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三题

2024/5/10 11:52:56  阅读:19 发布者:

教学与科研是中小学教师的两项重要工作,通过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来总结实践经验、研究教育理论、完成研究课题、交流工作成果,这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能不能写一篇规范的、较高水平的论文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进入基础教育行业的教师学历起点高,写作基础好,每年都发表大量原创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但也有部分教师由于不得要领,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还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发表与交流。提高教育科研论文水平的途径有很多,而基于教学进行精准化学习、不断提高论文的理论化水平、知晓并遵守论文写作规范,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水平进阶的三个紧要问题。

一、基于教学的精准化学习是写作的基础

学习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目前的一些教师培训活动存在内容泛化、针对性不强、解决问题效果欠佳等现象,所以可以尝试进行中小学教师基于教学的精准化学习。所谓精准化学习是教师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紧密联系教学需要,针对个人的知识短板,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做准备的学习行动。

精准化学习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文献。教师应针对个人在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搜集、学习相关文献,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学习的步骤包括:预先编写学习提纲;搜集并鉴别有关的文献;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根据学习提纲将所摘录的材料分项、分条加以整理;分析研究材料,写成学习报告。需要注意的是:文献观点往往带有作者本人的思想倾向性;有的文献因为已经过某种选择、改编而不够完整;有的文献是他人转引,对此要加以辨别。

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前,要特别注意学习与教学、科研选题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文献,包括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方针政策、与自身专业化成长及科研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献。

精准化学习要注重有针对性地观察。观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而连续地观察,并做出准确系统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的方法包括眼看、耳听、手记,也可以借助视听工具。观察的步骤包括制定计划,准备观察工具;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及时整理材料,汇总统计加工分析。观察对象包括身边的榜样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观察过程中学会理性辨析、科学抉择。观察不是一般意义的观看,而是带着任务、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观察后要总结反思,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践经验、教育理念和思想。要总结创新点与自己的感悟。要记录发现的问题、疑问、不足甚至错误。观察也要敢于怀疑,这往往是研究的缘起。

观察名师、学习名师是普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观察是调研,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名师都是教学骨干,对他们的观察和向他们学习意义更大,可以少走弯路。

要了解本地都有哪些名师,有哪些名师工作室,都是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成果的经验甚至教训是什么,学习者在观察时对于这些信息都应该了然于胸。

精准化学习要扎根于实践。学习应该适合教师的年龄和实际工作特点,时刻伴随教学科研实践而进行,而不应该再从头学、全面学、缺乏针对性地学。精准化学习应该具有个人定制的特点,根据个人能力、专业发展具体目标、存在短板等迫切需求,在专家指导下,合理选择确定学习内容、方法、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习符合实际教学科研需要。学习成果得到具化体现。比如:在专家指导下读一本书(专家认为此书是对其科研成长曾产生最重要帮助);跟踪学习某一位名师,某一个教学模式,某一堂课,并结合实际加以实践,总结为文字,请专家指导修改到满意;模仿某一项科研立项,自己重复一遍,并获得专家指导;仿写某位名师的获奖论文,学会其中的研究方法、思想理念、结构安排、论证方式、语言优长等;掌握一种规范的研究方法,加以练习,寻求指导,达到熟练;反复学习本专业课程的新方案、新课标,达到精通,讲解时能脱口而出,能提炼出热点问题;了解近一年来本专业的科研进展,熟悉有哪几个权威期刊发表了哪几位权威专家的哪些代表性新观点。

不学习者不可能成为作者;不熟悉我国教改文献的作者,不可能写出符合期刊要求的、对基层有用的教育科研论文。精准学习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师及其教学科研短板上,落实到教师出成果上,成果就是基于教学的学习之后的科研写作——以精准化学习为基础的、扎根教学的精准化科研实践。

二、增强理论性是提高论文水准的关键

中小学教师既然要写教育科研论文,就要按照科研论文的规范来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不一定都要求具有理论性,这要根据写作目的和期刊发表要求区别而论。教师投稿前特别要了解目标期刊对于稿件理论性的要求。除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刊物一般选用宏观视角的理论性文章、篇幅在万字左右外,也有不少以微观视角关注教学实用性的期刊要求文章篇幅在四千字左右,较少的字数也决定了不要求展开理论阐述。

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期刊,大多要求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很多期刊用稿一般选用中观视角的文章,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体现时代性。指的是文章的研究背景与目前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方针、政策相关,与新方案、新课标、新教材相关;二是所研究的问题要与基础教育的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改革相关;三是得出的结论能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内容,提出的策略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有指导意义,反思的内容对读者进行今后的教学有比较重要的启示。有的期刊明确提出,中小学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的优秀论文应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展示最新的教改、教研成果,反映最新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中的热点和动态,服务于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教育研究者与校长,为教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些中小学教师所写的基础教育科研论文内容在理论总结归纳方面存在问题:或者语焉不详缺乏深度,或者虎头蛇尾草率收笔,或者半途而废干脆不写。总之,是不能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做理论性归纳总结,以便使更多的同行受益,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如果就抽象具象来说,教材是编写者从实践中把规律性的内容提炼出来成为较抽象的理论;教师依据教材教学时要把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典型具象还原到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写作时则要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展示并抽象出规律性的内容以便于传播,把具象再抽象化,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得到公认以后有可能被写进教材。这三件工作对于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象要求各有特点,写作时不可不察。

中小学教师在写作时提高基础教育科研论文的理论性,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的途径: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如果一个老师平时不注意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学习同行的新经验,对所写的内容本来就没有兴趣,而且对于社会和人生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知甚少,要在文章里写出思想并提炼出理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

二是要善于记工作日记。中小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现象和透过现象发现的问题与感悟、反思甚至疑惑随时记录下来,不断探索求解,积少成多,留待归纳总结成文章。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为例,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奖项的研究探索时间往往延续了二三十年,这对于平时不善于记录、积累资料,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作者来说更是不可能获得的成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水平作者大都善于对日常工作进行记录,对自己思想的火花进行保存、积聚。

三是学习模仿。中小学教师如果想要写一篇合格的基础教育研究论文首先要学会解剖麻雀,先找一篇写得好且看得懂的范文反复分析、解剖,把它的提纲抽出来,看明白论点是什么,论据资料即参考文献与论点有什么关系,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或研究方法来证明论点,把它的结论和反思内容挑出来与前文的论证加以对照,认真揣摩范文是如何进行理论归纳的。认真看透了,再按照这个模板去仿写一篇,初学者用这个办法练习写基础教育科研论文或许会进步较快。就像老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从来就没读过好诗,那又怎么能作诗呢?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作者在脑子懵懵懂懂的情况下被各种任务压力所驱使,提笔便写,既不知从哪开始写,也不知写到哪里去,这样要写得好并写出理论性同样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论文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其中也包括对理论的归纳和提升。鲁迅说自己写罢的文章都要放到抽屉里冷几天,然后再拿出来阅读和反复修改最终达到基本满意。现在有些老师作者不愿意或不认真修改文章,也是其文章理论性水平欠缺的关键原因之一。不下苦功夫写不出好论文,在羡慕成功者头顶光环的时候也要想到他彻夜难眠、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时的痛苦折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中小学教师要想提高论文的理论性也要认认真真地下一番功夫才行。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遵守撰写规范是写出好论文的前提

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要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200371日执行),以及有关期刊的相关具体要求。论文写作中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这里仅就论文标题、摘要、参考文献做一简单介绍。

(一)标题的长与短

论文的标题长一些好,还是短一些好,在作者中常有不同见解。有研究认为标题要长一些比较好。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检索成为寻找文献的主要方式,加大被检索到的机会十分重要,论文标题越长被检索到的机会就越多。把更多关键词信息放到标题中以增加被检索到的机会,符合搜索引擎优化理论的建议。短标题利于引用的情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逐渐改变了。也有研究认为短标题比较好。英国的一家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同那些拥有较长标题的文章相比,标题较短者往往被引用得更加频繁。这是研究分析了6年间的14万篇论文之后得出的结论。研究者认为,标题较短的论文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因而能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并且增加了被引用的几率。

因为办刊者都希望所发表的论文能被尽量多的读者看到,同时,被引用是衡量期刊与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所以上述研究都基于检索和引用的角度。

学术论文的标题在国家标准中称题名,论文题名的长或短,应该执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对学术论文题名及字数的要求是: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应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题名语意未尽的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已于202371日实施。关于论文题名的要求是:为了便于交流和利用,题名应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5字。”“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在题名的字数要求方面比上一版增加了5个字。其中不宜二字具有建议的意思。

在实践中,一本大16开杂志,题名如果采用较大字号如2号宋体字的话,20个字已经差不多占满整行,再多就会回行,第二行字数少了不美观,字数多了或者行数多了,会影响读者从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实际上,对于一篇万字甚至更多字数的文章来说,20字足以概括出文章的核心论点,何况还可以用副题名加以补充。

给论文设计一个好题名,应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首先要方便读者从题名中快速提取论文的关键信息,同时兼顾利于网络检索与作者引用。这些任务要在25个字,最好在20个字之内完成。

(二)论文摘要

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应有摘要。中小学教师撰写的论文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往往是没有摘出全文的要点。究其原因,是因为不清楚撰写摘要的目的和方法。

撰写摘要的目的一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二是供期刊编辑阅读后做出是否采用的初步判断;三是供文摘等二次文献对论文加以初步判断,决定是否转载。所以,写出规范的摘要对于投稿作者来说十分重要。

摘要的定义在国家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

论文摘要一般有三种撰写方式:

一是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的内容结构包括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报道性摘要时,一要高度概括,要直接提炼出全文的主要论点、分论点和结论,把全文的精华进行浓缩。二要客观全面,客观就是把要点摘出来加以客观罗列,不要参杂主观分析、评价,更不要进行自我表扬和赞美;全面就是摘出的要点既不要有所遗漏,也不要多出,更不要出现与原文无关的观点、结论、对策。三要独立自明,正如摘要的定义所说,读者或编辑通过这篇二三百字的摘要,即使不去读原文也能清楚地了解原文的基本内容和创新性价值。需要强调的是,一般论文都宜采用报道性摘要。

二是指示性摘要,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等。

一般只用简短文字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三是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文献中价值较高的部分信息,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摘要的字数,原则上应与论文中的成果多少相适应,在一般情况下,报道性摘要以4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摘要以300字左右、指示性摘要以150字左右为宜。

为利于国际交流,宜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外文摘要内容宜对应,为利于国际交流,外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

根据上述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投稿前,应该认真审核自己撰写的论文摘要是否符合规范,以便于编辑第一时间判断稿件质量和创新性价值。另外,摘要中不要出现主观性词汇,如本文;不要自我评价、自我表扬,如准确地”“正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等。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一个信息资源或其中一部分进行准确和详细著录的数据,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这是2015年版国家标准中对参考文献的定义,读上去似乎不如2005年版讲得更通俗易懂: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对于作者、读者、编辑、社会及期刊的意义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不引用文献的论文,说明作者在写作时没有做本论题的专业文献研究工作,表现出在专业能力和研究观念上的缺陷。二是展示专业研究的学术背景和对同行研究成果的尊重,便于编辑、读者认识论文的实际价值水平。三是利于学术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对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进行评价的指标。

论文中应引用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文献,不要进行非必要引用——有的作者因为各种原因而进行的非必要的、无意义的引用应该予以删除。

很多作者以为只有公开发表过的文献才能作为论文的参考文献,其实,在新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参考文献必须已经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的规定。参与国家标准研制的专家解释说:引用参考文献时,首选的应是读者容易查找到的、公开发表的信息资源;但不涉及保密问题的内部信息资源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内部信息资源包括会议主办者编印的会议文集,已投杂志社的待发表论文,科研单位编印的科技报告、调研报告、论著手稿等。新标准中就有内部资料的示例。

中小学教师作者在基础教育研究论文中常用的三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专著、电子文献):

[1]李晓东.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转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3):4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1-03-3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一些作者的论文在参考文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无参考文献,这种极端案例现在很少了。二是参考文献少,这种情况还比较多。一般来说,八九千字的教育论文不少于6条参考文献比较好。实际上是不应该做出这种硬性规定的。三是引用的参考文献不专业。比如研究语文的,不从语文专业学术期刊里选择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而是引用了一些其他非专业期刊的不必要的只言片语。四是不权威。不是任何材料都可以做论文的论据材料,论据材料应该具有权威性,有说服力,这样的文献往往与权威性强的学术期刊和专家学者相关。五是引用的文献内容太陈旧。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与时俱进,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更是如此。有的作者对新政策、新方案、新课标、新教材视而不见,所以写出的文章暮气沉沉,没有新意。另外,编辑不会选用缺乏创新性的文章,读者也不会欢迎没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的文章。建议作者在写作时,除了要遵守国家规范,还应该考虑选用若干近三年的权威性专业文献。

除参考文献之外,国外有的杂志会要求作者将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原始资料提供出来供读者同行查阅,现在国内有的杂志也已经对作者提出这种要求。提醒作者今后要注意保存相关原始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在写作之前进行精准化学习,在写作中增强文章的理论性并遵守国家相关规范,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写作水平的三个关键环节,应该得到教师作者们的重视。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