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唐云波省、区名师工作室、莫璇区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宝安区“万人教师晒好课”初中化学系列活动暨大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活动(第二学期第五场)。参会成员包括唐云波名师工作室成员、莫璇名师工作室学员、汕头市潮南区35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肇庆市44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宝安区全体初三化学教师。
本次会议5位老师参与说课,宝安区第一外国语学校姜燕老师、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龙玲老师、官田学校成丹老师、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马芳芳老师、清平实验学校陈可清老师参与说课。文汇学校张妮娜老师、官田学校郭艳艳老师、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朱文蕾老师进行精彩点评。
课例简介
01
姜燕
宝安区第一外国语学校
姜燕老师以新课标BCMAP为指引,基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关注学生认识物质角度知识进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魔术引入课程,总结并设计盐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通过离子连连看的游戏,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最后通过对探究同类物质碳酸钾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实现知识的迁移,体现从类别研究物质的优越性。同时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02
龙玲
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
龙玲老师以“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的微项目,开展“盐和化肥”主题的复习课。以“任务表征——设计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优化营养液设计配方——反思提升,关注营养液使用后的废液回收再利用”等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化和完善物质共存、检验和鉴别、除杂和转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模型。本课时重点关注物质的个性,教学环节情景化、在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模型化,在项目任务的不同环节渗透融合溶液、酸、碱、盐和化肥有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03
成丹
官田学校
成丹老师对十二单元《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进行了说课,本节课非常注重提升学生通过合作、协同、创新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素养,以食谱为主线,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展示食谱——搭配食谱——烹饪食谱”,指导学生合理膳食,健康生活,实现育人价值。学生通过了解化学与健康相关的物质及其变化,形成化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中体会到化学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价值,养成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挑战这一重要态度。
04
马芳芳
宝安区第一外国语学校
马芳芳老师进行了《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课,本课题大部分知识学生已经知晓,因此采用“情境—设问—讨论—总结—应用”教学策略,马老师通过三个环节带领学生对营养元素进行再认知,首先借助“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及营养含量柱状图介绍营养元素分类,继而展示了缺钙、碘等元素的人体照片,创设情境复习元化学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三个生活实例加深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认识,树立健康饮食和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
05
陈可清
清平实验学校
清平实验学校陈可清老师进行了《有机合成材料——从神舟航天服说起》的说课。本课围绕“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知识的学习,结合新课标新增的航空航天材料重要作用,以航天服为贯穿情境素材,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包括“初识航天服,了解有机物”“探秘航天服,认识合成材料”“深究航天服,探讨白色污染”和“再探航天服,了解复合材料”。
环节一利用航天服功能成分创设情境,学生小组合作对课前已经完成好的表格中的物质从组成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物质的分类。环节二则利用航天服素材聚焦三大合成材料的学习,进而认识热塑性和热固性,以及不同纤维的鉴别方法。环节三通过深究航天服中PC塑料的危险性,引导学生了解何为“白色污染”以及它的改善措施。环节四则利用调查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复合材料和航天服中的复合材料及其应用价值。
组长点评
张妮娜老师点评:
姜燕、龙玲的复习课涉及的大概念是物质的多样性,以及物质的变化和转化。学生从认识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认识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以及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形成多角度认识性质的能力。
第一课时侧重对物质共性的理解,运用共性预测陌生物质碳酸钾性质,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第二节课时注重物质性质差异性理解和应用,通过配置无土栽培营养液,优化营养液的配比,设计方案对营养液的物质进行检验和鉴别,深化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观念。
两位老师都注重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解决问题,非常注重评价,细化了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及时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有效的提高了学科素养。
郭艳艳老师点评:
化学与生活属于学习主题五
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大概念是化学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资源、材料、环境、健康,新课标注重落实学科态度,注重化学、技术、工程,以及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丹老师一名小小的营养师,展示食谱、评价食谱、诊断食谱、烹饪食谱。上课时,通过不断的讨论,搭配食谱,从化学角度认识如何合理膳食,并进行烹饪,增加学生的兴趣内驱力,体现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马芳芳老师的课体现了化学指导我们的生活,阳了以后如何更好的生活,从化学的角度合理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陈可清老师的神州航天服活动促进了学生化学观、元素观,探究未来材料的性能,引发学生感受化学的重大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朱文蕾老师点评:
老师们研读课标、分析课标、解读课标的能力和水平都有着明显的提高。课程的都联系生活,基于生活情境应用化学知识,体现了核心素养。都注重评价,每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学生的水平层次体现出来了,注重作业的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龙玲老师配置营养液,用一个活动贯穿始终,涉及了物质的检验鉴别,非常精彩,建议环节的顺序可以进一步调整。建议以航天为情景,进行十二单元综合复习设计,使课程更加整体综合。
收获
龙玲老师通过考情分析,结合2019-2022年广东中考,强调了中考在该课题的出题方向,同时也从教学目标分析盐和化肥单元复习课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成丹老师结合生物课程和日常食谱,引导学习生活中的六大营养素。马芳芳老师通过展示膳食宝塔,对营养元素进行了分类认知,通过分析讨论佝偻病和大脖子病的成因,学习常量、微量元素对应作用。借助已学知识为真实案例中的健康问题给出营养补充建议,符合化学核心素养,树立了健康饮食和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将化学和生活有机结合,值得推崇。
——宝晖中学 柳晓佳
化学肥料这一课通过对课标分析、教材分析、现状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通过已有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基础、溶液的形成、溶液pH的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盐和碱的溶解性、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化学肥料等初步形成了单一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模型"水的净化",“初盐提纯"
了解部分物质和离子的单一鉴别方法。特别是对常见气体的鉴别、溶液酸碱性(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的鉴别)、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化肥的简易鉴别,引导学生对多种物质中逐一物质鉴别建立系统的思维,原先学生对于多种物质的共存、鉴别、除杂、转化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物质共存、鉴别和转化等的思路方法还尚未形成完整的模型,综合运用酸碱盐的化学观念和学科思维完成任务实用性较强。
——汕头市峡山街道练南学校 刘慈凤
本次大单元整体备课活动,姜燕老师对《生活中常见的盐》复习课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姜燕老师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出发点,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引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结构化,发展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再将知识渗透到微粒观、元素观,揭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体现了“宏-微-符”三重表征;最后,利用所学知识预测同类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学会从类别的角度认识物质。整个教学设计使知识间的联系更清晰,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
——汕头市潮南峡山陈禾陂学校 林晓芬
在《第十一单元复习课
》中,龙玲老师对课标,教材,现状,考情分别进行了分析,课时目标通过任务表征:观察生菜无土栽培相关
了解无土栽培营养液的任务,根据药品设计配方,设计方案,师生优化方案,确定回收再利用方案,来反思提升等环节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泗联初级中学 李伟玲
姜燕老师首先围绕考试重点进行了整个课题的设计解说,理顺了其中的课时逻辑关系,然后以魔术激趣设置情景导入学习,再以魔术解密,构建模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后从微观深析,规律总结,最后讲解了预测同类物质的性质的内容,整个过程循序渐进,让人思路一直跟着走。龙玲老师以配制生菜无土栽培营养液为主题,从任务表征、设计方案、优化方案、反思提升四个流程去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盐可用于配制营养液,然后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去进行除杂,巩固化学肥料的功效和鉴别方法,最后设计回收营养液的方案。全程围绕“生菜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和废液的回收”进行讲解,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模型,让知识结构化,能力综合化,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两个课时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在学习中设置情境让学生环环相扣进行复习可以让他们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更好地去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下东浦学校 胡银丽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2单元的内容,这几节课程内容的特点是内容多、知识点碎片化,而中考考查少,往往以简单题考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一般是强调中考常考查的知识点,而对于其他内容往往是简单带过,以赶教学进度。今天听几位老师的说课,使我收获颇多,在新旧课标里,这几节课还是挺重要,涉及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受几位老师的启示,我计划改变一下以往的授课方式,认真对待这几节的内容,让学生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宝晖中学 张桂楠
转自:“唐云波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