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谋四策: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来源及定题策略┃幼教科研

2023/4/7 15:28:15  阅读:156 发布者:

三谋四策: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来源及定题策略

吴成业 徐一红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基金: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名单、2020-202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与2021-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名单中的幼教课题为例(总计154项),阐释幼儿园课题选题的来源及其拟定策略。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吴成业,徐一红.三谋四策: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来源及定题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2):34-37.

课题选题直接影响着课题研究立项申报、研究实践开展以及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对课题选题的来源及其定题策略进行梳理,既能为幼儿园课题选题提供思考方向,又能为课题定题提供方法。

一、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的政策来源及其定题策略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教学成果的申报原则之一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版)》第二条明确规定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必须坚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意味着选题需要适当关注并研读新出台的系列教育政策,把握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新动态和新变化。

(一)顺势而谋: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的政策来源

幼儿园课题选题的政策来源主要有两类:幼儿教育类的专项政策、涉及幼儿教育的综合类政策。

近几年浙江省颁布的幼儿教育类专项政策之一是《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2017118日),该政策的总体要求是“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之二是由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12月),其中第十五条强调“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让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真正落地”。浙江省出台的涉及幼儿教育的综合类政策有《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意见》(2021825日),该政策针对幼儿园专门提出“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

分析以上三大教育政策发现,当前浙江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新动态和新变化主要是课程建设、游戏、入学准备(尤其是学习及幼小衔接)。统计分析近两年的154项省级选题发现,关于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学习及幼小衔接的选题总计98项,占比高达64%。其中,课程类选题39项、游戏类选题28项、学习及幼小衔接类选题31项,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新动态和新变化在幼儿园课题选题上得以充分确证。

(二)方向确定—选点限定:基于焦点思维的定题策略

基于焦点思维的定题策略强调“攻其一点,不及其他”,坚持“小切口,深挖掘”的思路,[1]遵循“方向确定—选点限定”的基本过程,“方向确定”是指根据新近的系列政策,确定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与方向;“选点限定”是指在方向确定的基础上,明确靶向目标,精选研究切入点,并提炼相应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目标、内容、载体和方式限定等策略。

内容限定式定题策略常常以幼儿园课题类选题为主。一是聚焦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某一领域或融合两个领域的课程建设,例如“健康星:幼儿园个性化运动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奇—思—科—创:幼儿STEA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二是聚焦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或课程评价等某个课程要素,例如“双重功能:幼儿园坐标式课程审议的构建研究”“三式‘创享’:真实场景下幼儿美术课程评价方式创新”等。

目标、载体、方式等限定式定题策略往往以游戏类课题选题为主。一是游戏目标限定式定题策略,例如,课题“游戏化‘工作’:为幼儿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学习新概念”与“游戏问题导图: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支持方式探究”分别限定了幼儿园游戏的目标——为幼儿未来生活做准备、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二是游戏载体限定式定题策略,例如,“深度玩耍:‘童话小镇’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新区综合园:海岛特色社会性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三是游戏方式限定式定题策略,例如,“个性跑道:幼儿园‘实习场’走班游戏组织新样态”“探索地图:幼儿运动游戏‘自主慧玩’路径研究”等。

学习及幼小衔接类课题选题既有内容限定,也有载体和方式限定等定题策略。例如,“三维·三项:‘双减’背景下幼小学段阅读衔接模式的研究”课题聚焦阅读的衔接;“城市小型幼儿园‘微社区’体验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聚焦“微社区”体验式学习;“基于场景的幼儿社会性学习设计与实践”课题在内容上聚焦社会性领域,在方式上聚焦“场景式学习”。

二、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的理论来源及其定题策略

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立项与成果评审都强调选题的创新性,浙江省教学成果更是明确了“独创性、新颖性”的要求。选题创新可分为体现“从无到有”的原发性创新、体现“从有到优”的改进性创新、体现“从理到实”的应用性创新等三个层次与类型。[1]对于幼儿园课题研究来说,更适合改进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即对已有理论进行改造而解决新的问题,将已有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进而总结提炼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新经验。

(一)循理而谋: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的理论来源

幼儿园课题研究选题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两类:来源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学术性理论,来源于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或教科员的实践性理论。

学术性理论主要是指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经典理论与前沿理论。对于经典理论,往往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与实践问题进行改进性与应用性创新。对于前沿理论,往往需要对其保持敏感性,从中察觉到主导思想的发展趋势,并寻找到新的着眼点。实践性理论主要是指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或教科员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适度的概括,进而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思想主张以及理念观点。对于实践性理论,课题选题时需要与已有实践研究区分,在已有研究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并以此作为继续研究的起点与支持点。

统计发现,在154项选题名单中直接冠名或间接引入经典理论或前沿理论、思想主张或理念观点的总计50余次。选题引入的经典理论主要有杜威的经验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教学做合一”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等,选题引入的前沿理论或实践性理论与观点主要有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STEAM教育等。

(二)基于应用与类比思维的定题策略

1.学习反思—重建践行:基于应用思维的定题策略

基于应用思维的定题策略是指在切实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贯彻理念和精神的同时,重构自身实践,遵循“学习反思—重建践行”的基本过程,“学习反思”是指学习要应用的理论,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新认识,并反思自己的已有观点和行为;“重建践行”是指建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并按照新的思路、方法进行实践。[3]

例如,“指向儿童经验重构的行为课程新探索”选题,基于经典的张雪门教育理论与思想,以“儿童经验重构”为目标,“以重建体系、重组结构、重塑边际”为宗旨,构建了行为课程的新体系。又如,“基于幼儿经验生长的‘村落式’学习活动的研究”选题,学习与运用张雪门、陈鹤琴的生活即课程等经典理论,以及杜威的经验教育理论,反思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有课程背离幼儿生活,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被窄化等问题,重建了“拥抱乡土、体验生活、茁壮生长”的学习理念,构建了民居、民俗、民艺、民治四民学习主题内容,生成了模拟村落坊、集、堂、场、馆五式学习样态,以及宣—选—做—享的模拟村落学习范式与查—聘—作—享的真实村落学习范式。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幼儿园社会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完整儿童理念下幼儿‘场学习’路径研究”“追随儿童:‘蒙台梭利+’思想下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等选题都是基于经典教育理论的应用。而“三好一评:幼儿园自然角项目化学习的创新实践”“龙娃探四季:亲自然活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童创四坊:幼儿园‘皮影传承’项目化学习路径研究”“戏润童心: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童绘戏剧课程深化研究”等选题则都是基于项目化学习这一前沿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2.借鉴迁移—概念释义:基于类比思维的定题策略

基于类比思维的定题策略是指通过两类事物相互比较,发现异同,寻求有新意的研究主题,[4]遵循“借鉴迁移—概念释义”的基本过程,“借鉴迁移”是指通过借用通识性教育或中小学学科教学理论,迁移到学前教育研究中,进而形成富有新意的课题选题;“概念释义”是指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对该选题中新的核心概念进行适合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内涵阐释与意义解读。

借鉴项目化学习理论,“基于科学绘本的项目化探究活动模式研究”“分裂·联结·整合:幼儿园项目化课程开发的路径研究”“适岗培育:幼儿园集团办学项目化研修样态研究”等课题选题,提出了科学绘本项目化探究、项目化课程、项目化研修样态等核心概念。其中,科学绘本项目化探究这一核心概念阐释为“针对科学绘本阅读中的多样问题,采用项目活动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究,解决问题,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它将科学绘本中书面的、间接的科学知识转变为幼儿能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的科学经验和能力。”借鉴深度学习理论,“幼儿深度体验式进阶学习的评价研究”“小红书行动:指向幼儿阅读力的深度阅读方式探究”“游戏链:幼儿深度游戏的支持策略研究”等选题提出了深度体验式进阶学习、深度阅读、深度游戏等核心概念。

三、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的实践来源及其定题策略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与《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版)》中的“实用性”“2年以上教学实践检验”“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要求,明确表明浙江省教学成果、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选题的实践性特征。幼儿园日常的一日生活、课程实施、游戏、学习等实践则是幼儿园课题选题最肥沃的土壤。

(一)因实而谋:幼儿园教师课题选题的实践来源

幼儿园课题选题的实践来源主要有两类:幼儿园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幼儿园实践中积累的典型经验。

幼儿园一般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方面积累相应的经验。从课程范畴来看,第一类是幼儿园整体课程规划与建设;第二类是在某个领域或某类主题方面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第三类是班本课程实施。从游戏范畴来看,第一类是幼儿园游戏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例如幼儿园游戏的课程化建设;第二类是指向某种目标、某类载体或方式的游戏设计与实施,如上文所述;第三类是某类游戏中涉及的具体环节、方法等。

统计发现,154项选题名单中只有6项宏观层面的选题,其余都是相对中观的选题,而且这6项宏观层面的选题全部由县市区教研部门主持,例如“聚焦和合幼教:区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湖州样式:区域推进幼儿园自主游戏优化路径的设计及实践”“区域推进幼儿自主游戏的温州经验”“区域推进幼儿园‘运动工坊’的十年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推进乡村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五环联动’研究”“九把钥匙:支持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区域行动研究”。

(二)案例分析—抽象分类:基于聚类思维的定题策略

基于聚类思维的定题策略是指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积累的具体经验,通过聚合与归类,从中抽象提炼某类问题和经验。一般遵循“案例分析—抽象分类”的基本过程,“案例分析”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问题之间和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特性;“抽象分类”是指从个体到群体,从孤立到联系,从特殊到一般,将具体问题、经验归为某类问题、某类经验,从“点”转向“类”。[4][1]

例如,“城市小型幼儿园‘微社区’体验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选题,由一所城区小区配套的班级规模为6个班的幼儿园主持开展,该幼儿园采用聚类思维的定题策略,抽象提炼了“城市小型幼儿园”这种数量众多的幼儿园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将一所幼儿园的个别化学习、小组游戏、混龄交往与社会体验,抽象提炼成了城市小型幼儿园“微社区”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指向“微而美”的目标、创设“微而雅”的环境、拓展“微而精”的材料、开发“微而专”的游戏、建构“微而显”的评价。

又如,“自然记:乡村幼儿园山水课程深化拓展研究”“三核聚力:乡镇幼儿园幼小‘劳动准备’衔接之样态研究”“破墙·筑桥·同舟:城乡联动促进农村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等选题,则是对众多乡村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幼小衔接、新教师专业发展等类型化问题与经验的探索。

总之,幼儿园课题选题可归纳为政策、理论、实践等三大来源,每种选题来源的定题策略不同,但是,任何一种来源、任何一种策略均非万能,不可僵化地运用,需要综合考虑选题来源的不同侧重点——政策来源的前瞻点、理论来源的支撑点与生长点、实践来源的立足点与升华点,以及处理好政策趋势与实践鸿沟的关联,处理好理论理念与实践行动的连接。

本文来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2,(12),34-37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