 1036 室《植物病理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 100193) ,或发送至电子信箱( zwblxb@ cau.edu.cn) ; 电话: 010-6273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