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5期):
http://www.jhlt.net.cn
3、投稿网址(微信公号信息):
https://jhlz.cbpt.cnki.net
4、刊内电话:0551-63438336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刊。
6、微信公号信息: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
7、该刊自2025年1月起采用中国知网投稿系统投稿,原投稿邮箱自2025年4月1日起停止使用。为保证信息时效性,此处不再公布邮箱信息!
2024年12月25日星期三
《江淮论坛》2025年度重点选题方向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原创 江淮论坛杂志社 江淮论坛杂志社
2024年12月18日 20:07 安徽
《江淮论坛》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自1958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原创性贡献。现为国际交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复印报刊资料主要转载来源期刊。2025年,本刊将持续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研究阐释如何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重学术性和理论创新性,立足江淮、放眼世界,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2025年度,本刊重点围绕以下选题,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01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研究
0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03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究
0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05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06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
07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研究
08数字政府建设与公共治理创新研究
09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与公共政策研究
10中国式现代化与传统哲学研究
11现代逻辑研究
12徽学、桐城文化研究
13生态环境法治研究
14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
15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16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1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
18农村社会学研究
19人工智能与数字社会研究
20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研究
21区域文化研究
22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
23清华简(第14册)研究
24“安大简”研究
25中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
26数智时代文学创作研究
27域外文学与文明互鉴研究
28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
29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投稿须知
1.本刊审稿周期为3个月,3个月内请留意投稿时所留联系方式有无用稿通知,逾期作者可自行处理。
2.提供作者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地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3.来稿请列出符合规范的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一并附上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有基金项目的,请按格式注明。
4.注释与引文。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者补充说明,请用(1)(2)……标注的方式置于文尾;引文以“参考文献”名称列于注释之后,著录方式请参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或本刊网站。
5.本刊自2025年1月起采用中国知网投稿系统,原投稿邮箱自2025年4月1日起停止使用。来稿须符合本刊的格式要求,论文投稿以15000字左右为宜。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在尊重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有权对来稿作必要的修改与删节,如若不同意,请事先声明。
6.重点选题方向的优秀论文,优先发表。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江淮论坛杂志社
邮编:230051
电话:(0551) 63438336
在线投稿系统:https://jhlz.cbpt.cnki.net
微信公众号:jhlt1958
《江淮论坛》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江淮论坛》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前身是创刊于1958年的《虚与实》,后改名为《江淮学刊》、《江淮评论》, 1979年复刊时易现名。现为国际交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
《江淮论坛》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性和理论的创新性,倾力打造“名家新论”、“绿色发展”、“区域研究”、“三农专题”等栏目。欢迎海内外持真知灼见的作者赐稿。
为使刊物编排规范,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1.本刊审稿周期为3个月,3个月内请留意投稿时所留联系方式有无用稿通知,逾期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
2.提供作者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地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3.来稿请列出符合规范的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一并附上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有基金项目的,请按“*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AHSK-08D104)”之格式注明。
4.注释与引文。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者补充说明,请用(1)(2)……标注的方式置于文尾;引文以“参考文献”名称列于注释之后,著录方式为:
[1][美]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187.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7]章培恒.《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J].文学评论,2004,(2):5-17.
[8]刘宏斌等.陕西宝鸡考古队完成三峡文物发掘任务[N].中国文物报,2002-3-22(2).
详细请参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或本刊网站。
5.本刊除接收书面投稿外,也接受中国知网投稿系统投稿,网址为https://jhlz.cbpt.cnki.net。论文投稿以7000字以上为宜。在尊重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本刊有权对来稿作必要的修改与删节,如若不同意,请事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