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1期):
http://www.zjujournals.com/soc
3、刊内电话:0571-88273210;88925616
4、刊内邮箱:zdxb_w@zju.edu.cn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5日出版。
6、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
7、刊内微信公众号:浙大社科学报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浙大社科学报2025年03月07日
刊物介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1955年创刊的,是由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中文月刊。被CSSCI及人文社会科学各类核心期刊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重要数据库收录,是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两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浙江树人出版奖获奖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曾连续多年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前列。
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
国有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数字赋能与管理创新
人机协同决策与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数字公共治理的创新实践与理论前沿
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
促进包容性发展的治理体系建构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与路径
乡村数字化转型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
经典文献的成书与文本演变研究
写刻转换对文献的影响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互证研究
古今语言资源整理与分析
汉语字词关系研究
汉字史研究
出土文献与上古音研究
汉语特色语法范畴的深度调查及其世界意义
语言接触模型和理论研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
宋代政治、思想与文化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互鉴
敦煌学与中国近现代学术的演进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当代诠释
东亚儒学及其对文明互鉴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学文献学研究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研究
文化传承与法治现代化建设
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建设
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与统一司法裁判标准
民法基本概念的中国学理阐释
数字经济领域的民法问题研究
民法典对中国法律文化的承继、更新与再造研究
实务疑难案件的民法解释和适用研究
人口老龄化的法治应对
新科技革命下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2024年12期信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每年出版12期。本刊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在保持和发扬文史优势的同时,注重加强理论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尤其注重刊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本刊坚持“求是创新”的办刊理路,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以原创性为指归,严格按国际惯例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是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社科基金2012—2019年优秀期刊、两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历年来源期刊,也是中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中七次蝉联“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Top10)榜单的学报。本刊面向国内外学者,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一)来稿要求: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清晰,行文通顺,体例规范。论文体例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简介(含性别、职称、学历及研究方向)、作者单位(注明所在地)及通信方式(含邮编、地址、电话、电子信箱)、中文摘要(300字左右)、长英文摘要(5000—10000字符)、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英译名、英文关键词等。正文字数一般在1.5万字左右。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论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量和单位符号、数字用法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请严格按学术期刊编辑规范标注,外文参考文献(包括出版地、出版社)一律用原出版语种。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请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文中图表要清晰准确。每幅图、表都要求有中文图题、表题。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图、表直接插入文中相应的位置。不合要求者,本刊不予采用。
稿件参考文献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GB/T7714—2015的相关规定。文献序号按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编排,并在文内标注。著录方式如下(可参见本刊网页http://www.zjujournals.com/soc):
期刊:作者(外国人姓前名后,名可缩写;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题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文集:作者:《题名》,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报纸文章:作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因编辑部人手有限,一般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对录用的稿件有权进行技术性加工和文字删改。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投稿后三个月仍未收到本刊处理意见者,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来稿经录用印出校样后,须请作者自行校对一次,校对时一般不可改动或增减稿件的内容。
(二)审稿制度:本刊自1997年3月以来,一直严格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与传统三审制相结合的审稿制度(内稿外审,审稿人主要为海内外各高校及社科院的教授、研究员)。凡为本刊赐稿者,请在本刊网站在线投稿;纸质投稿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注姓名等事项,有关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三)著作权让与条款:投稿论文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在投稿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在世界范围内让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但作者仍保有本著作人身权,并保有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之权利。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申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四)论文文责自负:向本刊投稿之作者承诺文责自负,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对所投稿件的著作权问题自行担保,编辑部概不负责;本刊所载论文仅表达作者个人见解,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五)在线杂志: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之需求,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的渠道,本刊所刊论文均已向国内外有关数据库上传并提供网络全文查询(包括中国知网、超星、我国台湾地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等)。2015年8月,本刊获得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号(CN33-6000/C),实现了单篇论文在线优先出版即为正式网络出版,以及整期刊物在线出版。本刊网站免费提供“在线优先出版”服务和现刊、过刊全文下载服务(除特别申明外,向本刊投稿者即已视同认可本刊“著作权让与条款”);欢迎读者登录本刊网站或微博(http://t.sina.com.cn/1970835843)、微信(公众号:zhedaxuebao)检索历年论文和优先出版论文。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本刊认可的相关机构及数据库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付清,本刊不再另付其他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